父亲节来临之际,让我们走近

时间:2022-09-23 12:27:58

父亲节来临之际,让我们走近

“爸爸”不仅仅是类似妈妈那样的第二个母亲,也不仅仅是用来慰藉孩子的一种称谓。

爸爸与孩子之间应该有一种比母爱更为生气勃勃的父爱关系,他们会有那种心照不宣、充满幽默和诙谐的情感交流。

在培养孩子体育运动能力、冒险精神和新技能的掌握等方面,爸爸比妈妈具有更大的优势。

有爸爸正面影响的孩子,在环境适应能力、自信心方面都较一般孩子优秀,智商也较高。

嘉宾爸爸:

夏弘禹,金宝贝国际早教机构创始人,育有3个女儿,分别8岁、9岁、19岁。

美丽邂逅之后,开始“用心”做父亲

一提起父亲的角色,夏弘禹感慨万分,称自己最初是天下最糟糕的父亲。大女儿出生的时候,他还完全不知道如何做父亲,为了逃避,他将自己的精力全部在事业上,家散了,女儿归前妻抚养,父女关系自然是糟透了。直到偶然邂逅了“金宝贝”,步入幼教领域,他才发现,原来和孩子相处有那么多门道!再次做了父亲的夏弘禹,开始“用心”做父亲。

给孩子的时间越多越好

夏弘禹每天都要工作10小时左右。说到“有没有时间陪孩子?”他笑了:“这不是问题,只要你愿意,陪孩子的时间总会有的。”夏弘禹坚持回家尽量不工作,如果没有应酬,晚饭后的8点到9点就陪孩子。他强调,陪孩子可不是让孩子看动画片,自己在边上看报、上网,而是和孩子一起看动画片、一起做游戏、一起讲故事、一起谈天说地……给孩子的时间越多越好,永远不要嫌多!

把自己变得更像孩子

每个孩子总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何解决,夏弘禹有他独到的办法――把自己变得更像孩子。

不爱吃饭几乎是所有孩子的通病。夏弘禹的二女儿和小女儿3岁左右时也是如此,总不愿意丢下手里的玩具乖乖吃饭。夏弘禹就学着孩子玩玩具的模样,把花花绿绿的蔬菜一个个插在米饭上,然后用夸张的语气唤孩子:“快来看,你们的饭上长了很多蔬菜,好好玩的!”听到有“好玩”的东西,孩子们不由分说地围拢到餐桌边:“真的!好特别呀!”“原来吃饭也那么好玩!”

读懂了孩子“爱玩”的心,偶尔投其所好,和她们一起疯一回,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爱就是让孩子自己动手

天下没有不爱自己孩子的父母,但爱的方式很关键。怕孩子犯错,什么都替孩子做,那是溺爱;耐心地让孩子自己动手,那才是大爱。夏弘禹就是“大爱”的积极拥护者。

女儿四五岁的时候,夏弘禹就带她们去超市,每人给50元,让她们自己买玩具。刚开始孩子很挣扎地左挑右选,夏弘禹在一边耐心等待;慢慢地,孩子们越来越清楚自己要什么,挑选速度大大提高;再后来,姐妹俩发现50元买不到称心的玩具,但是将钱合在一起,就有100元,可以买两人都喜欢的玩具,一起玩。瞧,孩子学会了解决问题,学会了合作与分享。

如今,夏弘禹和孩子外出逛街,去的最多的就是书店,他依然让孩子自己选。你或许会问,书也让孩子选?孩子又不懂,万一选错了怎么办?“别怕孩子选错书,最多损失一本书的价钱。但请记住,买回去了,就要和她一起硬着头皮看完,她看不懂,就读给她听;而不是选错了,再买本新的。”

小编看点:

从不懂孩子到懂孩子,从满腹育儿理论到满脑子应对孩子问题的招数,关键需要“用心”。爸爸们,越早“用心”,你和孩子的亲子关系就越密切哦!

