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全球价值链的我国本土生产型外贸企业升级机理分析

时间:2022-09-23 03:58:26

基于全球价值链的我国本土生产型外贸企业升级机理分析

摘要 在阐明我国本土生产型外贸企业基本内涵的基础上,依据企业国际竞争优势的差异将我国本土生产型外贸企业分为低级生产型企业、高级生产型企业、创新型企业和知识型企业四种类型。在融入全球价值链的分工体系后,两种生产型企业升级的本质特征是扩大所在生产环节的增值空间(低级生产型外贸企业的升级策略是降低生产成本,高级生产型外贸企业升级的策略是提高产品市场售价),实现基于全球价值链的横向扩张式升级;创新型企业升级的本质特征是从低增值向高增值的生产环节转移,实现基于全球价值链的纵向渗透式升级;知识型企业升级的本质特征是从低增值空间的价值链向高增值空间的价值链转换,实现基于全球价值链的阶梯跃迁式升级。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本土生产型外贸企业;升级

中图分类号 F06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13)01-0028-04

一、本土生产型外贸企业的内涵与分类

我国对外贸易经营者的管理实行备案登记制度。根据对外贸易经营者所享有的进出口经营范围的不同,将对外贸易经营者划分为四种类型:商务部和各省、市、自治区的专业外贸公司;有权自营进出口的生产企业;对外经营科技产品的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从事国际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的国际合作公司。其中,有权自营进出口的生产企业的经营范围仅限于进口本企业所需的技术、设备、零部件和原辅材料,出口企业自产产品。参照我国对外贸易经营者的相关管理办法,本文将本土生产型外贸企业定义为:按照法定程序在国家外经贸主管部门备案登记并取得对外贸易经营资格,国际业务量超过其业务总量50%以上的内资生产型企业。根据企业国际竞争优势的差异,可以将我国本土生产型外贸企业划分为四种类型:低级制造型企业、高级制造型企业、创新型企业和知识型企业。

作为全球价值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本土生产型外贸企业的增长模式备受诟病,需要依靠大量的投资和环境消耗来维持增长,对现有生产模式进行变革成为必然。从已有研究成果来看,企业具备核心升级能力的不同决定其升级方式的差异,根据我国本土生产型外贸企业四种类型的划分,本文进一步将企业核心升级能力从低到高依次划分为:生产再造能力、产品升级能力、功能变迁能力和知识管理能力,且这四种能力存在严格的递进关系,即只有具备了前一种能力才有可能具备后一种能力。企业核心升级能力与类型企业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一)低级制造型企业

低级制造型企业是指能够通过重组业务流程或引进使用先进技术设备提高企业的工艺水平、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率的企业。该类企业的核心升级能力是生产再造能力,可以通过生产流程的再造优化生产管理、节约生产要素、提高生产效率,以降低单位产品的制造成本,在产品市场价格不变的情形下,提高单位产品的增值幅度。

(二)高级制造型企业

高级制造型企业是指能够运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或提升现有产品品质、提高产品质量与附加值的企业。这类企业的核心升级能力为产品升级能力,同时也具备较强的生产再造能力。企业通过产品升级活动可以实现产品差异化战略,推动产品向品质优、品种新、品牌响的方向升级,提高市场售价,放大增值空间。

(三)创新型企业

创新型企业是指能够将战略生产环节从低附加值环节向高附加值环节变迁的企业。该类企业的核心升级能力为功能变迁能力,同时具备较强的生产再造能力和产品创新能力,能够根据市场的实际变化适时将企业所介入的价值链环节从低附加值点向高附加值点调整。

(四)知识型企业

知识型企业是指能够根据国际市场的变化随时将企业现有的知识资源系统化整合以适应新价值链生产需求的企业。该类企业的核心升级能力为知识管理能力,同时具备较强的功能变迁能力、生产再造能力和产品创新能力。Henderson&Clark将组织的知识划分为组件知识(Component knowledge)和架构知识(Architectural knowledge)两类。知识型企业拥有丰富的组件知识和架构知识,能够根据市场的需求对拥有的组件知识进行系统化重组和构架,生产出具有较大差别的产品和服务,能够将战略生产环节从低增值的价值链向高增值的价值链跃迁。企业知识管理的主要内容有:组织专业知识管理和员工个人知识管理。

