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英语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实施

时间:2022-09-22 10:34:07

高职英语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实施

【摘 要】阐述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的作用,提出实施合作学习的策略:科学设计教学过程,合理选择合作学习活动的内容;合理建立学习小组;明确活动任务和目的,落实责任;适当指导小组活动过程;建立小组间竞争机制,完善评价机制;认真总结、反思每次活动。

【关键词】高职 英语教学 合作学习 实施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9C-0144-03

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策略。它以学生在异质小组中的明确责任分工与合作为基本形式;以综合评价为评价方式,通过学生之间的自主性、互动性、创造性的学习来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组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要求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信任、帮助、沟通,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最大程度达到相互促进、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教学目标。高职英语教学的目标及特点决定了在其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具有必要性,本文拟探讨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的策略。

一、高职英语教学的目标及特点

高职教育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求的专业人才为根本目标;以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为具体目标,即培养知识面较宽、技术应用能力强、素质高、具有高级技能的实用型、创造型专门人才;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堂和教学内容体系。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在将来工作过程中所需要的英语应用能力,在打好语言基础的同时,重点提高听、说、写等应用能力,特别是工作过程中的英语交际能力。英语学习是习得语言的过程,学生要在一定的语言交流中才能实现。而合作学习可以通过组员间的相互帮助来提高语言交际能力,因此,高职英语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能将个人能力最大限度发挥出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同时,设计良好的活动还可以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竞争的意识,真正实现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高职英语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的作用

(一)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发挥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笔者发现,大部分高职生英语水平相当薄弱,基本能跟上教师教学步伐的学生尤其是理科生极少,而同步的课堂教学根本就不可能照顾到所有学生,从而导致部分学生越学越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合作学习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布置合理的合作学习活动中,小组成员为了共同的任务,各出其谋,各负其责,相互间不断努力,有利于顺利完成任务。在活动过程中,即使学生基础各异,都有机会参与到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每个学生都有发言权,语言实践的时间因此得到最大提高。通过学习合作,不同特质的学生总能在活动中找到存在感,从而可以提高他们英语学习的自信心和创造性,也能使他们意识到团队的力量是强大的,大家只有团结一致,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务。

(二)降低学生焦虑感,为师生、生生间的良好互动提供民主、宽松、和谐的氛围。在当前的教学中,教师在英语课堂上唱“独角戏”的现象依然存在甚至十分严重,而通过合作学习,师生、生生关系将会有所改变。因为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不再像传统的教学那样被动地接受老师灌输的知识,他们可以通过头脑风暴讨论、体验、交流、合作,一起完成任务。每个小组成员必须肩负起自己的责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这会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同时在活动中发挥各自的才能。相对大班级的环境,小组活动中学生更能畅所欲言,学习焦虑因此大大降低,自信心也因此得到提高。

合作学习中,教师不再纯粹扮演知识传授者、正确答案持有者甚或领导者等,而是参与者、辅助者、监控者等。与师生课堂上交流和互动少的传统教学不同的是,合作学习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机会,教师的角色真正发生了改变,已经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引者。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已掌握的知识,教师引导学生如何发现问题,如何更好地解决问题,对活动过程进行恰当的指导和监控,在合作学习活动后,公正评价各小组的活动,指出长处和努力的方向,重点在于发掘个小组的闪光点而不是指出错误和缺点,坚持正面表扬和激励。由此,师生建立起了平等、和谐的关系,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教师,得到充分发展的机会。

(三)有效提高学习效果,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要课堂教学能够具有有效性,关键在于既要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又要发挥好教师指导作用。合作学习则能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氛围,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同时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平等参与活动,有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特别可以为不善言谈、不合群的落后生留下独立思考、大胆发言的时间与空间,从而增强这些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进而达到共同进步的目标,提高教学效率。

合作学习还有助于教师教学能力等方面的提升。在教学中教师不单纯是知识传授者,更多的是充当参与者、辅助者、监控者等角色。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身各方面的能力,如与学生的沟通能力、预测问题能力、观察力等。教师为了能够更加有效地组织合作学习活动,一定会为此做一番学习,只有教师自身能力水平提高了,才能促进教学效果的有效提升。

三、高职英语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的策略

(一)科学设计教学过程,合理选择合作学习活动的内容。有好的教学设计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合作学习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课间还需要各小组代表发言,发言后教师还要点评、反馈意见等,花费的时间要比传统授课的时间多许多。因此,采用分组合作学习教师可能很难保证按时完成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这就要求每个教师合理选择活动内容。教师要在本课程开设前制订比较完整、具体、详细、具有可操作性的学期教学计划和课堂设计方案,要计划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合作学习活动并顺利完成教学计划。同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根据不同的课型的要求,充分备课,在备课中要明确分组活动的目的和要求,对合作学习活动的形式、内容、时间、相关材料等都做精心的设计和策划,如此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活动才能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顺利进行,达到教学目的,获得良好的效果。

