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中学音乐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

时间:2022-09-26 05:34:34

如何在中学音乐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

【摘要】《音乐课程标准》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理念阐述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人格。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在教学中,要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根据音乐艺术的审美表现特征,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审美教育要求音乐教学通过审美的教学手段去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体验,提升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使学生具有一定的音乐审美能力并促进其全面发展。然而,我国当前的中学音乐教育中,审美教育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这就严重背离了音乐教育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这一基本理念。针对现状,本文对音乐审美教育的改革问题做了一些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中学音乐教学 审美教育 实施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214-02

一、引言

1.问题的提出

如今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加深,竞争已成为各个国家间在许多方面的主要对话方式。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都把提高国民素质、发展教育看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

审美教育即美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实施内容。审美教育是音乐教育的重要价值体现,课程改革确立了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理念,丰富学生的音乐审美情感体验,使学生具有一定的音乐审美能力和水平。

美的感受必须通过自身的体验才能获得,所以音乐审美教育不仅要充分体现在新编的音乐教科书中,体现在广大音乐教师的教育观念中,更应该体现在平时的音乐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在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技能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带给他们审美的愉悦,情感的共鸣及心灵的净化,使他们更加地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

然而音乐课仍然存在为了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填鸭式地给学生灌输音乐知识与技能的现象,音乐课没有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也失去了音乐审美教育的作用,这种现象急需改变。

2.研究的意义

(1)理论意义

依据国务院《关于 <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 的实施意见》《意见》中指出:“中小学的美育(包括音乐,美术)对全面提高学生素质,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应切实加强。 ”

《音乐课程标准》对中、小学音乐课程性质的定位,音乐课是人文学科重要领域和基础教育必修课,是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

根据《教育学》《心理学》的有关知识,中学生心理活动的无意性和情绪性比较明显,所以中学是教育的关键期和形成个性的最佳时期,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是从直观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音乐审美型教学符合这一客观规律。

(2) 实践意义:

英语审美教育要求音乐教师除了教给学习者一定的音乐知识外,还要把教学重点转向教会学生学习音乐的方法;教会学生如何感受、鉴赏音乐的美;如何通过不同的形式表现音乐、创造音乐。

音乐审美需求是人类审美需求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满足人类的多种心理需求。音乐审美教育可以培养学生拥有丰富的情感、积极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形成趋向美好事物、排斥丑恶事物的心理,培养学生逐渐可以运用美的规律去创造客观事物。

音乐审美教育还可以完善人格,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感来调节自己的精神状态,消除消极的不健康的情绪因素,形成积极向上的审美情操,促进自己的全面发展。

二、 音乐审美教育的基本原理

1.音乐教育的审美性质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普遍和具有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交流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魅力伴随着人类的发展,满足了人们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2.音乐教育的审美原则

(1) 体验性:在音乐教学中应充分揭示音乐要素的表达作用,让学生在音乐的学习过程中亲身体验、感受到音乐中最精彩和最具表现力的部分,而并非进行枯燥的、单一的技能训练和灌输死记硬背的知识。

(2) 整体性: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整体大于元素的总和。所以要以整体的方式来教授音乐,这样可以使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产生情绪的反馈和情感的体验以及升华,而不是零散地教授音乐的各种元素。

(3)实践性:要注重艺术实践的本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音乐的表现活动,这是音乐教育区别于其他学科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则,也是我们目前在音乐教育中存在的比较严重的问题。

(4)音乐性:要特别强调音乐和音响的统一,只有这样才能称之为音乐,因为音乐是声音、时间、听觉和情感的艺术,在学习音乐技能技巧的过程中应该始终贯穿着学生的情感参与,音乐教育才能实现审美教育的作用。

3.音乐审美教育的特性

(1) 情感性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的本质在于情感体验和反思。音乐感受、音乐表现、音乐鉴赏、音乐创造都与情感体验及其反应过程紧密联系。音乐作品具有越高的艺术价值与品位,越易于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音乐审美活动的本质就是一种审美情感体验。

(2)表现性

在中学阶段的音乐教育教学中,应该要体现音乐艺术的表现性。中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无论是歌唱还是舞蹈都会产生出音乐表现的冲动和要求,以及情感表现行为。在中学的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应充分激发、引导、激励学生进行音乐表现,促使他们在创造性的音乐表现中深化音乐审美感受。

(3)终生性

音乐的审美教育并不仅仅局限于基础教育阶段,而是会伴随着人类一生的教育活动。使学生将音乐学习看成是获得积极愉悦的学习体验的必然要求,理解音乐审美教育是终生性的这一特点。中学生阶段是激发学生终生音乐学习的兴趣和养学生终生参与音乐审美学习意识的最佳时间。