夏弘禹精彩语录:

人生因为不完美而一直在进步。

做好爸爸之前先做一个好丈夫。

让家里充满爱,一个在爱中长大的孩子才能懂得爱别人。

嘉宾爸爸:

王怀南,国内亲子育儿网站宝宝树创始人兼CEO,育有2个儿子,分别5岁、10岁。

相信“人类本能就会育儿”

王怀南一家从大洋彼岸刚回国的时候,人生地不熟,5岁的儿子该上哪所幼儿园?怎么给他找玩伴?去哪找合适的保姆?问号一个接一个。生活给了王怀南灵感,自己不正在找创业方向吗?建个育儿网站多好――新手爸妈可以在那里学习、交流、分享、记录……“宝宝树”就此诞生。

王怀南相信“人类本能就会育儿”,只是快节奏的生活让大家失去了思考问题的时间。如果父母愿意花些时间勤思索、多交流,懂得如何去伪存真,育儿的本领就会被唤醒。王怀南的育儿经就是平日里自己摸索的――

能放书的地方都放书,孩子自然爱上阅读

王怀南始终觉得阅读量的大小会影响孩子今后的发展。于是,他在家里能放书的地方都放满了书,书房、客厅、卧室,甚至是卫生间。他的理论是,孩子在哪里都能遇到书,自然就会对书有好感。这个战略非常成功。他家老大现在10岁,非常愿意看书,一口气能看三四小时,这种定力不是每个同龄人都有的,而且他的阅读面很广,读的大部分书都是学校没有的。

每天定时和孩子聊天,孩子不懂的也能聊

王怀南每天八九点回家,晚饭很少在家吃,怎么和孩子交流呢?每天晚上9点到10点就是他和大儿子的固定聊天时间。“我们的聊天不是天南地北瞎扯,而是有计划的,每天都有主题,周一谈儿子在学校上的课,周二谈我公司的新动向,周三谈领导力,周四谈儿子最喜欢的一本书……”这些主题都是王怀南定的,有些未必适合儿子的年龄,但儿子也不排斥。

这个聊天习惯王怀南已经坚持了三四年,开始只是为了给孩子一个和爸爸独处的时间,但一次偶然的经历,让他有了意外发现。

一次,王怀南去清华大学参加一个圆桌会议式的讲座,讲的内容是孩子完全不懂的,但他还是把大儿子带上了,“让儿子体验一下清华的氛围也好”。讲座时间是周六晚上6点到9点。讲座结束后,正好是父子俩的聊天时间――

“听了今天的讲座,你发现了什么?”

“清华的课堂和小学不同。”

“有什么不一样?”

“这里是围着圈坐的,不是一排排的。大家都在讨论,不是老师说,我记笔记。”

“我们3个人,谁讲得最好?”

“老爸。”

“哈哈,为什么?”

“你讲话的时候,我周围的人都在点头,有时还有笑声。还有,主持人给你的时间最多。肯定是讲得好的人,主持人才会给他更多时间。对了,有个CEO讲得不好,他的公司以后肯定会有问题的。”

“为什么?”

“因为他讲了以后,大家都没反应。”

10岁大的孩子能坚持听完3小时的讲座,已经很了不起了;还能从听众的反应来判断演讲者的水平;甚至为CEO的水平有限而担忧其公司的未来。这样的观察力、独立思考力可不是一蹴而就的,王怀南觉得,或许这些能力的习得就是得益于自己平日常和儿子聊“他听不懂的话题”。

小编看点:

不要小看孩子,他或许不能从你谈的“融资”“上市”里获得什么知识,但是,他会从你的眼神、你的肢体语言、甚至你的气味中获得他想得到的信息。所以,爸爸们,不要把和孩子聊天当负担,不要拘泥于和孩子聊纯孩子的话题,你的工作、你的生活也可以和孩子分享,或许也会有意外收获。

王怀南精彩语录:

育儿的过程是一个自我反省的过程。

花时间想,花时间做,父母的本能会带你走向正确的育儿方向。

嘉宾爸爸:

李智华,“品格第一”教育课程讲师,学学创意体验中心品格研发部主任,育有5个子女,大女儿16岁,二女儿13岁,大儿子10岁,二儿子7岁,小儿子4岁。

因为童军的信念,他选择了育儿界

李智华17岁加入童子军,“随时准备为社会做一件好事”是每一个童军的信念,他也不例外。还在读书时,李智华就经常周末给社区里的孩子讲故事,带孩子们做志愿者,捡垃圾、慰问孤老等等。和孩子接触多了,自然对教育工作感兴趣,毕业后,李智华就开始做儿童教育工作,结婚生子后做得更深入了。

从小培养孩子的基本生存能力

或许是因为童军出身,李智华特别看重孩子的生存能力培养,包括生活技能。他家的孩子1周岁起就要自己吃饭了;2岁就参与做家务了,可以帮忙摆鞋子;3岁帮忙叠衣服;4岁学会自己洗澡,帮忙收拾餐具;5岁学会自己洗头,洗餐具、择菜、洗菜也要帮忙;6岁学会骑自行车;7岁可以用火了,就能学烧饭了。

孩子那么小,他愿意做那么多事?他真能做那么多事?

