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继承法确立后位继承制度之必要性

时间:2022-09-23 10:47:37

浅谈我国继承法确立后位继承制度之必要性

摘 要:后位继承制度是指被继承人在遗嘱中首先指定某继承人继承其遗产,当某种条件成就或期限到来时需移转给另一位继承人的一种特殊继承制度。该制度充分尊重了个人财产所有权人的意志,是继承法遗嘱自由原则的重要体现。本文从后位继承制度的概念、特征、各国立法实践及目前对于确立后位继承制度所持的不同主张入手,从而探讨后位继承制度在我国确立的必要性。

关键词:后位继承;遗嘱自由

引 言

后位继承制度肇端于罗马法中的遗产信托,乃指在遗嘱继承中被继承人先指定某继承人所继承的财产利益,其后因某种条件的成就或期限的到来而移转给另一继承人继承的制度。①综观目前国际立法实践,对后位继承制度所持态度也不统一。而我国民法还暂无明确规定,学者们在理论上存在着一些争议。但从尊重遗嘱人之意思及推动继承立法的完整和理论的统一等之立场,笔者认为后位继承制度在我国之确立确有其必要性。

一、后位继承制度的概念及特征

(一)后位继承制度的概念

后位继承也叫次位继承,指在遗嘱继承中被继承人(遗嘱人)首先确定某继承人,该继承人谓之前位继承人或先位继承人,其被指定可以继承被继承人某部分财产利益,可是一旦某种条件成就或是期限到来,该部分财产就被移转给下一位继承人,该继承人便是后位或者次位继承人,该后位继承人从前位继承人处取得遗产利益的行为就叫做“后位继承”。

(二)后位继承制度的特征

第一,后位继承人是被继承人的继承人,其取得遗产是依据遗嘱人的有效遗嘱发生的。因此前位继承人与后位继承人的关系是前后继承人关系,而不是共同继承人关系。第二,遗嘱人的意愿是将其遗产最终给予后位继承人,同时给予前位继承人以遗产之利益,所以在遗嘱中所规定发生后位继承的条件, 在一般情况下是能够成就的。第三,后位继承制度在一定条件成就或是期限到来之时才能发生,这属于一种附条件或附期限的法律行为。

二、对我国确立后位继承制度的不同主张

否定说普遍指出后位继承人之所以能够取得遗产,主要是基于遗嘱中规定的期限到来或者条件成就。若特定时间未到来或特定事件未发生,那么后位继承人将无法取得遗产,该遗产所有权归属前位继承人。反之前位继承人则有义务将遗产转交后位继承人或后位受遗赠人。可见遗产归属处于不确定状态,且使前位继承人成为仅享有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而不享有最终处分权的财产所有人,从而可能侵害前位继承人的财产处分权。②

肯定说指出根据遗嘱自由原则精神,应该赋予遗嘱人在遗嘱中充分行使自己对身后遗产的处分权,绝对可以采取法律不禁止的后位继承的办法处分自己的财产。③加之遗嘱人在生前对自己财产的有效、明确处分行为也为现实生活中遗产分割、再婚难等问题消除了障碍。

笔者支持肯定说,主张我国应该确立后位继承制度。理由如下:其一,后位继承制度着重保护和尊重遗嘱人处分私有合法财产的意愿,体现了遗嘱人的自由性和法的个人本位特点,后位继承制度的效力也就是对个人意志的尊重为优先的价值取向。而前位继承人取得的遗产是从遗嘱人处继受得来并非自己辛勤劳动所得,其对财产的处分理应尊重遗嘱人的安排。因此遗嘱人对前位继承人处分遗产的限制符合继承法所首先保护的价值利益,其对前位继承人处分遗产所做的限制也就不构成对前位继承人财产权的侵害和妨碍了。其二,在后位继承中,遗嘱人的意愿是希望后位继承人最终取得遗产,因此,他在遗嘱中所规定的发生后位继承的条件,在一般情况下是能够成就的。④这便可以理解为对前位继承人所设定的限制条件是为了帮助后位继承人取得遗产的一种手段。而这种手段出自于遗嘱人的真实意愿表达,是其对自己财产的合理安排,加之第一点所提出的后位继承保护遗嘱人个人意志为优先的价值取向,所以其对财产的安排并没有侵害前位继承人的权益,而是合乎情理、自然驱使的。

