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少数民族初中生英语学习满意度调查

时间:2022-09-23 03:41:13

我国少数民族初中生英语学习满意度调查

摘要:我国大中城市的英语教学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像贵州这样典型的多民族聚居省,英语教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本文以贵州省铁石乡铁石中学的少数民族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调查了他们英语学习满意度情况,旨在揭示并探讨贵州少数民族学生英语学习现况,对他们英语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困惑有针对性地向少数民族英语学习者以及英语教学者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以促进少数民族英语教学以及教学研究的发展。

关键词:少数民族;初中学生;英语学习;满意度

一、引言

三语是指除一语、二语外,在学校里作为外语为学习者所学习、掌握的语言,在学习者日常生活中的参与度不高。对我国少数民族学生来说,英语是其第三语言。

三语习得研究起步较晚。1987年Rimgbom出版其著作《第一语言在外语学习中的作用》,标志着三语习得研究正式开始。近几十年来这一研究领域越来越受到关注,成为语言研究的新焦点,取得了不小成果。近20多年来,国外三语习得研究者从社会语言学、语言教育、普遍语法等多个角度对该领域进行了探讨,如一语、二语对三语习得的影响(Ramsay,1980;Bild&Swain,1989; Zobl,1992;Leung,2005)、二语习得与三语习得的差异(Klein, 1995; Cenoz,2001; Cenoz,2006)、儿童三语现象及其与成人三语习得差异(Hoffman,1985; Vinitskaya,2003)、三语习得中的跨语言影响及相互作用(Dewaele,1998; Cenoz, 2001;Hammarberg,2003;DeAnglis,2007;Leung,2009)、三语语用产生与语用意识 (Herdina&Jessner,2000;Jordá,2005)等(转引自袁庆玲,2010)。国内对三语习得研究(主要是针对少数民族学生英语学习的研究)大多集中在英语教学管理和教师发展研究(如姜秋霞、刘全国等,2006;李少伶,2002),英语学习障碍及对策研究(如易宁、温丰玮,2011;杨玲、沈海英,2008),英语学习者情感因素研究(如谭请,2008;原一川,2007),英语学习某一方面(如语音)的具体研究 (如曾丽,2010;马晓婷,2003)。

以上研究从不同角度探究了三语学习的特点、存在的障碍以及解决措施,但均未涉及我国少数民族学生在三语环境下的英语学习满意度研究。本文选取了贵州省黔西县铁石乡铁石中学的学生这个具有代表性的群体作为研究对象,对处在三语环境下的我国少数民族学生英语学习满意度进行了调查,以期能对前人的研究有所发展。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铁石中学初一、初二和初三三个年级的少数民族学生,共200名。其中初一年级76名,初二年级50名,初三年级74名。

2.研究工具

(1)调查问卷

本研究的调查问卷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从满意和不满意两个维度测量研究对象对英语学习满意度情况。第二部分请他们说明满意/不满意的所有原因。

(2)访谈法

访谈法主要用于获取辅助资料(如铁石中学英语教学的相关信息,学生对所填问卷的信息再确认,以及从教师处获取信息等)。

3.数据收集

本研究的问卷调查在英语课堂上进行,要求研究对象在30分钟内评价其英语学习满意情况,并注明满意/不满意的原因,随后由英语老师统一收齐上交。研究共发放问卷200份,收回185份,其中有效问卷178份(占96.22%)。

4.数据分析

本研究采用频率分析法分析数据,用以统计、分析研究结果中满意/不满意的主要原因。分析分四步进行:1)把有效问卷平均分成两部分,由研究者和研究助理分别整理出问卷中各项原因出现的频率,并进行分析;2)研究者和研究助理彼此交换问卷,进行分析;3)研究者和研究助理一起校正、讨论分析结果;4)一周后,研究者和研究助理再次一起整合研究结果,并最终达成一致。

三、结果与讨论

笔者对回收的178份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类得到如下结果:25位学生对英语学习满意,占总人数的14.04%(初一年级17人,占9.55%;初二年级5人,占2.8%;初三年级3人,占1.68%);153位学生对自身英语学习不满意,占总人数的85.95%(初一年级57人,占32.02%;初二年级32人,占17.97%;初三年级64人,占35.95%)。这说明除少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满意外,该中学大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对英语学习不满意。本文将对这一调查结果进行讨论与分析,以期对贵州少数民族英语教学实践作出较全面的解读,并提出有效改进措施。

1.对英语学习满意的原因及分析

满意的原因中,对英语感兴趣出现20次(占80%)。这部分学生认为学习英语能了解外国文化,拓宽知识面。对他们来说,英语学习是自身心理需要,自身积极的情感为其学习英语奠定了较好的基础。另外,教师负责、教学能力强、教学方法好出现12次(占48%)。可以看出,这部分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是肯定的。笔者了解到,该校英语教师都会认真备课,上课使用汉语和英语交替授课;教学内容侧重词汇和语法;很照顾学生的实际情况。

