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综合体交通组织及流线浅析

时间:2022-09-23 07:58:40

商业综合体交通组织及流线浅析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的到来,我国城市化进程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及社会需求日益增加,城市商业综合体越来越多的呈现在人们眼前,成为城市经济高速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慢慢成为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出现,及时解决了人口增长,用地紧张之间的矛盾,并提高了土地使用率。但由于其硕大的体量及功能的复杂性,对其交通组织及内部商业流线等设计方面也带来了更多的挑战。本文结合笔者参与的无锡XX项目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讨论此项目中的交通组织及流线设计,分别从外部人行,车行出入口,货运流线及商业内部水平及垂直交通的分析,对项目设计过程做回顾与总结。

关键词:商业综合体;交通组织;外部交通;内部交通 ;交通流线

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识码: A

1项目背景及简介

基地位于无锡市,规划总用地占地约51,437 ,项目总体平均容积率约6.0。基地紧邻无锡火车站,人车流密集;此次设计的为本项目的南区地块,总建筑面积约35万平方左右,包括五幢住宅共计483套;商业综合体一幢,建筑面积约65000平方左右,包括地上五层及地下一层商业以及超高层办公一幢,建筑面积约85000平方左右。

此次重点讨论商业综合体,由于项目目前尚在在建中,牵涉到项目名称,本文一律用“XX项目”代替。

2项目交通组织

交通组织是此类商业综合体设计的核心内容之一,交通组织设计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整个项目的工作效率及运转水平。因此进行交通流线设计是十分重要的。接下来我将从外部交通及综合体内部交通组织两个方面来具体设计这个项目的交通组织。

2.1 外部交通

2.1.1人行出入口

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周围道路是人流交通动线中的重要一项,在设计人流主要与外部联系的确切位置时,首先考虑的是该项目周边道路现有交通状况。主大门及入口广场可面向主道路,入口的设置直接面对主要人流的来向,这样才能吸引人流及方便顾客出行。

地上人行出入口:本项目南侧的***路是项目基地周围最重要,人流量最大的一条道路,东南角位置优势更强于西南角,因此将主入口设置在东南角是最理想的。考虑到基地较大,为了方便人们从各个方向进入商场,在最初的设计中,我共设置了7个商业出入口,分别是西侧的A口,南侧的B,D口,东侧的E,F口及北侧的G,H口(见图一) ,之后我对这些口部做了更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发现虽然这样对增大人流引入量有好处,但却忽视了过多的口部设置对商业内部的人流有序引导的副作用,同时北部的H口打断了北侧住宅交通的连续性。并与住宅人流相互影响。因此在之后的优化方案中,我将AB口 DE口 FG口分别合并,并取消北侧的H口,最终形成了目前方案三个主要商业出入口的格局(见图二)。三个主要人行出入口的设置,既可以使顾客更加便捷的进入到商业体,同时也可以有效避免由于人流过大而造成的堵塞。

为了更好地将本项目南区商业与北区商业有机的联通,我选择在建筑东北角的二三层设置一条连接北区商业的空中连廊(见图三)。

地下人行出入口:为了让基地南侧的地铁站与地下一层商业无缝连接,在基地南侧设置地下通道,使得人们不用走到地面便可方便的到达建筑内部,免除了多余的步行距离,也避免受到外部气候的影响(见图三)。

通过地下地面空中三种交通联系方式更好地解决本项目同外部交通联系,更好地组织人流。

2.1.2车行出入口

由于“人”是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动力源泉,因此在考虑车行系统的时候首先要考虑的是其便利性,怎样使人们便捷快速的到达综合体内部又将车流对人流的影响降低到最低,这是需要我们在设计项目的时候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经过我对周边交通的研究,最终决定设置了供商业、办公、货车、住宅使用的5个车行出入口(见图四),东侧设置一个小客车出入口,西侧设置了一个主要供商业,办公使用的进入地下停车车行出入口、一个货车出入口及北侧两个住宅出入口;

主要分析下客运及货运流线:

客运流线(见图五):基地东侧设置的小客车出入口,目的是为了解决项目基地过大引起的商业店铺可能过深及消防疏散的问题,进入基地后在商业一、二层挑空处设置了大型的上下客港湾。顾客下车后可以直接进入商业核心区域。这样既解决了消防疏散的问题,又增加了商业的沿街面的长度;

货运流线(见图六): 商业综合体的物流是综合体能够正常运行的功能性条件,其包含了商品的运输,仓储,搬运和装卸以及车辆的行驶和停放。如何保证货运流线的相对独立,与其他功能流线互不影响对此类商业综合体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经过许多方案的改进和比选,最终我将货运流线集中在地下二层处理。通过基地北侧的货运坡道货车直达地下二层,货运区采用环形的货车通道,将住宅停车与商业和办公类停车通过此封闭通道区分开,同时在货运通道周边均匀分布若干个小型卸货区,使得项目各个角落都有直接便利的货运服务。由于货车高度的要求,我将地下二层层高定为6米,这样既能满足较大货车对高度的要求,同时可以做出来一个层高三米的夹层,使停车位数量大量增加。

2.2 内部交通

对于本项目来说,南侧写字楼及北侧住宅部分的内部交通形式比较简单,主要以垂直交通方式为主,人们从首层入口层或地下车库分别进入建筑的核心筒,通过设置的电梯到达各自的楼层,这里主要介绍一下本项目商业部分的内部交通流线的设计。

楼层平面动线:

对于大型商业综合体来讲,水平交通和竖向垂直交通组成了内部人流交通动线。对于商业类建筑内部流线的设计原则,最重要的是要将商品或服务尽可能多的展示在消费者前,从而增加消费者的消费欲望。为了达到这种设计目的,常用的人流水平交通往往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形式:

环形人流交通动线,环状流线能引导人们无意识的逛完整个环线,从而能接触更多的商品和服务,可以获得更为均衡的浏览率,提高交易成功率。

方形人流交通动线,方形人流交通可以形成导向性强的人流动线,并在主要节点处设置中庭或主力店,从而带动整体人流的通畅。

线性人流交通动线,此交通动线能够使布局紧凑,消费者方向性强,店铺浏览率高。

杠铃型人流交通动线,此形式交通动线一般将主力店设置于商业建筑的端头,普通面积不大的店面设置于中部,这样可以利用主力店的吸引力使人流在两个端头之间进行流动,从而提高了中间中小店铺的人流量,实现人流共享。

在设计本项目的内部动线之初,对以上这些流线的利弊都做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也尝试了不同的方案,最终采用了优化后的“Y”字形曲线来作为本项目的主要商业人流动线(见图七)。由于项目单层面积面积较大,曲线的动线既能使消费者对整体的格局有所把握,不至于迷失方向,同时也避免了走道过于平直单调,一望到底,使整个购物过程缺少乐趣的问题。而且曲线的变化可以增加商业沿街面,提高商业铺面的整体价值。

楼层垂直动线:

在多层大型购物中心内,要诱导消费者们购物者前往楼上的楼层购物,这是楼层垂直动线要面临的问题,解决得好楼上的商铺也能成为“黄金铺”,楼层的垂直动线是在整个商业设计中非常重要的,成功的设计亦能提升商业价值。

因此我们在设计中要对垂直交通的易达性做更深入的研究。一般常用的垂直动线无外乎三种:自动扶梯、电梯、楼梯,一般使用较多的是前两者。为了使部分目的消费群能够直达目的消费地,在商业的主要入口附近都设置有垂直电梯,使人一眼就能看到,不绕弯路。中庭部位以剪刀自动扶梯形式,目的是使消费者能够接触到较多的商铺;外加了配合满足规范的疏散楼梯。通过这三种形式的楼层垂直动线布局妥当、搭配合理、分布均匀使整个商业布局更为紧凑。

中庭动线:

中庭是水平、垂直动线的关键点,是展现商业中心空间和特色景观的重要节点。以中庭为中心的垂直交通,是最有效、最直观的人流组织方式;其次中庭是整个商业的立体空间展示区,可以大大提高各楼层的商业价值;同时中庭也是临时活动、艺术展示、文艺演出的场所。在本项目的设计中,考虑到中庭是本项目最大的亮点之一,我们在设计上颇费心思。首先在顶上设计了大面积的采光顶,这样可以增加人们购物的舒适度,同时具有将购物者的视线引导向上的效果,对于吸引消费者上楼购物有良好的推动力。在三层四层平面的南侧布置了极具人气的大型主力店,使消费者在中庭即可望到,从而提高了中间中小店铺的人流量。

最初的方案中,在主动线的关键位置,我们从一层到四层均设置了中庭,这里是步行空间的序列高潮,这里人流集中,流量大,一方面提供场所供购物以外的活动使用,另一方面也是公共活动及休息的场所,部分中庭区域设置扶梯作为垂直交通,在中庭空间创造出活力和动感。但之后经过几轮内部的讨论和分析以及和业主、商业顾问公司的沟通中发现两个问题:

问题一:首层交通核心部分需要一个较大的活动空间区域,以便将来商业后期进行节日庆典及商业营销活动使用,但原方案此处设置的带自动扶梯的镂空中庭大大减小了有效活动区域的面积,而动线南侧两条分支处更能体现其区域的中心价值,于是我们封掉此镂空中庭(见图八),并重新设置自动扶梯位置。

问题二:南侧两个主入口处的带有通向地下一层自动扶梯的镂空中庭布置欠妥,自动扶梯的位置过于靠近地铁通道(见图九),这样容易减少了地铁人流经过更多商铺的客流量,于是我将这两个入口中庭适当缩小,并将自动扶梯北移,这样就解决了此问题,并使人流在商场中心区域到达地面,提高了人流在商场内部的停留时间。经过此轮对这些问题的调整,方案进一步优化(见图十)。

通过上述优化的楼层平面垂直动线及中庭动线后,结合商业业态的科学分布,对人流动线的管理和运用可以在导向人流流向和平衡人流流量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使项目更加良好的运转,在给消费者提供更加舒适的购物环境的同时也为业主打造精品商业综合体提供了有力保证。

总结

在此项目的设计过程中,笔者深切的感受到了交通组织对整个商业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笔者参与过不同的大型综合体的设计工作,每个项目都具有自己的特殊性,特别是商业项目,相比其他项目更具其独特性和多样性,按部就班、盲目借鉴都无法成就一个成果的项目。如何最大化商业运营价值是需要我们建筑师认真思考总结的问题。

当然商业项目的成果因素有很多,包括区位、招商、业态布局等等,本文就从建筑本身为例做阐述和分析,通过笔者对项目中遇到的交通组织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出一些设计要点与原则,希望对以后城市商业综合体的设计及优化提供了一些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 业态结合交通布局 多重流线提升价值广东经济出版社

2江​苏​省​商​业​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3 高层建筑防火规范

上一篇:桥梁高墩定型爬梯的应用 下一篇:桥梁工程钻孔灌注桩监理控制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