三、我国确立后位继承制度的必要性

(一)后位继承制度充分体现遗嘱自由,尊重遗嘱人的财产处分意愿。

遗嘱自由是指公民对自己财产的处分自由在继承法上的表现,是司法自治的一个重要方面。遗嘱自由的核心是被继承人能够通过遗嘱来自由决定自己遗嘱的归属。后位继承体现了遗嘱人以一定的规则安排遗产最终归属的意愿。具体而言,遗嘱自由主要包括:遗嘱人通过订立遗嘱变更继承人顺序;取消某些继承人的继承权,当然其范围也受到了一定限制,如在我国遗嘱必须保留缺乏劳动能力而有无生活来源的法定继承人的必要遗产份额;赠与法定继承人之外的个人、组织、国家及社会公共福利机构等。然而从自由限制角度看,只要遗嘱人安排或处分其合法财产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违背公序良俗及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那么在其权利不脱离法律所规定的特有范围下,遗嘱自由便应当奉行。

(二)后位继承制度可以发挥居住权功能,利于解决我国家庭成员对房屋的需求。

居住权是用益物权的一种,指对他人所有的住房及其附属设施占有、使用的权利。从渊源上看,居住权最早产生于罗马婚姻家庭关系中,且与财产继承制度紧密相关,最初作为生活保障的制度设计而存在。因此它具有人身性、救和期限性的特点。目前,我国《物权法》没有规定居住权,因此确立后位继承制度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对此加以弥补。例如,房屋的所有人可以通过遗嘱方式将急需房屋居住之人指定为前位继承人,待一定条件之成就或期限之到来时,如前位继承人购得房屋、改嫁、死亡等转由后位继承人继承,从而发挥居住权之救等功能,有利于解决我国家庭成员对房屋的需求。⑤

(三)后位继承制度可以对前位继承人的权利加以限制,利于遗嘱人的财产发挥最大效能。

首先,后位继承中对前位继承人的权利限制来源于遗嘱效力,遗嘱人通过遗嘱处分自己的财产并在财产上设定限制条件的行为也体现了遗嘱人的权威。后位继承人取得遗产与前位继承人的权利限制是统一的遗嘱效力的两个方面。⑥

其次,如前例所述,遗嘱人在遗嘱中将急需房屋居住之人指定为前位继承人,该继承人仅对遗产享有受处分限制之所有权,即前位继承人为非真正意义上的所有权人,其只具有占有、使用和收益权,并无处分权。待一定条件成就或期限到来,如前位继承人购房后该房屋便移转给后位继承人所有,此时的所有即为真正所有,享有物权法上的所有权。而遗嘱人的这种做法不仅能使后位继承人拥有遗产,而且还能首先满足前位继承人对房屋的迫切需要,便于极大地实现对房屋的最大化利用或使用。

(四)后位继承制度利于消除再婚当事人结婚障碍,保存生存方合法权益。

现实生活中,老年人再婚难的首要阻碍便是财产问题。依据我国法定继承,一方当事人死后,在没有遗嘱等相应条件干扰下,其财产由配偶、子女依法继承。这样一来,若老年人再婚后死亡,其财产就要由再婚后的妻子和子女继承,那么死去一方的子女就有可能失去本应属于自己的遗产。此外,再婚老人可以通过遗嘱方式指定其配偶和子女分别为前位和后位继承人,明确前位继承人和后位继承人及二者的权利义务关系,这样既能解决其生存配偶的生活需要, 也可以达到财产所有权由其子女继承的意愿, 解决生存配偶与子女的利益冲突。

(五)后位继承制度的确立能够推动我国继承立法的完整和理论的统一。

我国继承法理论和司法实务上承认附条件和附期限遗嘱的效力,但如果在立法上只承认该遗嘱的效力而不承认后位继承,理论上便缺乏一致性。因为后位继承可以看作是一种具有关联性的附条件遗嘱继承或附期限的遗嘱继承。对前位继承人来说是一个附解除条件或附终期的遗嘱继承,对后位继承人而言则是一个附延缓条件或附始期的遗嘱继承。所以在立法上应不仅承认该遗嘱的效力而且也要承认后位继承制度,这样才能够推动我国继承立法的完整和理论的统一。

结束语

通过以上对后位继承制度的分析,可以得知该制度充分尊重遗嘱人的意志,使其能按自己的意愿合理安排财产的最终归属,体现了私权神圣的理念和遗嘱自由原则。因此,为实现我国继承立法的完整性和统一性,建议我国未来的民法典制定时可以确立后位继承制度。

注 释:

①张平华、刘耀东:《继承法原理》,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年版,第236页.

②郭明瑞、房绍坤、关涛:《继承法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36页.

③刘琳:《论后位继承制度》,载《湖湘论坛》2007年第6期.

④杨震、孙毅:《论后位继承制度的立法选择及法的构成》,载《求是学刊》2002年第9期.

⑤刘耀东、尹伟民:《后位继承法律制度研究》,载《吉林公安高等学校学报》2008年第8期.

⑥金辉、李玉强:《后位继承制度:确立与融合》,载《改革与开放—法制经纬》2011年第5期上.

上一篇:加强档案保管过程中的保密工作 下一篇:关于基层税务部门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