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问题浅析

时间:2022-09-22 11:55:18

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问题浅析

摘要:职业教育缺乏吸引力主要基于三个原因:一是市场经济发展强化了社会分层,进而强化了高学历的社会地位“含金量”,强化了人们对高文凭的;二是传统的教育发展观尤其是升学热,使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政策的执行难以到位;三是职业教育的办学条件和人才培养质量难以满足经济社会的要求,社会地位不高。本文就如何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提出了几点看法。

关键词:职业教育;吸引力;发展

中图分类号:C91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04-0088-02

在刚刚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论述中,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规划纲要继续教育战略专题组副组长、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马树超说,“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是职业教育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对于我国实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战略具有重要的制度性意义。《规划纲要》酱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作为今后一个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是一项具有重大指向意义的战略举措。

近年来,尽管政府在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方面采取了一些政策措施,如积极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各项资助政策的落实,实施涉农专业和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学费政策等,有效推进了职业教育的发展。但是,我们还注意到,目前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的基础不牢固、不稳定,随时可能下滑。只有提高职业教育吸引力,加快完善制度,职业教育持续发展才有保证。

为什么职业教育缺乏吸引力呢?除了大学扩招导致职校生源减少之外,一些传统观念、政策因素也使得职业教育得不到社会认可,无法实现其职业性和技术性。

首先,人们对职业院校毕业文凭能否具有较高的“含金量”持有疑问。回顾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职业教育缺乏吸引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我国社会转型、高校扩招和“升学热”愈演愈烈的衍生物。目前,一方面是劳动用工制度问题,造成我国的就业准入制度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大量没有接受过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人员占据了大多数城乡就业岗位,既制约了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也影响到人们选择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是技能型人才的地位、待遇问题,在现行收入分配制度下,技能型人才的贡献与待遇不匹配。职业院校毕业证书的“含金量”不足,成为目前职业教育不被家长、学生及社会认可的重要原因。

其次,职业院校学生和家长们对能否具有比较好的继续升学发展机会非常担忧。从根本上讲,职校毕业生升学问题的实质,是职业教育如何在培养人和人力资源供需平衡这一双重功能之间寻求平衡的问题。由于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后的地位与待遇状况,放开职校毕业生升学额度,可能对职业教育就业导向方针以及劳动力结构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因此,近年来教育行政部门在职校毕业生直接升学方面采取了政策限制。由此,造成学生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学习后,很难再进入高等学校继续学习,客观上也强化了教育的社会分层功能,成为影响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又一个重要因素。

第三,职业院校提供的技能型人才能否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既是企业忧心的问题,也是家长们对职业教育不放心的重要原因。“十一五”期间,国家和地方各级财政及行业企业投入大量资金,使职业院校的办学条件在近几年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由于发展历史短、基础薄弱等原因,加上资源投入跟不上规模急剧扩大的需要,职业院校办学条件、教学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特别是一直没有生均经费拨款标准,职业院校办学多是低成本运作,没有充足的实训条件,“双师型”教师更是缺乏,教育质量不高,使学生很难掌握对应职业继续的新技能要求,很难实现高质量就业。

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已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了,怎样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才能提高职业教育对个人发展和经济社会建设的贡献力,形成学生和家长愿意选择职业教育、企业愿意参与职业教育、社会认可职业教育的良好局面呢。针对以上情况,结合《规划纲要》以及我本人的理解,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完善管理制度,增加经费投入

加大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完善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制度,提高职业教育质量。职业教育吸引力于职业教育质量互为前提,学生及家长对教育的选择,主要是对培养质量与今后发展的认可度。要进一步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引导优质资源投向职业教育,加快职业院校办学条件的标准化建设,包括校舍条件标准、实践教学的仪器设备条件和教师任职资格标准建设,使办学条件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加快完善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制度,推进集团化办学和订单式培养,通过校企合作,强化岗位实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进“双证书”制度,推进职业院校课程标准和职业技能标准相衔接,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为劳动力市场培养出高素质劳动者。

二、提高技工待遇,提升职教地位

进一步完善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加快实行严格的就业准入制度,在全社会普遍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加强劳动用工执法监督,严格实行持证上岗。这样,既确保了技工的自身利益,也能够为企业寻找“肯干、能干”的高素质劳动者提供明确标准。此外,要进一步营造重视职业教育、尊重技能型人才、职业院校教师光荣的社会氛围,通过继续加大宣传力度,举办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教学成果展示活动,引导社会转变观念,改善职业教育发展的舆论环境。重视在中小学校和家庭中传递正确的价值观,要将尊重劳动者作为教师的基本师德,提升劳动者在全社会尤其是学生心目中的形象。

三、改变评价模式,拓宽发展道路

鼓励毕业生在职继续学习,晚上职业学校毕业生直接升学制度,拓宽毕业生继续学习通道。在教育的社会分化功能明显存在的时候,增加职业院校毕业生进入高等院校的机会,是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要为职业院校毕业生继续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在具有企业经历以后,能够方便地接受高一层面教育和培训。加快建立非连续学制、工学交替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制度,鼓励职校毕业生先就业、再学习,不断发展。同时,加快改革招生制度,实施高等职业院校单独招生考试制度,优先对口招收优秀的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适度扩大职业院校毕业生直接升学的比例。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推进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相衔接,探索中、高职学制与课程的贯通模式,搭建有利于职业院校毕业生继续学习的“立交桥”。

综上所诉,职业教育的发展与外部环境、内部因素息息相关,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从各个方面着手抓起。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为此,笔者呼吁,社会各界要着力打造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大环境,切实解决职教学生的生存与发展问题,促进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杨金土.职业教育兴衰与新旧教育思想更替―― ―百年职业教育回顾[J].职教论坛.2004(02).

[2]袁祥,等.如何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N].光明日报,2009-04-23.

[3] 周稽裘.增强职教吸引力在于机制创新[N].中国教育报,2009-03-26.

上一篇:服装时尚流行解读 下一篇:从考古发现看西北各民族美术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