李智华很坚定地回答“可以”。其实孩子很想做事,只要父母鼓励他,“你又进步了,又长大了”,他就很乐意继续做下去,这就是所谓的“良性循环”。当然父母必须是个好榜样。李智华家里从没请过保姆,所有的家务,他和妻子都带头干。此外,教孩子做家务也有技巧,太枯燥、太难,孩子会失去兴趣。以“将餐具摆放回橱柜”为例,李智华会先让孩子在一旁看他摆放,边放边解说,然后将摆放好的样子用相机拍下来,再打印出来,贴在橱柜边上,让孩子按图片摆。这样,家务变成了游戏,孩子又怎会拒绝?

休闲娱乐中,也能培养抗挫力

如今的孩子大多生活在糖蜜一般的环境里,往往稍有不如意,就要死要活,没有一点抗挫力。对此,李智华很严肃地说:“父母不让孩子吃苦,其实是害孩子。抗挫力一定要培养,但不要急于求成,尤其是对学龄前的孩子,可以通过游戏、活动慢慢培养。”

孩子3~7岁的时候最爱玩捉迷藏。李智华就陪他们玩,还特地加了点小气氛――在晚上,把屋里所有的灯都关了,只给找人的孩子一个手电筒。刚开始,孩子怕黑,怕被找到,常常抽泣着央求爸爸陪他们躲在衣橱里,李智华只答应躲在他们附近,并不陪同,慢慢地,躲得离他们越来越远。“要培养孩子的抗挫力,先得练胆量。”

孩子五六岁的时候,李智华就让孩子学骑自行车。骑自行车很考验孩子的判断力,而且操作的时候必须自己独立完成,父母最多在前后左右看着,无法上前替他骑。没掌握好平衡,磕着小石子了,遇到小坑了,都会摔跤。“没事,这点小问题不会把你打倒,爬起来,再来过,加油!”

李智华一家经常去郊外露营。遇上风和日丽的日子,孩子们玩得欢天喜地。但如果恰巧雷雨交加呢?那就痛苦了,帐篷里都在滴水,早上起床,冷得不行,孩子们的抱怨声此起彼伏。“帐篷湿了,没关系,日子还要过下去,赶紧收拾东西,我们要赶路了。”……当4天的露营结束的时候,李智华再让孩子回头想想他们在雨中的“悲惨遭遇”,他们都笑了:“那不算什么,我们不是也走过来了吗?”

从生活的点滴激发孩子的创意

说起孩子们哪方面的能力最让自己自豪,“创意。”李智华脱口而出,“昨天正好是我的生日,孩子们给我办了一场生日派对,自己主持、自己表演,还专门为我作词作曲了一首新歌。太棒了!”

创意的培养看似有点虚无缥缈,但是,李智华却说:“不要低估孩子的学习能力,只要父母在平时的生活中多花点心思,自己多搞点创意,孩子的创意灵感自然就被激发了。”

李智华工作很忙,每周只休息一天。休息的那天一定是他煮饭烧菜。孩子们最爱吃爸爸烧的菜。因为爸爸烧的菜特别令人期待。李智华烧菜有个习惯,打开冰箱,有什么做什么――有红豆和绿豆,那就做红绿豆汤;只有一块牛排了,煎块牛排这么多人怎么够分?切成薄片吧,再加上番茄,一锅牛肉番茄汤诞生;又是鸡蛋,上几次已经做过炒蛋、蒸蛋了,今天就煎荷包蛋……充满创意的烹饪,孩子都在一边看着,学不到十成,学个七八成还是可以的。

小编看点:

舍得舍得,不舍哪有得?舍得7岁让孩子学烧饭、舍得让孩子在黑暗里练胆、舍得让孩子在露营中经历风雨……孩子才能拥有生活的基本能力。能力的习得是融会贯通的,学会了生活的基本能力,孩子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会增强!

