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育应该怎样正确引导孩子学习

时间:2022-09-23 12:21:21

语文教育应该怎样正确引导孩子学习

【摘要】语文,被称为百科之母。如今从各个方面都说明了语文教育这门学科存在的必要性以及教育的重要性。语文教育已不再仅仅是升学的工具,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语文教学发展学生正确使用文字的能力。也是传承学生认识文化的能力。而如今,在传统的教育方法下语文最基本的一些能力已被掩埋,在此通过叙述一些教学方法来拯救我们的语文。让我们的孩子快乐的学习语文,发现语文真正的内涵与意义。学习语文必须注重培养学生两个方面的能力:实际运用能力和自学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育 学习 引导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139-01

一、爱上阅读,学会写作

大量的阅读对写作是有一定好处的。而很多时候老师们是要求买作文书,从作文书中学习写作方法。结果往往与我们教育的最初目的相悖。老师布置一篇作文,学生们首先是去翻作文书而不是自己去思考。因为学生们的脑袋里没有知识,所以笔下无墨。所以我们必须要求学生阅读。不要仅仅只限定于书本知识。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对于世界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在书本里来认识世界。让他们写作文时有话说,让他们学会用文字来表达他们的小小的内心世界。而在让他们选择哪一类书,我觉得是选择性的。

1.1童话书。

童话书可以把孩子们引领到一个色彩缤纷的世界,对他们幼小的心灵是一种安慰。因为每天在学校里学习没有颜色的知识,他们对于那些知识会产生恐惧,而童话书最有利于把孩子们带到书本以外的另一个世界。我个人认为,郑渊洁的书还不错。还有一些动画片型的电视剧也可以起到同样的效果。这样的课外要求,摒弃了孩子们一味死读书的传统理念,让他们拿起笔有话说,面对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有问题问。这是教育最根本的目的之一。

1.2科谱书。

最有名的科普书,应该是《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我个人认为值得推荐。首先,孩子们对于这个世界是有好奇心的,所以让他们阅读这类书籍不仅可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而且也有助于他们课外知识的提高。语文教育不仅是书本知识,所有与文字相关的书本都涉及语文教育这个概念。其次,我们知道知识都是相关联的。多引导孩子们读这类书,可以很好的帮他们了解和解答他们对于这个世界的问题。孩子们问老师的问题越多,说明效果越显著。科普类的书籍对于写作文的孩子们来说,是有一定的激发性。

1.3励志书。

《爱的教育》、《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一些书籍值得引导小学生书阅读。我们的语文教育必须引导孩子们去看到这个社会积极向上的一面。因为他们心灵毕竟很脆弱。而这类书籍所带给他们的意义可以帮助他们在学习的困难上给予信心和鼓励,甚至是他们的榜样,可以让他们看到阳光的世界。我们的语文教育有理由去引导我们的孩子们健康、快乐、积极的学习。最大程度上避免消极的东西,一些观念和知识的输入,在小学时期是最为重要的。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育的体现。而我们如何在语文这门学科上培养孩子们的价值观。要学会阅读,要学会写作。只有看多了,见多了,才能写得出来。

二、打好基础,学好汉字

小学时期是打基础的时期,并不需要孩子们每门课考100分,不需要太过在意分数。语文学习需要脚踏实地。学好语文有四道关:拼音关,识字关,写字关,朗诵关。学好拼音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关键。区别声母、字母、韵母,还要弄懂各个声调的变化。语文教育不要只是教孩子们死记硬背,而是要通过一些新颖的学习方式来让他们深刻记住。比如,把那些字母做成一些可爱的卡片或者制作成动画视频。这样别开生面的方式,对孩子们当然有吸引力了。在这个科技时代,有很多人不会写汉字了。而孩子们是祖国的未来,传统的民族文化是他们的责任与义务。所以开设一些书法课对他们来说是很有学习目标性的。对于初学的他们来说要将谦虚、勤奋、细心、坚持不懈等良好品质注入孩子的体内,待到他们成长时,一定会大放异彩。学好汉字也有助于提高背诵的水平。

三、培养能力,激发兴趣

如今,孩子们的假期都是奔波于各大补习班,没有一个放松的暑假。所以,我认为老师给学生家长的建议直接关系到孩子们是否有一个快乐的假期。而语文这门学科,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语文不像其他学科一样很多东西都是概念性的,语文像一滩清水需要不断的寻找新的源泉来起到清澈见底的效果。所以培养学生兴趣也是如今语文教育的一大关键。任何学科,兴趣是最大的老师。兴趣可以让学生们很自觉的学习,这种顺其自然的学习方法事半功倍。培养孩子们兴趣从哪些方面入手?

3.1 动手能力。

谁说语文不需要动手能力?很多观念亦如此。我并不认同。培养小学生的动手能力最主要的就是,画画。让他们学会用七彩笔来描绘他们心中的想法和所向往的世界。很多老师都喜欢限制主题。这是大错特错的!要充分放宽内容,不要有任何限制,让他们想画什么就画什么。还有,组织一些捏泥人的活动,也同样可以培养动手能力。

3.2 开展活动。

在开展以上活动的基础上,学校、班级还可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开展一些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如“诗文朗诵会”“故事会”“演讲比赛”“语文知识竞赛”“古诗擂台赛”“识字大王评选”,以小组、班级为单位组织“课本剧表演”等各种竞赛活动,让孩子们在比赛中学会展现自我,增强自信心。

3.3 生活习惯。

如果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是“马大哈”的话那么要培养形成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就比较困难,那么会直接影响到学习习惯。因此,为了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应抓好平日的常规管理,从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入手,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原来做什么事情都得有个规矩”的意识,即形成“习惯意识”,使这成为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内部动力,从而为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打好基础,提供前提。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一般可分为三个步骤:一是使学生了解有关行为的社会意义和产生自愿练习的意向;即“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过程;二是创设按规定的方式一贯行为的条件,其中包括集体的监督,尽可能地不给重复不良行为的机会;三是使学生了解行为的结果和练习的进步情况,及时给予强化。

结论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盛,则国盛,语文教育应当以培养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为首责。剔除传统教育方法的糟粕,我们应充分利用现代科技的力量,来更好的让孩子们学习语文,爱上语文这门学科!

参考文献:

[1]李海英.关于小学语文学习方法的探究.《科技兴报教育研究》.2011年12月22

[2]杨秀芳.引导小学生语文个性化学习——《语文教学中学生个性化学习研究》.《中小学教育资源》.2010年4月21

[3]康艳珍.浅谈小学语文的创新教育.《素质教育(教师教育)》.2011年第2期.

上一篇:小题也有大作为 下一篇:初中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