二、基于全球价值链的本土生产型外贸企业升级模型

Gereffi比较早地从资源配置角度认识到产业升级层次问题,并将升级分成四个层次:企业内部升级、企业之间升级、本土或国家内部升级和国际性区域升级。Humphrey和Schmitz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以企业为中心、由低级到高级的四层次升级分类方法:工艺流程升级(Process Upgrading)、产品升级(product Upgrad-ing)、功能升级(Functional Upgrading)和跨产业升级(inter-sector Upgrading)。本文在对相关文献系统梳理的基础上,借鉴、吸收、整合已有研究成果,结合我国生产型外贸企业的特性从全球价值链的视角构建了基于全球价值链的我国本土生产型外贸企业升级的机理模型(见图2)。

在模型构建中,将影响企业升级的主要因素分为四种内在能力(生产再造能力、产品升级能力、功能变迁能力和知识管理能力)和一种外在因素(全球价值链的嵌入);企业核心升级能力的不同决定了企业的不同类型,所对应的升级的本质与外在表现形式也不相同。在融入全球价值链的前提下,低级制造型企业拥有的核心升级能力是生产再造能力,升级的本质是基于全球价值链的横向扩张,表现为生产工艺的升级;高级制造型企业拥有的核心升级能力是产品升级能力,升级的本质亦是基于全球价值链的横向扩张,表现为产品的升级;创新型企业拥有的核心升级能力是功能变迁能力,升级的本质是基于全球价值链的纵向延伸,表现为功能的升级;知识型企业拥有的核心升级能力是知识管理能力,升级的本质是基于全球价值链的阶梯跃迁,表现为价值链的升级。

三、基于全球价值链的本土生产型外贸企业的升级机理分析

由于不同类别的本土生产型外贸企业(低级制造型、高级制造型、创新型、知识型)所具备核心升级能力的存在差异,在嵌入全球价值链的情景下企业升级形式表现为三种:基于全球价值链的横向扩张、基于全球价值链的纵向渗透、基于全球价值的阶梯跃迁。为更能直观感性的揭示基于全球价值链的我国本土生产型外贸企业的升级机理,本文借用微笑曲线来揭示升级的内在规律。微笑曲线解释了各个行业不同企业长期发展的策略方向,从产业附加值的角度分析企业竞争力的高低,在微笑曲线上企业只有不断从一个产业低附加值环节向高附加值环节转移,才能获得持续发展的机会。

在对我国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本土生产型外贸企业升级活动调研后发现,企业类型、企业升级能力、企业升级表现、企业升级本质之间具有很强的对应关系,具体内容见下表所示。表中的调研结果实证性地验证了图2所阐述的基于全球价值链的我国本土生产型外贸企业的升级机理。

(一)基于全球价值链横向扩张式升级

随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快,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分工已经成为企业升级活动的趋势。我国生产型外贸企业的升级路线首先是考虑嵌入全球价值链的分工,而后沿低级向高级的路线升级,其中低级生产型外贸企业的升级路线如图3曲线a所示,高级生产型外贸企业升级路线如图3曲线b所示。低级生产型外贸企业依赖生产再造能力对工艺流程升级,节约投入要素,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制造成本,扩大增值空间。高级生产型外贸企业依赖产品创新能力升级产品质量,提高产品的市场售价,扩大增值空间。