贯彻实施中学音乐的审美教育,让每位中学生掌握音乐审美的能力,让学生学会感受、学会体验、学会表现并学会创造,这样才能使终生性的音乐审美教育成为现实。

(4)中学生音乐审美的心理发展

音乐审美心理的发展包含了丰富的内容,主要包括音乐审美态度和审美情趣两方面,比如音乐期望、音乐感知、音乐通感、音乐想象、音乐情感、音乐理解等。

中学阶段是青少年身体和智力快速发展时期,随着学生们知识的丰富,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提高,他们的情感也日渐丰富,其审美心理有了很大的变化和发展,初步形成了审美意识。

根据中学生的审美心理的发展特点,鼓励学生参加各种音乐活动,比如各种演唱、演奏及文艺演出中充满自信地表现出音乐美,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地创作,可以把诗歌、散文、绘画,甚至一个自编的小故事和音乐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创造音乐美的能力。

三、 中学音乐教学中审美功能的实施

1.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的审美教育

音乐欣赏课是音乐审美教育很重要的领域。音乐欣赏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形成,能够丰富其情感经验,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增强文化意识,培养高尚的情操,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发表对所听音乐的感受与独到的见解,切实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鉴赏能力,帮助学生建立起音乐与自身发展的紧密联系,为终身学习和享受音乐奠定基础。

在音乐欣赏中首先让学生感知与音乐知识相关联的音响效果,然后让学生在从实际音响效果中感知与理解其中蕴含丰富的情感,要表达的强烈的思想。富有阳刚之气的作品一般能够反映人与自然的斗争,与命运的斗争,人与自然与命运斗争的作品,欣赏他们,能让学生的意志更加坚强;结构宏伟、气势磅礴的音乐能让学生激情澎湃,胸怀壮志;坚毅热情、乐观积极的音乐能够培养学生持之以恒、拼搏向上的性格;宁静柔和的音乐可以使学生心情平和,不骄不躁。著名音乐家李斯特说:“音乐不借助任何外力,它是直接沁人心脾的感情与火焰,是从口吸入的空气,是在生命的血管中流淌着的血液。”音乐通过听觉作用于人的情感引起联想,并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道德情操。通过音乐欣赏课,让学生欣赏经典之作,净化其心灵让教育与美育融为一体。

2.音乐歌唱教学过程中的审美教育

我国古代《乐记》中的《师乙篇》中提到:“夫歌者,直已而陈德也,动已而天地应焉,四时和焉,星辰理焉,万物育焉。”即使在音乐领域,人们也有“丝不如竹,竹不如肉”这样偏爱歌唱艺术的观点。所以歌唱一直伴随着人类社会的活动而存在,也一直作为培养人、教育人的重要内容延续至今。

歌唱教学是中学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中学音乐教学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通过歌唱,学生能直接表达对音乐的理解,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享受愉悦的音乐美,提高自身音乐素养。齐唱、合唱教学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小组合作、集体合作的能力和意识,培养学生团结向上的精神。

在《音乐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理念得以确立,因为多元文化及相关学科相结合的精神的贯彻落实,歌唱教学的范围更加开阔,内容更加丰富。歌唱教学通过歌唱形式让学生实践审美体验。歌唱既是情感的表达,也是情感的体验,情感的升华。因此,音乐教师应在歌唱教学中贯穿审美教育、情感教育。

3.音乐基本知识教学过程中的审美教育

在不同类型的音乐教育中,都需要传授音乐知识和技能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音乐表现的各种因素,更好地感受、理解和表现音乐。

中学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提高学生的音乐爱好及音乐素养,要协调好音乐知识技能训练与审美教育的关系,根据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合理地教授音乐的基础知识,让学生了解音乐各方面的能力是密切相关的。

4.音乐创造教学过程中的审美教育

音乐创造是指音乐教学过程中创造性的活动。《音乐新课程标准》把音乐创造列入音乐教学的领域之一,并明确提到:“创造是学生发挥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生累积创作经验和发掘创造思维能力的过程和手段,对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创造音乐是培养学生通过音乐审美从而创作音乐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专门提供学生运用音乐材料即兴创作音乐等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创造潜力。

学生音乐创造才能的培养和发展,都需要在丰富的音乐欣赏活动和音乐表现环境中得以实现,激励学生表现音乐,发展其音乐创造才能,不但创造出多彩的音乐世界,而且也创造出具有丰富情感的音乐审美主体,同时又是对学生是否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高尚的审美理想和正确的审美判断的检验。

学生创建的音乐人才培养与发展,我们需要欣赏丰富的音乐活动和音乐表演环境下可以实现,音乐的表现来激励学生发展自己的音乐才华创造,不仅要创造音乐的缤纷世界,还要创造情感丰富的音乐审美主体。

四、结论

综上所述,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尽量为学生创造各种各类,各种风格的音乐体验,拓宽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体验、表现、创造和享受音乐的美感,潜移默化地培养其美好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在音乐课堂教育教学实践中真正实现“以音乐审美为核心”。

参考文献:

[1]梅宝树主编.面向新世纪的美育与素质教育[M].人民出版社,2004.

[2]廖家骅主编.音乐审美教育[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3.

上一篇:基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策略研究 下一篇:少数民族地区初中英语课堂沉默现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