2.对英语学习不满意的原因及分析

从调查结果看,85.9%的学生对英语学习不满意。不满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并且在不同年级呈现出不同特点。笔者将分别对该校初一、初二、初三年级学生对英语学习不满意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

(1)初一年级学生对英语学习不满意的原因及分析

在该年级学生所列的诸多原因中:受语言环境制约出现48次(占84.2%);受自身情感因素影响(主要是学习心理和学习态度)出现40次(占70.2%);受师资水平影响出现23次(占40%)。

首先是语言环境的影响。良好的语言环境可以为语言学习提供必要的接触和锻炼语言能力的机会(杨玲、沈海英,2008)。一方面,铁石乡属于多民族混居地,少数民族学生在其本民族语、汉语方言、汉语普通话和方言的影响下,英语学习变得很困难,突出表现在语音学习上。据学生反映,他们有些音发不出来,即便能,也是根据语言习惯牵强附会而来。学习英语若能很好地掌握语音,不仅有助于用地道的语音语调来表达各种思想意愿,也是准确使用英语的关键(路亚涵,2008)。因此,该校少数民族学生的语音学习弱势势必会影响阅读能力的发展,进而阻碍英语的整体学习。另一方面,铁石乡属于老、少、边、穷地区,学生接触外来语言和文化的机会少,其民族语言和汉语自然成为优势语言,而作为三语在学校学习的英语不自觉地受到这些优势语言的干扰,使英语学习便变得困难。另外,这些学生的家人不懂英语,这使得他们不可能从家人那里得到相关知识的帮助,缺乏必要的语言环境,

其次是自身情感方面的因素。绝大部分学生在初一时首次接触英语,感到陌生和恐惧,而该地区特殊的语言环境更加重了这种陌生与恐惧,使得其难以接受和学习英语。另外,初中课程增多,学业负担加重。对于英语这一“新”学科,大部分学生把学习时间全部压在课堂上,课外没有自觉进行练习与巩固。调查还发现,成绩差的学生对这门“洋语言”尤其提不起兴趣,英语成绩也相对较差。

第三是师资水平的影响。该校英语教师人数较少且学历以专科为多,其中的少数民族教师本身的英语也受到了本民族语、汉语方言和汉语普通话不同程度的影响。由于生活在边远地区,该校英语教师的知识面相对来说比较窄,能教给学生的知识有限。另外,学校应试教育的狭隘使得教师的目光主要集中在词汇和语法的教学上,久而久之,教师的英语文化知识就变得狭窄、陈旧。这些都会影响到学生的英语学习。

(2)初二年级学生对英语学习不满意的原因及分析

与初一年级的初学者不同,初二学生对英语学科有所认识,也掌握了一些英语知识,但是他们的英语学习同样面临不少问题。在该年级学生所列原因中:英语知识应用少出现24次(占75%);知识难度增加出现20次(占62.5%);自身态度问题出现16次(占50%)。

首先是英语知识应用少。据学生讲,英语在学校主要应用于两个方面:课堂和考试。英语在中国是作为外语在学校中教与学的,日常生活中很少使用,而应用缺乏的现象在将英语作为三语学习的少数民族学生中尤为严重。他们大多居住在偏远闭塞,经济相对落后的地方,一般是上中学后才开始学习英语,大人也没有接触过英语,在严重缺乏语言环境的情况下,学生只有在学校才有机会使用英语。一些学生还面临这样的尴尬,由于文化排斥的缘故,学习英语被老人认为是对自己语言和文化的不忠诚,所以他们刻意回避说英语。同时,农村的孩子放学后就是不可或缺的劳动力,几乎没有时间学习。特殊的环境决定了他们只能在学校使用英语,而且也仅限于课堂和考试,而这对语言学习来说远远不够。

其次是难度增加。初二年级,英语学习的重点转移到句子结构和语法上,内容更加复杂和困难。笔者对部分学生进行了访谈,发现90%的学生认为语法是其英语学习中最难的部分。据学生讲,他们在分析英语句子时通常先将其对照汉语句子翻译过来,再转译成本民族语,之后再回归到英语句子的理解中去。这说明,对少数民族学生来讲,一语(本民族语)和二语(汉语)对三语(英语)学习的负迁移有可能是其语法学习的最大障碍。

再者是态度问题。学习态度是学习者对待学习比较稳定的具有选择性的反应倾向,是在学习活动中洗习得的一种内部状态。态度包括三个方面:认知成分,情感成分,行为成分(陶德清,2001)。调查发现,消极的情感和行动是导致这些学生英语学习出现困难的因素之一。消极的情感和行动在这一过程中互为原因和结果。一方面,行动缺乏使他们在英语学习上产生情感上的惰性,排斥英语学习;另一方面,这种情感惰性又催生进一步的行动缺乏。如此恶性循环,他们的英语学习必定不会取得好成效。

