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在高校瑜伽教学中情感型教学模式的应用

时间:2022-10-17 11:37:20

探析在高校瑜伽教学中情感型教学模式的应用

【摘要】作为最受欢迎的引入项目之一,瑜伽运动越来越深受年轻人的喜爱,在年轻一族中的普及率也十分高。尤其是引入高校教学系统后,瑜伽运动吸引了大学生的关注,成为大学生热议的话题。瑜伽练习和其他传统运动存在着显著的区别,通过瑜伽运动,大学生能够实现全身心的锻炼,既能培养崇高的心性,提升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为大学生进行其他体育运动奠定坚实的基础,还能为大学生参与专业课程学习提供必要的身体保证。为了进一步提高高校瑜伽教学的效果,将情感型教学模式应用到瑜伽教学中,成为了高校瑜伽教学改革的全新思路。

【关键词】高校 瑜伽教学 情感型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123-01

一、引言

近年来,关于高校瑜伽教学的改革之声不绝于耳,教学者们提出了各种改革思路,一时间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其中,情感型教学模式引起了教育者们的关注和重视。究其实质,情感型教学模式是基于情感心理学提出的一种教学思路,在瑜伽教学中发挥了重要的引导作用。情感教学将激发学生的心理变化,并将这种效果最大化,从改善原有的教学思维。目前,越来越多的高校重视素质教育,而瑜伽教学又是一种由外而内、由内而外影响和塑造人的心灵世界的运动,自然成为了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推动者。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在进行瑜伽运动过程中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对学生循循善诱。

二、高校瑜伽教学存在的不足

瑜伽运动引入高校体育教学以来,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瑜伽教学的预期目标,高校体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水平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是,在具体的实现方式和师生关系方面,瑜伽教学还存在着一定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瑜伽教学仍采用传统呆板的方法,导致教学缺乏灵活性

目前高校采用的瑜伽教学方法仍然沿用传统模式,形式比较单一,缺乏创新之处。另外,教学方法的呈现形式是十分直观的,通常表现为教师先行示范一套动作,学生跟着做,整体的课堂氛围缺少轻松活泼的元素。这种机械化的教学模式一般包含三个方面:(1)进行准备动作,放松身心,集中注意力;(2)加强呼吸练习,开始动作;(3)训练反复进行,直至熟练。

2.师生之间的关系有待巩固和加强

正如上文所述,教师在瑜伽教学过程中,普遍采用形式单一、过程呆板的教学方法,即“教与学循环往复“的过程,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时间和空间变得十分有限。加每个班级人数众多、课堂教学时间有限等客观因素,教师通常无法兼顾到每一个学生的需求,这就使得基础较差的学生失去了深入学习的机会。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容易将教学当作一项硬性任务去完成,而学生在这种教学思维和氛围下就会变得十分被动,主动参与的意识就会变得越来越弱。师生之间的关系知识纯粹的教与学的关系,不具备进行深入沟通和交流的基础,因此继续巩固和加强。

三、建立情感型教学模式,发挥情感教学法在高校瑜伽教学中的引领作用

1.首先要营造和谐互动的教学氛围,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

作为长期进行一线教学工作的教师,笔者深知教学氛围对学生的影响。良好的教学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参与性,也能激发教师的创新思维。因此,教师首先要为学生创造和谐的教学环境。

例如在讲解瑜伽的基础动作时,教师可先播放一段介绍瑜伽的视频,然后再播放一些教学视频。播放完视频后,教师引导大家围绕“你为什么学瑜伽“这个主题展开讨论,大家各抒己见,一下子活跃了氛围。紧接着,教师再鼓励学生根据教学视频,先尝试做一下这些基本动作,有的人做的很搞笑,大家不时发出清脆的笑声,课堂氛围也因此变得和谐起来。

2.其次要增进与学生的情感对话,寻求共鸣点

师生之间要建立和保持紧密互动的关系,就必须要挖掘两者之间的共鸣点,只有当师生之间产生了情感共鸣,教师的教学方法才能对学生发挥最大效果。师生之间要建立这种共鸣,教师应给与学生更多的关注和关爱,对学生的每一次失误都应坚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原则。例如学生在练习瑜伽中的冥想时,教师可在一旁进行言语上的鼓励,通过营造场景的方式,引导学生逐渐进入冥想境界。

3.最后还要关注情感型教学模式在瑜伽教学中的效果

教师还应及时关注情感型教学模式对瑜伽教学产生的效果,收集反馈信息,为制定下一步教学策略提供借鉴和参考。要准确获知效果如何,教师主要还是应从学生的反应来获取信息,比如学生是否接受这种教学方法,学生学习瑜伽时是否更加得心应手了。另外,教师之间还要定期开展教学讨论,取机之长补己之短,进一步优化教学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应首先肯定瑜伽运动对学生身心塑造的积极意义,坚持将瑜伽教学作为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还要明确情感型教学模式对高校瑜伽教学的促进作用,肯定情感教学法为瑜伽教学营造良好教学环境、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等方面产生的重要意义。未来,瑜伽运动还将进一步获得普及,高校体育教学也必将迎来新的局面,广大教师还应继续加强教学创新。

参考文献:

[1]徐文峰,王雪峰.谈高校瑜伽教学对学生身心发展的益处[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3(8):135.

[2]续姜.论高职院校瑜伽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3):209-210.

[3]甄桂美.高职院校瑜伽教学的研究[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5):619-620.

上一篇:少数民族地区初中英语课堂沉默现象研究 下一篇:MTI朝鲜语商务口译教学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