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工作暨表彰大会讲话

时间:2022-09-23 01:22:37

教育工作暨表彰大会讲话

一、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人民群众对教育是否满意,关键在于我们的教育是否是坚持以人为本,是否把满足人的发展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希望大家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要想人民对教育满意,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做到坚持以民为本、以师为本、以生为本。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要以民为本。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党和政府提出的明确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需要,这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民生问题的高度重视。因此,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就要坚持以民为本。一要满足民生需求。办教育要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要充分合理地利用和整合各种有效资源,努力实现教育公平公正的最大化,满足人民群众子女“有学上”的基本要求,同时要想方设法,创造条件,实现人民群众子女“有好学上”的强烈愿望。二要增强为民意识。教育是公益性和普惠性极强的社会事业,人民群众对其寄予了厚望。就我县而言,就要把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改善民生的重点。要突出乡村学校、薄弱学校建设两个重点,抓住办学条件、师资队伍、教育质量、扶弱助学四个关键环节,促进教育资源向乡村、薄弱学校倾斜,向弱势群体倾斜,逐步缩小城乡教育的差距。要规范学校收费项目和标准,坚决制止教育乱收费,依法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真正做到人民教育为人民。三要共享教育成果。要全面落实各项教育惠民政策,健全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扎实开展教育惠民行动,对农村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贫困家庭学生、残疾儿童要厚爱一层,加大对他们受教育的扶持力度,让他们都能上得起学、上得好学,让教育发展的成果惠及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让教育发展的成果与民共享。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要以师为本。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全县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就必须努力建设一支符合新时期新形势新要求的教师队伍。因此,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就要坚持以师为本。一要为教师排忧解难。要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政策,继续完善教师队伍交流机制,大力推进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鼓励教师到农村、边远山区建功立业。要千方百计为教师减负释压,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体活动,热情关心教师的生活,尽力解决教师的困难,为教师排忧解难。二要人性化管理教师。要积极创建温馨、和谐、快乐的工作环境,创新管理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切实维护教师的尊严和合法权益,倡导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职业精神,培养大批学识魅力、人格魅力较强的教师。要虚心听取教师的意见,形成和谐融洽的工作氛围,使教师心情舒畅,安心从教,乐于从教。三要为教师成长搭建平台。要积极为广大教师创造继续学习的条件,鼓励和支持他们参加各种形式的业务培训和提高活动,提升业务水平和个人素养;要推广先进的教育思想、理念和方法,加大名师、名校长、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和专家型教师的培养力度,努力培养一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优秀人才梯队,努力营造有利于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用人环境,为教师的成长搭建良好的平台。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要以生为本。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改革,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为己任,要求我们要用科学发展观重新审视教育目标、教育过程、教育方式方法等,要求我们要以是否有利于受教育者的发展作为衡量教育改革和发展成败的标准,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最终追求。因此,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坚持以生为本。一要牢固树立教育是为了学生生存发展需要的观念。满足学生的生存和发展是教育工作的最高目标,要切实做到关心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一切服务于学生。要把对学生的教育与人的幸福、尊严、价值紧密联系在一起,使教育成为以现代精神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教育,满足学生生存发展的需求。二要牢固树立教育是学生可持续发展最大动力的观念。要按照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在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基础上,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乐于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三要牢固树立教育是学生成人成才关键途径的观念。要切实加强学校管理,强化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身体素质教育,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和良好心理品质的养成,努力营造健康安全的环境,让青少年健康地成长、成人、成才。

二、教师要争做名师,成为教育事业的有心人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作为全县教育的中坚力量和主力军,广大教师要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人人争做名师,成为教育事业的有心人,成为教师中的佼佼者。具体讲,就是争做“四个有心人”。

一要争做“志存高远、爱国爱教”的有心人。切实承担教育者的社会责任,满怀对受教育者的真心关爱,这是广大教师的使命。要有以天下为己任的历史责任感,有“敢为天下先”的创新意识,有见贤思齐、扬长避短的自我认识能力,有胸襟博大、团结奋进的思想作风,有知难而上、百折不挠的坚韧毅力,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崇高境界。要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和坚定的职业信念,把全部精力和满腔真情献给教育事业,岗敬业的模范。要关爱每一名学生,关心每一名学生的成长进步,以真情、真心、真诚教育和影响学生,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二要争做“满腔赤诚、勇于创新”的有心人。教师要尊重、关心、爱护学生,对学生要严格要求,因材施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要在开放的教育中培养现代人,在民主的教育中培养自主人,在和谐的教育中培养健康人。教师从事的是创造性工作,只有自己富有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要踊跃投身教育创新实践,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注重培育学生的主动精神,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在发掘兴趣和潜能的基础上全面发展,努力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

