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地区初中英语课堂沉默现象研究

时间:2022-09-23 10:58:31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英语课堂沉默现象研究

【摘要】少数民族地区的大部分学生在英语课堂上习惯性保持沉默,不经常表达自己的观点,不积极参加教师组织的课堂活动。在中国少数民族地区,误认为这种现象缺乏客观的认识,教师本身也缺乏改变这一现象的科学方法。以往对课堂沉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这一现象存在的原因,类型等方面,即使提出了改变这一现象的建议,但相对缺乏实际的可行性和可效性。因此本文主要从教学法的角度首先对少数民族地区英语课堂沉默现象进行调查,访谈和结果分析,得出在少数民族地区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其次提出应用任务型教学法来解决英语课堂沉默现象,并在实际课堂中进行检测,以提高少数民族地区英语教学水平,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 英语 课堂沉默 任务型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042-03

一、引言

在中学英语课堂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当老师提出问题要学生回答或要求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时,教室里通常一片静寂,经常没人回答问题,即使被老师叫起也是不情不愿,不爱张口,对课堂自由讨论更是懒散对待,无所事事,课堂气氛沉闷,学生不愿意与老师配合,这些需要学生配合的课堂活动就进行不下去。这样往往导致了教师的“满堂灌”,一整节课堂下来都是老师说,学生听,老师讲得累死累活,学生表情呆滞,没有精神,思想不集中,根本没有听进去。这是英语课堂上经常出现的现象,被称作“恶性沉默现象”(任务型教学法对中学英语课堂沉默现象的影响研究,胡然)。恶性沉默现象会削弱教师的教学自信心与积极性,也会导致学生思维迟钝,大大降低学习兴趣。英语不同于数学等其他课程,它需要听与说相结合,缺了说的英语是哑巴英语,即使听的再多,也于事无补。若想制造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和自由民主的课堂气氛,让教师在愉快中教学,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打破这一沉默现象则迫在眉睫。

二、文献综述

课堂沉默现象是教育学中对沉默现象的阐述。主要分为两种,一为教师的沉默,如教师对学生的表现不满意,生气,对教学内容不熟悉或因紧张造成的不连贯等。二为学生的沉默如对老师不喜欢不愿意配合,不知道答案,对老师教学内容不理解而表现出来的茫然,对教学内容不感兴趣,思想不集中,无论是需要回答老师的提问还是想要向老师质疑,都不给予积极响应,以沉默对待。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发现国外关于课堂沉默的研究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对男女性别沉默差异的研究,二是集中在对跨文化语境中沉默的研究上。Coates在调查研究中发现女性学生往往比男性学生更倾向于沉默,在进一步的调查中他又发现在课堂上男性发起话语的几率明显高于女性,也更容易在班级中占据主导地位,相比之下女性能较长时间的专注于知识点的记忆和内化,她们对权威力量以及规章制度表现出更大程度的顺从,在课堂上相对安静。在跨文化语境中沉默的研究上,对亚洲学生,尤其是中国和口本学生的课堂沉默的研究居多。这些国家学生的课堂沉默可以从不同的视角来进行考量,而文化因素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Saville一Troike发现亚洲国家学生的沉默与亚洲式的教学方式呈正相关,学生在课堂上的沉默是因为害怕自己不能给出教师所期待的答案被责备或担心给老师留下不勤奋的印象。他认为长期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中国学生更倾向于说教式和教师中心式的教学方式。国内对课堂沉默现象的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最早的相关研究始于2002年,尚还没有全面细致的研究,主要研究方向集中在 1)对课堂沉默功能与作用的研究。有学者把沉默功能分为教师沉默功能和学生沉默功能两类,认为教师沉默具有转换话题、启发鼓励和教学管理的功能,学生沉默则体现了学生的积极思考、尊师重教或者是一种假象(俞青海、薛静,1996)。2)对影响英语课堂沉默的因素以及解决策略的研究。在董晓斐的《从学生的视角分析大学英语课堂沉默现象及其对策》中分析到学生因素包括:性格的不同、自信心的缺失、传统文化定式、性别的差异以及学习习惯的不同。教师因素有:老师的问题不合适,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能力,对学生也就没有吸引力而言;学生对老师的问题准备不充分,老师刚提问完就叫学生回答问题,学生就会因准备不充分而保持沉默,拒绝回答;教师的专业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课堂的艺术性与创造性。还有环境因素,如因师资力量短缺和环境条件不佳,使学生们很少有机会与教师互动,缺乏教学环境等。

