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会计国际化的重要性

时间:2022-09-23 10:50:17

我国会计国际化的重要性

提要会计国际化是指某一个国家由于参与国际经贸和进入国际资本市场而把本国会计惯例逐步转化成国际会计惯例的过程。本文主要对我国会计国际化的重要性进行探讨。

关键词:会计国际化;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

什么是会计国际化?所谓会计国际化,是指会计领域中的国际化行为,它是指由于国际经济发展的需要,客观上要求各国在制定会计政策和处理会计事务中,逐步采用国际通行的会计惯例,以达到国际间会计行为的相互沟通、协调、规范和统一,亦即采用国际上公认的会计原则和方法来处理和报告本国的经济业务。会计国际化具有三个方面的涵义:(1)会计国际化是指某一个国家由于参与国际经贸和进入国际资本市场而把本国会计惯例逐步转化成国际会计惯例的过程,即会计国际化就是会计惯例国际化,这也是我国会计界经常提到的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的真实涵义;(2)会计管理体制惯例国际化。主要是指会计组织管理体制和会计人员管理体制两方面趋同国际会计管理惯例,它包括本国会计管理机构设置、企业会计机构和人员的管理模式、民间会计组织设置与运行模式,特别是积极参加国际性会计组织等内容;(3)会计教育惯例国际化。包括会计教育目标的定位、专业层次的设置、课程体系的编排、教育管理模式等趋同国际惯例。

一、我国会计国际化的重要意义

1、我国会计国际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随着国际贸易和全球资本市场飞速发展,经济全球化是必然趋势,潮流所向。在这种经济全球化大趋势下,任何国家的经济发展都要融入国际经济潮流,如果脱离经济全球化而谋求自身的较高水平的发展是很难实现的。而会计作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实现会计国际化,将为全球经贸往来和资本流动减少或消除“语言”上的障碍和成本,无疑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与此同时,信息技术革命为会计国际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支持,并加速了会计的国际化进程。随着科技革命的突飞猛进、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和应用,深刻影响着会计信息从输入到加工和处理,再到传递和使用的全过程。因此,在当今世界经济加速发展和科技日新月异的背景下,会计国际化是必然趋势,潮流所向,是不容回避的客观事实。

2、会计国际化有利于提高我国会计信息质量。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信息正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会计信息是财务决策的物质基础,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是进行科学财务决策的先决条件。没有真实、客观、准确的会计信息,就不可能做出正确的财务决策,甚至有可能导致相反的决策,为决策者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会计信息。目前,我国会计信息质量存在着较大问题,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严重。如果会计信息失真,市场经济体制就很难正常运行,市场也很难完成社会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序流动;会计信息失真会造成企业经营管理混乱。一个企业会计资料虚假,会计数据不实,将会导致企业资产负债、损益核算失真。用这样的虚假会计信息去分析、考核财务成本,指导生产经营,只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的宗旨是,在协调的基础上制定可为各国、各地区承认、遵守的国际会计准则(LAS),提高国际财务报表的可比性。近年来,IASC先后出台并实施了可比性计划和核心准则计划,有效地提高了国际会计准则的质量。国际会计准则得到了国际资本市场强有力的支持,并获得日益广泛的认可。我国会计走向国际化,将会吸收和借鉴国际先进的经验和做法,来规范和指导我国的会计实务,对提高我国会计信息质量将产生重要作用。

3、有利于提高我国经济管理水平,促进企事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会计工作是经济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会计人员也是管理人员。我国会计走向国际化,有利于提高我国经济管理水平及管理人员水平,促进企事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虽然我国企业管理发展也有久远的历史,其表现形式是与国际上企业发展的大趋势是相似的,但是我国的企业管理发展总体上落后于国际上先进企业发展的趋势。即便我们具备了某些先进的技术和工艺、具备了某些资本和手段,但是由于在整体管理上与国际先进管理还存在差距,所以在经营发展和国际市场竞争上普遍处于比较被动的状态。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我们应不断地学习国际先进的管理经验与管理方法,不断增强管理者的现代管理意识。这是我们逐步实现现代企业管理和向现代企业转化的关键。但是,我们必须清楚,学习国际先进的管理经验与管理方法不是单纯地学习知识,其任务和目的主要是通过学习各种各样知识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开发智力和激活更多脑细胞的目的,使大脑具备接受新思维、新理念、新知识、新挑战的能力。只有明确这一点,才能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心态,把握学习的过程,达到开阔思维、培养和提高管理意识、适应甚至领导市场潮流的目的。

二、我国会计国际化的途径

1、构筑会计诚信服务意识。会计诚信是指会计行为的诚实守信,具体表现就是会计工作人员按企业客观经营状况和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向报表使用者提供真实、完整、准确、及时的财务信息,并且该信息是企业经营者做出正确生产经营决策的基础,是投资人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然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人们的职业道德荣辱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些原有的道德荣辱规范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而新的道德规范尚未形成,出现了一些会计职业道德失范的问题。如银广夏事件等,造成了很坏的影响。因此,大力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教育,提升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重塑诚信理念和契约机制,建立保证企业良性运行的道德约束,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严格自律,树立正确的荣辱观,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公认会计准则的要求,符合职业道德的要求。加强诚信观念的培育,树立良好的诚信、道德观,认识诚信和职业道德是生存与发展之本的观念,并使其转化为工作实践上的自觉行动。

2、制定和完善相关会计法规。尽管中国会计准则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在与国际会计准则协调方面已取得重大突破,但与国际会计准则之间依然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而我国当前的特殊经济环境和会计环境决定了我们既不能全盘接受国际会计准则,也不能全盘否认国际会计准则,要在吸收、借鉴其先进的会计理论和方法时体现自己的特色。对于当今世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大趋势,我们应该保持清醒的认识。当前,我们应尽快向WTO各项协定要求靠拢,建立一套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的会计和审计法规。强化会计规范体系的执行机制,加快会计规范体系的配套制度建设,确保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等的有效执行是我们的根本目的。准则和制度的制定和执行还有一个“基础结构”问题,只有不断强化与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相关的法规制度建设,建立起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和社会诚信制度等配套制度,会计规范才能够得到有效落实。

(作者单位:南阳工业学校)

主要参考文献:

[1](美)迈克尔.查特菲尔德,文硕等译.会计思想史.中国商业出版社,1989.

[2]冯淑萍.关于中国会计国际协调问题的思考.会计研究,2002.11.

上一篇:统计预测在资源和环境管理中的应用 下一篇:苏南产业向苏北和谐转移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