低级生产型外贸企业和高级生产型外贸企业的升级均在原价值链的原有环节进行,升级的结果是企业扩大增值幅度,即基于全球价值链横向扩张式升级。全球价值链各生产环节均聚集有大量的生产企业,在同一生产环节,不同企业由于自身生产流程或产品质量的差异而存在较大的增值空间差异,因此可以认为全球价值链视角下所对应的增值曲线不是一条微笑曲线,而是许多微笑曲线的集合,如图4中阴影部分所示(曲线Ⅰ和曲线Ⅱ是其中两条微笑曲线,曲线Ⅰ狭窄、曲线Ⅱ平坦)。A点和B点在全球价值链同一环节,A点在曲线Ⅰ上,B点在曲线Ⅱ上,企业升级后,增值空间从A点扩大到B点,该变化过程体现为微笑曲线的扁平化。

(二)基于全球价值链纵向渗透式升级

创新型企业除具备生产再造能力和产品升级能力外,还具备较强的功能变迁能力,其升级活动主要包括研发、设计、品牌创建等。创新型企业在融入全球价值链前提下,变迁原有生产功能并向更高级演进,如图3曲线c所示。例如,我国部分为国外代工企业在生产环节具备全球领先的优势,一旦这类企业拥有功能变迁能力,即可从事研发设计、创建品牌或者构建营销渠道。

从图3中曲线C的变化可以看出,创新型外贸企业升级路径是在嵌入全球价值链分工后沿全球价值链从低增值环节向高增值环节渗透,即基于全球价值链纵向延伸式升级。该类升级体现为生产型外贸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上战略生产环节的转移,如图5所示。C点为全球价值链的生产环节,增值空间较低,D点为全球价值链研发设计或销售环节,增值空间较高。企业具备了功能变迁能力后,战略生产环节在原微笑曲线上从C点转换到了D点,向微笑曲线的高增值空间纵向渗透。

(三)基于全球价值链阶梯跃迁式升级

知识型企业的核心升级能力是能够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创造与整合企业知识,将企业现有知识架构到不同价值链上的相关生产环节,在不同的价值链上转换战略生产环节,即基于全球价值链的阶梯跃迁式升级。在融入全球价值链的分工体系后,该类企业升级能力的变化如图3中曲线d所示。例如,某企业原是生产机电产品的,当企业具备了较强的知识管理能力后,可以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对现有的企业知识进行再创造,及时进军太阳能发电设备制造行业,扩大增值空间。

从图3中曲线d的变化中可以看出,知识型外贸生产企业在具备了知识管理的核心升级能力后,迅速融入全球价值链,并从低增值的价值链向高增值的价值链转换,即基于全球价值链的阶梯跃迁。如图6所示,E点在低级微笑曲线Ⅲ上,F点在高级微笑曲线Ⅳ上,企业的战略生产环节将从E点向F点转换,从低增值空间的微笑曲线向高增值空间的微笑曲线跃迁。

四、结论

本文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理顺了我国生产型外贸企业的类型、核心升级能力和升级形式之间的逻辑关系。本文首先根据我国本土生产型外贸企业国际竞争优势源泉的不同将我国本土生产型外贸企业划分为低级生产型企业、高级生产型企业、创新型企业和知识型企业四种类型。然后进一步分析了四类企业所具备的核心升级能力,分别对应为生产再造能力、产品升级能力、功能创新能力和知识管理能力,四种能力逐层递进。当融入全球价值链的分工体系后,由于企业所具备核心升级能力的不同企业的升级机理也不尽相同。低级生产型外贸企业升级的方向是以生产流程的再造为特征的低成本策略,高级生产型外贸企业升级的方向是以产品创新为特征的高价格策略,这两种生产型企业的升级本质是基于全球价值链的横向扩张,体现为微笑曲线的扁平化。创新型企业升级的方向是转换全球价值链上的战略生产环节,向高增值空间的战略生产环节渗透,即基于全球价值链的纵向渗透,体现为在同一微笑曲线上战略点的转换。知识型企业改造升级的方向是转变企业所在的价值链,从低增值幅度的价值链向高增值幅度的价值链转换,即基于全球价值链的阶梯跃迁,体现为企业战略生产点从低级微笑曲线向高级微笑曲线的转换。

上一篇:粗糙集方法在优化石油企业可持续发展力评价指... 下一篇:部门协作对先动型市场导向与绩效关系的中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