三、对课堂沉默现象的现状及原因的研究

1.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用调查问卷,课堂观察和访谈对少数民族地区初中英语课堂上的课堂沉默现象的现状及造成这个现状的原因进行了多方位的调查,为了数据更加准确,本研究将调查对象分散在高一,高二,高三三个年级中,并从每个年级中随机抽取了一个班级。所以本文的研究对象是甘肃省积石山县高关中学高一(5)班,高二(3)班和高三(6)班,共125名,其中男生74名,女生51名,少数民族98名,汉族27名。共7名教师,其中三名这三个班英语任教老师,高一,高二,高三英语教研组组长和一名英语教学秘书。对这三个班进行了为期三周,每周两次的课堂观察,记录了在每个年级组英语课堂上的表现,教师的教学方法及学生的课堂表现,并在后期对教师和学生进行了随机的访谈,为后期任务型教学的实施应用提供了详细的前期准备。

2. 研究结果

(1)对课堂沉默现状研究结果

在进行课堂观察时不难发现课堂沉默现象在少数民族地区英语课堂上普遍存在,主要表现为当老师提出问题或要求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时,学生表现不积极,在课堂上公然睡觉,搞小动作,干自己的事情,思想走神,对老师上课内容不闻不问。各个年级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沉默,低年级比高年级稍微好一点。对本问卷的统计结果分析如下:

在针对学生的问卷中,在107名学生中98名(91%)在英语课堂上是否存在沉默现象回答了“是”,表明了课堂沉默现象的普遍存在性。36%的学生表示即使知道答案也不想回答老师的问题。27% 的学生表示因不想出风头。24%的学生怕回答错了被老师批评,被同学嘲笑而不想参与课堂互动。39.7%的学生则表示他们既不想思考也不想回答老师问题。45%的学生表示性格对他们是否会回答问题有影响,一般来说,性格外向的学生比性格内向的学生更愿意参与课堂活动。68%(占少数民族学生的86.7%)的学生认为他们的本民族语言对学习英语有消极影响。在针对教师的调查中,在学生“会而不答的现象是否存在”的问题上,有15%的教师不清楚,仅有10. 3%的教师认为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不存在学生“会而不答”现象,有超过一半以上的教师认为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学生知道答案也不回答的现象,所占比例为57.3%,还有17.4%认为这种现象有时存在。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由学生的性格、所在班级文化、学生焦虑程度导致,亦可能与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有芜“会而不答”所引起的沉默是一种值得被关注的现象,它是学生自主产生的一种非胁迫性沉默。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教师并不希望这种现象存在。有15. 1%的教师不会在课堂中留出思考时间,主要表现在提出问题后立刻找学生回答、或在学生出现“卡壳”的时候没有给学生留下继续思考的时间。

33. 6%的教师在课堂上特意留给学生思考时间,30.8%的教师有时会故意让学生思考问题,旨在给学生留出时间将问题考虑成熟,培养学生养成学生积极、独立、理性的思考习惯。 有37%的教师表示在发音方面学生的民族语言对英语发音造成了影响,与汉族同学相比,少数民族学生在个别音节上发音不清楚,原因是在他们本民族的语言中没有这个发音。所以要对学生来说不太习惯去发这样的音,容易发成其他相近的音。

(2)课堂沉默现象原因研究结果

1) 学生因素

在课堂沉默现象里学生是主角,他们保持沉默的原因包括英语表达能力、性格因素和从众心理的面子问题等。学生表示不想回答老师问题最大的原因是觉得自己英语不好,不知道如何去组织语言,单词音又发不标准,表达不出想要说的,所以宁愿不张口。在问卷调查中,45%的学生表示性格对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有影响,性格开朗的学生天性活泼,敢于表现自己,而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比较安静,更愿意沉静在自己的世界里,所以对于老师的提问,不同性格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反应。所以性格内向的学生,在课堂上经常成为被老师忽略的对象。

