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长效管理机制问题研究

时间:2022-09-23 04:48:40

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长效管理机制问题研究

摘要:从2005年开始,我国实行了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使农村的用水安全问题得到了改善,农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农业的发展。但是,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在运行管理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给农村群众的用水安全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笔者将对此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加强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管理的办法,使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得到良性的运行。

关键词: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管理;运行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在广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水质问题对农村人民的身体健康有一定的影响,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任务。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系统性比较强,它涉及到很多方面,例如水源水质监测、安全管理等,需要多个部门的协作,主要包括 水利、环保以及卫生部门,它与国家的稳定、人民的利益有密切的关系,需要相关部门给予关注。

1分析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存在的问题

1.1影响饮用水安全的因素

影响饮用水安全的因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工业;第二,农业;第三,生活污染。工业污染主要是乡镇企业产生的污染以及工业突况。现阶段,乡镇企业规模比较小,都在分散经营,经营管理的方式比较粗放,一些企业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废水,但是,这些企业并没有对废水进行处理,直接排放到河流中,工业废弃物的管理也不科学,对地下水、地表水造成污染。农业污染的来源有三个:(1)使用农药化肥;(2)养殖农村的禽畜和水产;(3)灌溉污水。现在,人们为了追求农作物的高产量,化肥农药的使用量比较大,使用的农药以及化肥会对地下水以及地表水造成一定的污染,水的环境恶化现象比较严重,进而影响到饮用水的安全。生活污染主要指的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洗涤剂、产生的生活污水以及生活垃圾等等,这些都会使水体产生富营养化现象。农村的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对污水没有经过处理,造成水体的污染。

1.2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缺乏有效的管理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人们只注重城市的饮用水安全,对农村饮用水的安全监管不太重视,农村在进行饮用水安全管理方面做的不到位。在农村,对饮用水管理缺乏必要的监测机制,国家在城市水环境监测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但是,对农村地区比较忽视。这对农村饮用水的安全是一个潜在的威胁。由于缺乏科学设备,农村水源的保护没有专门的研究工作,研究力量十分薄弱。

1.3水厂运转存在困难

现阶段,很多水厂的经营处在亏本的状态,原因在于三个方面:第一,制水的成本比较高。第二,运行成本高。在目前的情况下,农村饮水管网的入户率没有达到一定的要求,但是,水厂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必须根据设计的要求进行,人员费用以及运行产生的费用比较高,这样就使供水的成本有所提高。第三,水方回收率太低。按照正常的标准,水方回收率必须超过70%。但是,实际的情形是回收率低于50%。

1.4重视建设,忽视后期的管理维护

现阶段,我国大部门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缺乏后期的管理维护工作,没有专门的维修人员,也没有专项维护经费,只有很少部分的工程落实了这项工作。大部分工程没有制定专门的管理制度,缺乏维修管理费用,只有兼职的管理人员,但是,这部分人年龄比较大,文化素质不高,对于净化设备、消毒设备的使用不能熟练掌握,设备闲置的现象比较严重。

1.5部门之间没有进行很好的配合

工程在运行管理的过程中,一些县或者地区没有积极争取运行维修的资金,运行维修资金处在闲置的状态;在设定电费标准时,不能根据省政府的文件规定执行;没有及时核定用水价格;对水质的监测没有做到位。

1.6饮用水质不达标

根据相关的调查研究显示,我国的农村人口饮用水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并且还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在水中,氟、砷的含量超过规定的标准,地表水以及地下水污染严重。

2探讨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的长效管理机制

2.1把管理的责任落到实处

要想使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得到有效的管理,首先应该明确管理的主体。通常情况下,联村饮用水安全工程是由国家、集体投资建成的,所有权属于国家,水务部门或者乡镇政府主要进行管理;单村饮用水安全工程由国家、集体投资建成,所有权属于受益的村集体,村委会是主要的管理主体,但是必须接受上级部门的监督;由私人投资或者集合股份建成的单村饮用水安全工程,所有权属于投资者,由投资者进行管理;一些分散的供水工程,所有权以及管理主体属于受益的农户。

2.2提高自来水管理服务人员的素质

县级政府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对管理人员进行定编,设立工程的管理经费,并建立专项资金,保证资金的来源。水行政管理部门以及其他相关部门需要对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并让管理人员熟悉相应的法律法规知识,掌握实际的应用操作技能,使管理人员的素质有所提高。

2.3对广大农村群众进行用水宣传

农村群众一般文化程度比较低,安全饮水的意识薄弱,需要对广大农村群众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宣传工作,农民的安全饮水意识得到增强,改变用水的想法。相关部门需要向群众讲明,水价的制定与下列因素有关:第一,国家所投入的资金;第二,安全饮水工程的运行以及更新资金。让广大农村群众对水费收取和使用有一定的认识,就会对饮水安全工程进行一定的保护,工程的使用时间就会延长。此外,相关部门需要对水费使用进行定期的公示,并同时接受广大农村群众以及社会的监督。

一般来说,广播、电视是比较好的宣传媒介,管理人员还可以进入村庄进行走访式的宣传,向群众宣传国家制定的饮水政策,使广大农村群众增强对供水设施的爱护意识,强化用户的节水意识,保护水资源。

2.4加强饮用水安全工程的建设

在对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进行管理时,需要加大工作力度,解决水污染的问题,对于严重缺水的地区,切实保证用水安全。在对工程项目进行管理时,需要把前期工作做好,根据相关的文件要求,对建设程序进行科学规范,使供水体制与供水运行走向正轨。与此同时,国家对农村地区的饮用水源需要制定相应的保护制度,并成立相应的管理部门,对饮用水安全标准不断完善,在农村地区设定监督网络,设立监督体系,对供水系统加强投资。

2.5对水质定期进行检测

一般来说,小型的农村饮水工程规模比较小,没有足够的条件建立实验室,对水质进行化验分析,在这种情况下,水质监测主要是有两种方式,第一是对饮用水进行定期取样检验,常规的检测项目有pH值以及细菌学理化指标等,委托给县级自来水公司,由他们进行检测,一般每个月检测一次;对水质进行分析时,通常是政府主管部门委托给疾控中心进行检测,通常是半年检测一次。第二,在日常管理的工作中,水管员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通过观察水源的水、出厂水的颜色,或者闻、尝水的味道,对水质的情况进行初步的判断。

结语:

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关系到广大农村群众的身体健康,必须对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建立长效的管理机制。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相关部门应当考察实际情况,结合实际存在的问题,进行多方面的考虑,采用适当的方法,完善管理机制,实行责任到人,保证农村饮用水的安全,加大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的管理力度,使其发挥正常的作用,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施元吉.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长效管理机制探索[J].水利经济,2009(05)

[2]柯金法,朱孔远.乐清市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长效管理机制探索[J].绿色科技,2012(02)

[3]洪宇.关于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新农村(黑龙江),2012(03)

[4]刘桂香.我国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现状分析与建议[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2)

[5]张敏.我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浅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09)

上一篇:滨水老工业区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下一篇:浅论土建施工项目中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