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技课中提高学生动手操作技能之我见

时间:2022-09-23 07:02:19

劳技课中提高学生动手操作技能之我见

摘 要:作为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如何在短短的课堂内,引领学生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这是每位劳技教师都需要着重思考的问题。学生在劳技课学习的不同阶段,教师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教师在学生操作过程前、中、后的有效指导,将是提高劳动与技术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动手操作;劳技课;指导

《劳动技术课程纲要》中强调:劳动与技术课程的学习是以操作为基础的学习,是建立在操作基础上的知识、技能、态度、方法、能力的综合学习。操作技能的培养是劳技课教学的核心。因此教师上课前要认真分析学情,确定操作内容,准备好教材、教具,科学设计教学程序。

一、操作前指导

动手操作的目的是更好地促进学生对劳动与技术制作项目的理解,并能从中学会基本的操作技能。在操作前教师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操作要求,按教学目的精心组织学生进行操作,使他们的动手操作思维具有明确的指向性,使学生知道“做什么”和“怎样做”,将操作活动与劳技思维、知识技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充分发挥操作的有效性。

1.“为什么要做”――要求学生知道做什么

按照以往的教学常规,老师就课本内容进行讲解示范,学生进行模仿操作。如果学生操作错误,教师不会探究其原因,只会责令他迅速回位,以节省上课时间。这样,学生的学习是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比如:《小木屋的制作》一课中,我们要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制作这个项目?从中我们能学会哪些劳动技术本领能力等等。

实践证明,在具体操作前,让学生了解整个操作流程,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然后熟悉工具的使用,在学生对学习任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后再要求学生实践操作练习,以培养学生初步的劳技能力,并从中引导学生了解技术、理解技术,逐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

2.“怎么做”――要求学生知道做的方法

“怎么做”是一个让学生把知识和技能整合,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过程。学生在动手操作前,教师应指导到位,让学生知道项目制作的重、难点是什么,操作的流程与工具的规范使用,作品的质量标准是什么。例如在初一年级《中国结――双联结》一课学习中,学生从识读图样起,逐步学习本课主题、材料选择、颜色搭配、编结步骤、抽型整理等方面内容。

3.精读示范到位――强化学生的技能练习

(1)精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运用通俗易懂、精练的语言讲解知识的内容,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认真看、听、想,使其大脑积极思维。教师要把操作要求讲清楚,让学生明白所要操作的对象或要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讨论、设计好操作步骤并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讲解时教师要注意:讲述的量要适当,抓住重点来讲。

(2)示范。教师示范时力求做到动作准确、协调、熟练、优美,使学生一开始就对操作标准有准确、深刻的印象。利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演示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记住要领,思考问题等。

二、操作中的指导

在劳技课堂教学中,学生主要是通过动手操作,获取知识,培养劳动技术素养。因此,教师要立足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操作中的技术指导,以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1.编制口诀,强化要领

教师要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自主探索、动手实践。没有足够的时间,学生自己的探索和发现很可能流于形式,不利于学生全面地获取知识。在操作中教师还应该以语言为中介,编一些技术要领的口诀,帮助学生记住要领,掌握技术技能。如,在使用锯子、锉子工具时,我们让学生口中念道:向前用力,向后提。

2.关注过程,加强指导

操作中,要让学生明确操作的目的,观察操作过程,知道通过操作要解决什么问题,克服操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让操作过程最优化。在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深入到学生中去,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指导解决。对于技术难点,教师在巡视中若发现学生有共性的问题时,教师应组织学生共同解决。对于个性问题,教师可以个别示范指导,让学生明确问题的原因,如何解决这个技术问题。

对于操作过程中的指导,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观察与操作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学生离开学具后,才有可能在脑海中留下准确、完整的表象,进而达到促进分析综合、帮助形成正确的技术技能的目的。

3.学生互帮,共同提高

在操作中除了教师的指导外,也应关注学生间的相互指导。由于学生间原有的认识特点、经验水平不同,对事物的理解存在差异,随着教学内容的深入,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出现明显分化。因为学生学习能力、技能掌握水平高低不同,教师要引导同学互帮互助,让做得快的同学帮助做得慢的同学,在课堂中形成互帮互助共同提高动手操作技能的学习氛围。

三、操作后的指导

每节劳技课结束前,教师应组织学生对作品和学习效果进行评价、评价有利于学生及时进行自我调节,明白作品的质量,也有利于教师对教学效果的总结与反思。在教学反馈环节中,教师取几幅学生的作品,依据质量标准和方法,鼓励学生主动、客观地检查和评价作品。根据技术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制作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如何改正等。通过评价环节,教师指导学生在评价中学会思考,引导学生反思中分析技术问题,从而更好地让学生巩固技术,真正学好技术技能、提高作品质量,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在劳技课中如何提高学生动手操作技能,使其形成良好的劳动技术素养,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呢?笔者认为:教师应抓住劳技学科特征,课前做好充分准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做好学生操作前、中、后的学习指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系统的实践操作训练,规范学生操作技能,并诱发学生不断自主思考、创新,从而提高动手操作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 江苏省南京市第一中学马群分校)

上一篇:如何正确培养儿童美术兴趣爱好 下一篇:浅谈如何加强和改善中学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