李智华精彩语录:

不管你多忙,请留一部分体力给孩子,回家后,履行你做父亲的责任。

陪孩子很简单,买些故事书,把孩子抱在膝盖上,给他念故事,就行了!可以从每天陪他15分钟做起。

幼儿园都是女老师,孩子的世界里缺少阳刚形象,爸爸们,请你们善用自己的优势,孩子一定特别喜欢你。

海外视角

给父爱打分

编译/王志成

1.是否存在于孩子的生活之中?

研究发现,没有父亲的单亲家庭,孩子智商偏低、行为不规和犯罪的人数也相对较多。所以,已离婚的父亲,还有那些长期出差在外或在军队服役的父亲,应通过电话、信件、礼物和其他方式,想方设法出现在孩子的生活之中,并让这种特殊的父爱联系方式长期保持下去。

2.是否参与孩子的生活?

父亲参与孩子的生活过少,导致他们成为孩子心目中可有可无的人物。所以要孩子获得父爱并想获取孩子对你的爱,就得事必躬亲于那些平凡琐碎的劳动,例如安排孩子上床睡觉,送他们去学校或陪他们看医生等等,像老牛舐犊那样亲近你的孩子。

3.是否是孩子的“拉拉队队长”?

父亲经常成为鼓励儿子获得成功的“拉拉队队长”,但是许多父亲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支持对女儿尤为重要。

父女之间的情感潜流最会发生交融:父亲认为女儿会成功,女儿真的会成功。如果失去这样的支撑,女儿会陷入一种情结,心理学上称之为“父爱饥饿症”,她会倾其一生去寻找像父亲那样的须眉男子,以弥补“无父”的缺憾。

4.是否遵守诺言?

父亲提供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保障,他还应该是“言必行,行必果”的典范。

即使他不曾作过什么应允,他也从不许下他无法实现的诺言。

5.是否认真对待“成长中的烦恼”?

孩子第二次“断乳”――心理上的断乳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朦胧”期,母爱与父爱的关怀都是非常重要的。

一位合格的爸爸应该了解“朦胧”期孩子的特点,在他们寻求被社会认同,寻求独立等问题上,好爸爸应给予指导和人格的尊重。

6.是否宽容和善解人意?

一位有耐心和可变通的父亲在处理自己与孩子的冲突时,不但能取胜于孩子,而且与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也会因此而增强。

不同家庭的父亲们,会有不同的耐心和可变通方法,这就看你们父子之间的相处方式和各自的性格了。

7.是否给孩子留下了别有情趣的记忆?

一位父亲每晚都给他的孩子讲一个有趣的故事,这几乎成了就寝的一种“仪式”,用这种别有情趣的方式为孩子的一天画上句号,给孩子留下了隽永而温馨的记忆。

家家可有自己的“保留节目”,这该由父亲来创作。

8.是否将苦难带回家中?

许多家长从不对孩子说失业、婚变等苦难的话题,但孩子敏感得很,他们会很快地察觉到父母的不幸,这样反而会增强他们的不安全感。

最好的办法是对孩子开诚布公,让他们知道他的家庭有力量去面对问题,在战胜困难的过程中,孩子的参与是他们自我价值的一种体现,有利于他们的成长和成熟。

9.是否支持孩子的妈妈?

父母会共同制定一些家规,然后大家都来遵守。例如家里有不许看恐怖电影的规定。有一天妈妈外出,父子两人同时注意到电视节目预告栏中有一场诱人的恐怖电影,聪明的爸爸是不会破例的。

孩子只有从父母互相支持的家庭中才会有一种安全感。

10.是否受到妈妈的赞赏?

如果妈妈表示,她乐意孩子长大后像爸爸,这并不意味爸爸是十全十美的人,这是因为她认为爸爸已为自己家庭尽了爸爸的本分。

被妈妈赞誉为一流的爸爸是真正的好爸爸。孩子在这样的家庭中成长会得到更完美的父爱与人生动力。

上述问题回答“是”,得10分;回答“否”,得0分。总分低于30分,说明你并无献出多少父爱;总分在40~60分之间,说明你付出了一定父爱;总分在70分以上,说明你是一个给予父爱比较完美的人,而且恭喜你,你的孩子也会拥有一个比较完美的家庭与人生。

上一篇:你家宝贝有“幸福感”吗? 下一篇:咿呀音乐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