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时间:2022-09-23 05:04:57

浅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摘 要】心理学研究认为: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并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兴趣是一种积极的情绪表现,是一种内在的动力因素,是主体指向一定事物的自我活动。化学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中产生的,对化学学习起推动作用的兴趣。高校教学强调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要求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因此,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尤为重要。

【关键词】教学;化学;兴趣

学习兴趣是一种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的意识倾向,能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钻研问题,开阔眼界,它也是一个人走向成才之路的一种高效能的催化剂。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动力呢?

一、精心设置疑问,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的实际内容,注意捕捉学生心灵的信息,适时适度设置悬念,使学生心理上产生兴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获得新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例如:在做海带中存在碘的实验中我准备了以下问题:海带中的碘元素是以什么形式存在的?在进行灼烧海带时我们应该怎样对海带进行预处理?海带在灼烧时为什么要加少量的酒精?在选择氧化剂时我们为什么要用过氧化氢,而不选择氯水或者高锰酸钾等?又如在学习硝酸的化学性质时,首先提出疑问:在浓硝酸中滴加紫色的石蕊试液,应看到什么现象?许多学生回答说:“变红色。”对这一答案,我没有表示肯定或否定,而是组织学生做实验,探究新知识,实验结果表明:在浓硝酸中滴加紫色的石蕊试液,先变红,微热后,红色消失。通过实验探究,学生们获得了圆满的结果,显得非常高兴,抓住时机,把学生的兴趣迁移到下一个问题:在浓硝酸中滴加紫色的石蕊试液,为什么会先变红,然后褪色?通过学生讨论交流,变红的原因是硝酸具有酸的通性,能电离出氢离子,对褪色的原因,说法不统一,于是,组织学生复习:在氯水中滴加紫色的石蕊试液,也会出现先变红,然后褪色的现象。在老师的点拨下,学生们明白了浓硝酸使石蕊褪色的原因:浓硝酸具有很强的氧化性。我在此基础上立即做了一个对比实验,在稀硝酸里滴加紫色的石蕊试液又会出现怎样的情况,如果我们将二氧化硫气体通入紫色的石蕊试液中情况又将是怎样呢?面对这一连串的疑问,学生只有在课外查查资料才能做出很好地回答。这样既训练了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兴趣也得到了升华,同时也为学生学习硝酸的化学性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15%,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25%,而同时使用两种传递信息的工具能接受知识65%。因此,感官认知比抽象的思维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教学手段的运用上,多媒体教学是近年新兴起的一种教学手段,集文本、图形、图像和声音等多种传媒为一体,有集成性、实时性和交互性的特点,为抽象的理论教学注入了强大的活力。

在化学教学中,计算机可以模拟原子、原子团、分子等的结构和变化机理,使化学反应过程生动形象,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原理。电子云、化学键、晶体结构等,这些抽象的概念很难理解,例如,在讲共价键的时候,用多媒体的动画播放演示氯分子形成示意图,学生很快就明白了共价键是原子之间通过公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还有在化学上有些静态生产过程不能被学生理解,如接触法制硫酸这个生产过程,可以通过动画模拟仿真来将分散、孤立的设备连接成完整的系统设备,将静态的生产流程变为动态的生产过程,并将各个环节进行局部放大和反复演示,这样学生对各个设备的工作原理和生产过程就都能明白了。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使用多媒体,可以避免因操作失误而引起的实验失败。在实验前,可以让学生利用相应的软件在电脑上进行模拟实验,以掌握正确的操作和不正确操作的理解,然后再进行试验,就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实验的有效性。总之,运用信息技术创造教学情境,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学资源,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三、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演示实验生动、鲜明,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保证课堂演示实验的成功,教师每次实验前都要做好充分准备,努力做到操作规范,速度适中,便于观察。为避免学生只是看实验,觉得好奇、好玩而忽视学习,教师需要求学生每次观察实验都要有明确具体的观察提纲和真实详细的实验现象记录,逐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如在讲铁时,为了揭示铁生锈的原因,教师可以启发学生结合生活实践思考铁生锈的各种情况。如在通常情况下,铁制品放在空气中就会生锈,可涂了油漆则不会生锈,干燥的铁制品不会生锈等。然后学生讨论,提出以下几种假设:铁制品生锈是因为在与空气接触时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化合;铁制品生锈是因为水分子的存在,铁与水发生化学反应;铁制品生锈是水和空气对铁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引导学生大胆推论,然后再根据不同推论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推论是否正确。最后由实验得出结论:即铁生锈是铁和氧气、水等物质相互作用,发生的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这样不但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科学的态度和探究问题的方法,效果很好。

通过生动活泼的化学实验,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但这种兴趣还不够稳定,一旦遇到学习上的困难便容易丧失信心。为了全面提高化学教学质量,教师一方面要通过学科渗透德育来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如通过介绍科学家的故事,使他们懂得只有努力不懈,才能获得成功的道理。另一方面,教师还要在课堂教学上狠下工夫。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拓展学生学习兴趣

化学教学要真正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能力,还应该重视兴趣广泛性的培养和兴趣持久性的协调。一方面利用化学知识与物理学、生物学、数学、美学等学科的密切联系,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兴趣的广泛性。还可通过对一些科学家事迹的介绍,让学生了解科学家们正是由于兴趣广泛,博览群书,善于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思考问题,才能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的科学难关,从而懂得兴趣广泛性的重要。另一方面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教师可收集大量的趣味化学片断、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生活、化学史、化学魔术、化学谜语、化学游戏、化学趣味实验等,通过讲座、表演、比赛等方式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为了搞好课外活动,首先应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摸清他们最感兴趣和对一些知识的需求,以此选取活动内容,制订活动计划。

例如在一次活动中可选取人体所需的维生素C的测定,这易为学生接受并产生兴趣。学生对活动是否有兴趣,直接取决于这次活动的成功与否,进而影响其今后的学习。为此,活动前教师应认真准备,用一些身边熟悉的水果(如橙子)和蔬菜(如大白菜)作为原料进行实验测定,进而对各种蔬菜和水果中的维生素C含量作比较。学生们通过实验,掌握了过滤操作的使用步骤和量筒、托盘天平及滴定管的使用方法。通过实验测定,同学们懂得了维生素C是人体必不可少的维生素之一,从而在实际操作中情绪高涨,比做课本中的实验更有趣。

五、结语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总结,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享受学习知识的乐趣,从内心体会到学习的愉快。变“强制性”教学活动为“主动性参与”教学活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及能力。

上一篇:旅游景点公示语的英译探析 下一篇:中学语文教学有效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