(二)合理建立学习小组。科学、合理划分学习小组是顺利开展合作学习的前提条件。合理划分学习小组有助于组员积极主动地参加学习活动过程,能够使成员之间彼此协作,相互支持帮助,共同合作,最终能够达到个人及团队学习成效都提高的目标。如果小组划分不合理,将会在活动中出现如下现象,或个别学生频频发言,其他学生袖手旁观、坐享其成,又或学生各做各的事情,从来不参加小组讨论,这样合作学习活动就会只流于形式,根本就完不成设定的教学任务更谈不上达到共同合作、共同发展。

教师要做到合理划分学习小组就要做好以下工作:首先,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所教班级学生的情况,如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个性、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方面的差异、性别乃至家庭背景等情况。其次,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性格、英语知识水平等采取“组内异质”和“组间同质”的原则来划分4~6人的学习小组,确保组员之间的互补性和小组间的平等竞争。

(三)明确活动任务和目的,落实责任。教师在布置任务时要善于为学生提供和创造合作的机会,倡导和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课堂的学习内容和目标,明确学习任务和方法,使学生做好活动前的各项准备,确保活动的有序开展。合理地分好小组之后,让每个小组进行组内分工,要求每个小组采取轮流发言形式,各司其职,以此避免有些性格内向、自卑的学生在小组完成任务过程中袖手旁观。高职英语的许多教材中口语部分的内容设计完全可以采用合作学习来进行,它充分考虑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这些互动项目旨在通过创编对话、分组讨论和集体归纳等方式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例如,在《世纪综合教程1》第八单元Life Attitude的Listening and Speaking部分,可以在教学中安排小组活动学习,学生按照要求根据两个情景的内容组织两个对话,每个小组4人都分配各自的任务,有角色A和角色B,有资料员C,有抄写员D,4个人各司其职。

(四)适当指导小组活动过程。有效的策划与指导是开展合作学习的保证。确定教学目标任务,划分小组之后,教师的任务并未结束。在学生进行活动的过程中,因为基础知识相对薄弱的原因,学生或多或少会碰上这样那样的问题,学生除可以通过查阅字典、资料、手机百度等方式来解决问题外,有些问题是必须要教师帮助才能解决的。教师要勤在小组间巡视来观察学生的活动进展情况,通过他们的表情、言语情况判断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状况,把握小组讨论的方向并及时对学生遇到的困难给予帮助和指导。还要重视对后进生学习情况的了解,重视对他们的鼓励和帮助,教给他们合作学习的技巧和方法,积极引导他们良好的合作学习行为。教师的耐心、细心指导使走出困境的学生更有信心进行学习,及时鼓励、肯定表现优秀及有进步的学生,使他们获得学习成就感,提高学习兴趣。此外,不能草草结束活动,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小组进行汇报并给出反馈意见。总之,就是要求教师成为优秀的组织者、帮助者、参与者、监控者及评价者。

(五)建立小组间竞争机制,完善评价机制。建立竞争机制,完善激励性评价,是开展合作学习的重要条件。前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为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奠定了基础。建立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机制能使合作学习发挥更好的功效。有竞争才能有进步,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活动,为集体荣誉相互合作,如可以在总成绩中占30%的平时成绩中侧重小组活动的评价结果等。

德国教育家斯多惠指出,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因此,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能只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衡量一个学生优秀与否的标准。对于合作学习的评价方式,教师应主要倾向于对小组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参与度、积极性、独创性、学习能力、学习效果等的评价,可以采用学生互评、学生自评、小组自评结合教师评价进行综合性的评价,而不能以教师自身的评价为主。教师还要根据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评价,评价也要有合适的度。要擅(下转第158页)(上接第145页)长于发现落后生取得的即使是很小的进步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提高学习的信心。教师在评价时,还要有意识地强化小组群体的优秀表现,弱化个体效应,从而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六)认真总结、反思每次活动。活动结束后,教师应及时组织学生反馈意见,还要向各个小组组长了解活动中的具体情况,如小组成员在活动中的参与度、有哪些亟须解决的问题、对活动提出意见建议等。此外,教师还要在课后对该次活动做认真的总结和分析、反思,以便决定下一步的教学计划和对下一次活动的组织应该做哪些调整,从而确保活动一次比一次有效果。只有不断的反思总结,教学效果才能有得到不断的提高。

此外,教师还要努力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组织设计好教学中合作学习活动,充分合理利用合作学习提高,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信心,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伍新春,管琳.合作学习与课堂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方凯.倡导合作学习,优化高职英语课堂教学模式[J].石家庄法商职业学院教学与研究(综合版),2010(2)

[3]李瑞.浅谈“合作学习”模式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9(5)

[4]陈静茹.合作学习对高职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影响探析[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0(3)

[5]唐本赛,蒋玉芳,汪顺成.合作学习模式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5)

(责编 王 一)

上一篇:文理兼招背景下的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改... 下一篇:广西高校东盟音乐教学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