当问到“当别人不回答时你会怎么做?”时,39.2%的同学选择了“也不回答”,说明在学生中确实存在从众心理。造成从众心理的原因又是多方面的,如课堂气氛,教师的上课技巧,学生心理等,这一心理现象是中国学生的一个特点(林丰勋,2007)。

2)教师因素

教师因素包括教师的上课方式和专业能力水平等,笔者在课堂观察中发现,每个老师的上课方式不同,学生们的反应不同,课堂沉默的程度也就不一样。在接受访谈的7名英语老师中,在每个老师的课堂上都有不同程度的课堂沉默,老师在学生回答完后也很少用“good”“very well”等鼓励性话语进行鼓励。笔者还发现,在少数民族英语课堂上,老师也很少讲英文,调查其原因老师们表示因为说多了学生们听不懂,学生听不懂老师就不讲,老师越不讲,学生越听不懂。这样又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教师作为一名传授知识的人,其专业能力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课堂质量的好坏。 在少数民族地区英语教师的专业水平不高,这严重影响了课堂质量,阻碍了学生更系统更有效的学习英语。笔者还观察到教师的教龄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课堂沉默现象的程度。教师要不断学习,以不断提高专业能力水平,提高课堂运营能力。

3)语言环境

笔者调查的这所学校所处多个民族杂居地区,有少数民族保安族,撒拉族,东乡族,土族,回族,和汉族。在这些民族的学生中,保安族,撒拉族和土族都说自己本民族的语言,回族和汉族则说当地的方言。在被调查的学生中,少数民族学生占84.1%,所以除了以上提到的因素外,少数民族地区还存在语言问题。73%(少数民族人数占86.7%)表示本民族的语言对他们学习英语有消极影响,经过笔者进一步访谈得知,少数民族学生在学校和家里说的都是本民族语言,而5名教师表示他们的授课语言是英语与普通话结合,还有两名使用的则是普通话,不管怎样,都不是少数民族所使用的民族语言,学生在上课时难免会思想转不过来,或转的慢一点,每个民族使用的语言在语音,发音上都有其各自特点,学生既要去理解老师的普通话,还要用一种需要理解的语言学习另一种外语,这对他们来说是难上加难。

五、结论

本研究梳理了中学生英语课堂沉默现象和任务型教学法研究的相关理论基础和文献资料,在此基础上,笔者在中学英语课堂上实施任务型教学法,探究其在改善英语课堂沉默现象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经过对中学调查对象访谈、问卷调查和实验前后的测试,找出他们课堂沉默的原因,结合任务型教学法的特点,帮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单词、理解课文并最终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针对中学英语课堂的沉默现象,任务型教学模式强调了培养学生自身的语言运用能力,着重开发学生有效的学习策略,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素质教育理念,也在实际教学效果中验证了其优越性。但是任何教学模式都不是万能的,针对英语课堂的沉默现象还应该结合社会、文化、观念等诸多因素进一步研究,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还需不断地探索创新,用其他更多的符合教学规律又能给英语课堂带来生机活力的教学方法解决更多的课堂难题,使我们的中学英语教学更富生命力。

参考文献:

[1]Coates, Jennifer. Language and Gender: A render . [M] Blackwell publishers Ltd, 1998.

[2]Long M. Input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Theory. [M]Paper presented at the Tenth University of Michigan Conference on Applied Linguistics , 1983

[3]Saville, Troike. The place of silence in an integrated throry of communication[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5.

[4]董晓斐的《从学生的视角分析大学英语课堂沉默现象及其对策》.

[5]胡然.中学英语课堂沉默的现象及其对策研究,2013.

[6]黄荣幸.沉默是金, 2003.

[7]林丰勋.《教育心理学》,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

[8]奚延华,贾晓娟.“袖手不言味正长”――课堂中教师沉默的妙用,2002.

[9]俞青海,薛静.沉默在课堂中的作用,1996.

上一篇:如何在中学音乐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 下一篇:探析在高校瑜伽教学中情感型教学模式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