(3)初三年级学生对英语学习不满意的原因及分析

在该年级学生所列原因中,学习态度消极出现48次(占75%);学习策略缺乏出现40次(占62.5%)。这说明这两方面问题在初三年级少数民族学生中较为严重。

首先是态度问题。这个初一、二年级遗留下来的问题在初三阶段更为突出和严重。“初一初二没有打好基础,所以就放弃了”、“我回家都不看英语书”、“老师讲什么我就听什么”、“……”。学生的这些讲述充满了对英语学习的漠视,反映出消极的态度导致了学习动机的缺乏,对老师的过分依赖,对困难的轻易放弃。另一方面,初三年级是个特殊期,对部分学生来说,他们即将毕业,英语学习也将结束,因此在英语学习上易表现出明显的倦怠。

其次是学习策略的因素。学习策略分为元认知策略和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主要是学习者对认知过程的有效调控;认知策略则涉及用具体的学习方法如背诵、做笔记、分析等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陈琦,刘儒德,2007)。笔者从该校英语教师处了解到,许多学生学习都很刻苦,但是缺乏创造性,在英语学习中总是死记硬背,不懂得联系地看问题。学生也称他们一直没有找到学习英语的有效方法,只是一味地背单词,但又记不住,就算记住了也很难自如地运用。以上现象表明:这些学生缺乏必要的学习策略。究其原因,以下因素导致了学习策略的缺乏。首先,虽然学生能刻苦学习,但是他们不懂得灵活地用学习策略来调控自己的学习,在运用具体的认知策略时容易陷入死记硬背的迷潭。其次,教师对学习策略的教授不够,忽略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最后,闭塞的环境和有限的受教育条件导致这些学生思维方式相对单一,学习方法呆板。此外,他们的语言多样性与独特性也对英语学习策略的使用产生了一定的负迁移。

四、结论

本文通过对贵州省黔西县铁石乡铁石中学少数民族学生三语学习即英语学习的调查发现,该校大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对英语学习不满意。他们的英语学习面临诸多问题,并呈现以下特点:影响初一年级学生英语学习的主导因素是语言环境。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中,三种语言综合应用,相互影响,其中以本民族语和汉语方言为主导,英语对他们来说是最困难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这一劣势使得他们在情感和行动上表现消极。加上师资力量相对贫乏,他们的英语学习面临着比汉族学生更大的困难。到初二年级,他们的英语学习困难主要表现在语法学习上,加上应用英语的机会少,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英语就很有挑战性。而在初三年级,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变为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加上缺乏有效的学习策略,如何继续学习英语成了一大困扰。

针对该校少数民族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笔者向少数民族英语学习者、英语教学者和相关部门提出几点建议:

1. 教师培养方面:一是在少数民族民众中选拔一批既懂其本民族语又懂汉语方言和汉语普通话的英语教师,鼓励他们在授课时适时采用不同语言进行教学;二是派送英语教师出去考察学习,拓展教师的知识面,培养教师树立终生学习终生教学的观念。

2. 学习策略方面:英语教师在授课时应重视教授学习策略,培养学生优化学习策略的意识,并有意识地对他们进行学习策略指导和训练,如通过上下文猜测词义、预测、概括、推理、联想等,促使学生获得有效的学习策略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周莉,2007)。

3. 授课方式方面:转变传统的以接受学习为主的教学方法,代之以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既突出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也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既注重学科基础知识的传授,也重视学生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4. 教学内容方面:既要来源于课本,又要高于课本。教师在教学中可适当介绍课本中涉及的文化背景知识;还可以增加一些活动课程,比如角色扮演。

参考文献

1. 袁庆玲.2010.三语习得国内外研究综述[J];《广西外语外贸大学学报》.(6).48

2.姜秋霞,刘全国,李志强.2006.西北民族地区外语基础教育现状调查——以甘肃省为例[J].《外语教学与研究》;(2)

3. 李少伶.2002.少数民族地区英语教学的现状与发展——以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英语教学调查为据[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11)

4.易宁,温丰玮.2011.英语学习方式优化的实施路径[J].《教学与管理》

5. 杨玲,沈海英.2008.少数民族学生英语学习问题分析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4)

6. 谭清.2008.双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调查与分析——以达翰尔族为例[J].《民族教育研究》.(1)

7. 原一川.2007.少数民族学生英语学习态度和动机的实证研究[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8. 曾丽.2010.苗族学生在三语习得中元语言意识的发展(博士论文).西南大学

9. 马晓婷.2003.提高民族学生英语发音的方法[J].《青海民族研究》(2)

10. 路亚涵.2008.影响少数民族学生英语语音学习因素之分析[J].《教科园地》.(8)166

11. 陶德清.2001.学习态度的理论和研究.广东:广东人民出版社.146

12. 陈琦,刘儒德.2007.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431

13.周莉.2007.初中少数民族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雄楚师范学院学报》.(4).98

【基金项目】华中农业大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项目名称:我国少数民族初中生英语学习情况探析---以贵州省黔西县铁石乡铁石中学为例;项目编号:11168

上一篇:生命因付出而精彩 下一篇:只为桃李竞相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