三要争做“以身立教、为人师表”的有心人。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世范。高尚的师德,是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在道德水平上应高于社会的其他群体。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过:“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我想,我们每个教师的师德就如同这里的“榜样”和“阳光”。俗话说,亲其师,则信其道;信其道,则循其步。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所以说教师是旗帜,学生如影随形般地追着走;教师是路标,学生毫不迟疑地顺着标记前行。教师的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是影响学生一生的精神财富。广大教师要以德立教,甘为人梯,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不仅要注重言传,更要注重身教;不仅要注重教书,更要注重育人;不仅要当知识的传播者,更要做党的政策的模范执行者和推行者。要以自己高尚的人格教育和影响学生,努力使自己成为青少年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成为全社会最受尊敬的人。

四要争做“刻苦钻研、严谨笃学”的有心人。在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的今天,要成为合格的教育者,就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广大教师要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从学习中获取前进的动力。要把学习当作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人生乐趣;要把学习当作完善自我、提升境界的必由之路;要把学习当作一种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为未来而学,为发展而学,为创造而学。要如饥似渴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书育人本领;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确立与新世纪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教育观、人才观,以新的教育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努力实现由教书匠向教育家的转变。

三、校长要争当好校长,成为学校发展的“灵魂”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评论一所学校,首先要评论他的校长”。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校长是一校之魂。这个“魂”就必须一心一意地坚守在学校的阵地上,就必须全心全意附着在学校的发展上,否则将会是“魂”不守舍,“魂”不附体,学校的发展就成为一句空话。希望在座的各位校长不要做“魂”不守舍的校长,不要做“魂”不附体的校长,要争做优秀的管理者,不断的自省者,终身的学习者,科学的决策者,成为学校发展的“灵魂”。

一要敢于改革创新谋路子。学校要发展,改革是前提,创新是动力,不改革就谈不上发展。思路决定出路,办学思路不创新,就不可能有好的发展出路。好校长就要敢于改革创新,为学校的发展出好点子,谋好出路。要为学校准确定位,善于打造自己的特色、亮出自己的品牌,走适合自己发展的好路子。好校长不能畏首畏尾、墨守陈规,要解放思想,大胆创新,要树立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的观念;不能老想着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要树立无功就是过的观念。我们可以容忍改革的失败,但绝不能容忍无所事事、无所作为。各位校长要解放思想,要逐步打破这种局面,通过改革创新把学校的潜力挖掘出来,把教师的活力调动起来,走出一条符合江华教育实际的好路子来。

二要乐于坐镇学校抓发展。好校长要摆正好自己的位置,要乐于坐镇学校,靠前指挥,突出管理,抓好教学,提升质量。当前,一个普遍的不良现象要坚决克服,那就是少数校长在校时间少,常常“跑通学”,只喜欢做“社会活动家”,不乐意当“教育家”,这就犯了当好校长的最大忌讳。希望各位校长要一心一意抓发展,努力使自己成为教育教学业务的行家和行政管理的专家。

三要善于率先垂范带队伍。虽说校长没有什么多大的级别,也谈不上是什么多大的“官”,但手中也大大小小掌握着一定的权力。如果这个权力不去规范,不受制约,无人监督,腐败也许就是明天的事情。我们的校长一定要牢牢树立勤政廉政意识,严肃纪律,要讲民主,不搞“一言堂”;要讲法治,不做违规乱纪之事。总之,无论是为了学校的改革也好,为了学校的发展也罢,一定不能触犯法律和师德的底线;一定要率先垂范,关好自家的门,管好自己的人,坚决刹住各种不正之风,树立教育的良好社会形象。

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生产力、竞争力。江华经济社会今后能否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根本在人才,关键在教育。县委、县政府衷心希望全县广大教育工作者,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神圣的使命感,奋发进取,扎实工作,为促进江华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再立新功,为加快推进富民强县进程再谱新章!

上一篇:教师在期中考试总结会发言 下一篇:高速公路服务区发展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