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文心雕龙·神思》的几点认识

时间:2022-09-23 02:07:12

摘 要:神思,向来被认为是想象或联想。然而,文章之神思并不全然是想象,它所蕴含的内容及意义远比想象厚重。刘勰所说的神思是对文章的写作方法或是思维活动进行一个凝练的概括,它包含了文章写作的一系列动态过程,以及这一过程中所需要的学识、学力和才华等条件。

关键词:神思;积学;酌理;研阅;自然

诚然,《文心雕龙・神思》篇,揭示了人们在进行文学作品创作时的一系列思维活动和精神活动,而“神思”一词的含义历来都被理解为“想象”。但仔细推敲下来,“神思”并非等同于想象。王锺陵先生认为把“神思”理解为想象是不全面不正确的,它的内涵似乎比想象更为丰富、深刻和厚重。通过对《神思》的再次阅读与理解,笔者认为刘勰所说的神思是对文章的写作方法或思维活动的概括,它包含了文章写作的一系列动态过程,以及这一过程中所需要的学识、学力和才华等条件。在此,笔者认为,对于“神思”一词内在含义的理解,莫先于要理解何谓“神思”之“神”。

一、神思之“神”与“思”

凡文学之文章皆有思,然具有艺术美的文章,其思决不只是一种简单的想象,而应具有一种神之韵味。在此,笔者认为,思只是处于一般水平上的思维活动,而思之有神,则是更高层次上的思维活动。因此,“神思”一词重在神上。王锺陵早已指出“‘神思’一词,在刘鳃之前早就存在了。它是由用‘神’状‘思’而形成的。”并强调“理解‘神思’一词的关键在于理解‘神’这个字。”刘勰说:“文之思也,其神远矣。”用于文章创作中的思,它不同于我们在处理事务上的一般的思,而是具有神的思,且这个“神”更为深远微妙,能深入物理之微,感其精深之义,因此,“神思”便是一篇文章进行创作时的关键所在。

神思既为一种思维活动,那么就存在一个活动过程中的先后问题。一篇文章的呈现需要主体进行构思,而一篇好文章的创作则需要主体进行“神”的构思。主体之“神思”从何产生?从刘勰在文中的表述可以发现,“神思”从虚静中来。他说:“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又说“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主体只有在虚静之中,才能最真切的感受大自然,心灵才能与外界进行最自然的交流与沟通。刘勰意识到静对于思的重要性,主要来源于先秦道家的静观认识论,王锺陵曾指出“先秦道家的静观认识论,对于《神思》篇有着很大的影响,以致于刘鳃把‘贵在虚静’当作‘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

神思是一个由静到动、先静后动的过程。《易・系辞下》有“精义入神,以致用也。”韩康伯注曰“精义,物理之微者也。神寂然不动,感而遂通,故能乘天下知微,会而通其用也。”②《正义》又释之曰“精义入神以致用者,言先静而后动。圣人用精粹微妙之义,入于神化,寂然不动,乃能致其所用。精义入神,是先静也;以致用,是后动也;是动因静而来也。”②在这里,“寂然凝虑,思接千载”便是“精义入神”,是虚静,而“悄焉动容”及其之后便是“以致用”,是动态。对此,王锺陵先生有精辟的解释,他说:“‘感而遂通’即思维中有所感触而突然通悟的情况。……‘感而遂通’在内的认识、思维活动,是同‘寂然不动’的状况相联系的,亦即是同‘虚静’相联系的。如此便能于万物‘无不应’。”①P70刘勰认为只有虚静,才能神与物游、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二、积学、酌理、研阅、驯致――创作前的准备

“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怿辞……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此四者为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同时四者之间也存在着内在的伦序关系。范文澜说:“此四语极有伦序。虚静之至,心乃空明。于是禀经酌纬,追骚稽史,贯穿百氏,泛滥众体,巨鼎细珠,莫非珍宝,然圣经之外,后世撰述,每杂邪曲,宜斟酌于周孔之理,辨析于毫厘之间,才富而正,始称妙才。才既富矣,理既明矣,而理之蓄蕴,穷深极高,非浅测所得尽,故精研积阅以穷其幽微。及其耳目有沿,将发辞令,理潜胸臆,自然感应。”积学,是指平时多读书,积累学问和材料,包括题材,词语、典故等,以供构思和创作使用。酌理,指吸取前人作品中的思想观点,以丰富自己的创作才能。研阅指阅览钻研他人作品,吸取其艺术方法和技巧。驯致指顺利地抽绎组织文辞,接近于表达阶段,而这也正是在积学、酌理、研阅等几项准备工作完备的条件下获得的效果。

文之“神思”,并非天马行空或是浮想联翩,文章要写得具有神韵,必须建立在博而精,杂而辨,富而思的阅读经验上。没有广泛的阅读,则不能增长学识;没有精研的阅读,则不能探其幽微、没有思辨的阅读,则才华不正;同时,没有阅读,也不能够“含章司契”。因此,“神思”固然产生于虚静之中,但作为一个思维活动,作为一个创作过程,它需要一些使之能够运行的条件和准备,而积学、酌理、研阅、驯致便是进行创作前应有的准备。

三、文之“神思”流于自然

“神思”是建立在以上条件之上的自然流露的过程,这种自然充分体现在“思――意――言”的过程之中。刘勰说“是以意授于思,言授于意;密则无际,疏则千里”。神思是一种高层次的思,表达的是一种意,而意的呈现又需要用言来传达,三者之间紧密联系。三者间是“密则无际”还是“疏则千里”,这确实需要平时不断积累所获得的学识,才力。如若没有这些功力,则徒思无益。所以刘勰提出“秉心养术”与“含章司契”之说,意在说明,只要平时多加注重积学、酌理、研阅,临创作时“神思”便不用苦心积虑或是冥思苦想,创作中言辞的运用也不必劳情费神。因此,“秉心养术,勿无苦虑;含章司契,不必劳情”,昭示的是一种非刻意而为之的自然。“神思”虽有待于积学、酌理、研阅以及驯致,但它非殚精竭虑,冥思苦想而造就,只要平时注重“博而能一”的学习方法,文章的写作便自然而然。《韩诗外传》曰“博则精,精则神,神则化”,②正谓此也。因此,“神思”是一种水到渠成后的自然流露。

参考文献:

[1]王锺陵.《文心雕龙・神思》篇札记二则[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

[2]刘勰.文心雕龙,范文澜:文心雕龙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社,1958.9.

上一篇:浅谈中国英语、中式英语和标准英语 下一篇:耄耋老人与黑熊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