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理念下怎样提高初中体育课堂教学质量

时间:2022-09-22 09:51:26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怎样提高初中体育课堂教学质量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有效教学是指在师生双方共同的教学活动中,通过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使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得到很好的发展,从而使学生整个生命体得到真正的进步和成长。新课标对我们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我们体育课教师就应该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教学方式来提高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初中体育 课堂教学 新课标 教学质量

体育课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身体健康为主要目的的课程,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要上好体育课,教师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兴趣密切相关。新课标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体育课教师就应该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来提高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质量。笔者尝试着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为此,本文就如何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作如下探讨。

一、体育教师要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

实施素质教育关键在课堂,教师只有紧紧地围绕素质教育的目标和要求,增强素质教育的意识、责任感和使命感,改进旧的课堂教学方法,才能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

(一)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我选择了一系列的游戏作为体育课的教材,包括头球游戏、足球游戏、篮球游戏、排球游戏、接力游戏等。为了体现游戏形式的多样性,每堂课中我会选择两种不同类型的游戏。这样学生不会觉得体育课枯燥,始终投入到这种集体的、互相配合的、需要动脑筋的游戏中,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教学场地、器材的创新设计,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

体育课和其他学科不同,它是在一个大环境下进行教学的。教师只有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场地,运用体育器械布局的“环境美”、队列队形的“造型美”,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运动激情。如投掷时,可以在投掷物后面绑上彩带,学生在投掷时就像空中出现了一道彩虹,这样不仅可以纠正学生的投掷角度,又可以激发学生的投掷兴趣。教师也可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让学生通过眼、手、口、脑的各种活动获得学习兴趣,把枯燥的教学内容演化成有声有色、有静有动的形象内容。

二、新课程背景下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

随着教育现代化步伐的加快,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对教学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使课堂教学有了从一种方式、一种途径向多种方式、多种途径方向发展的可能。合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体育教学,可变抽象为具体,使课堂生动形象,并能全方位地调动学生思维,充分发挥视觉和感觉的作用,把学生引入多姿多彩的体育世界,让学生轻松、愉快、主动、有效地学习,从而达到优化体育教学过程,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例如,在平时的体育教学中,我们教师可以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体育赛事录像,或与体育相关的电影,并做些即兴点评,加强学生对体育理念的理解,加强学生现代体育精神和人文素质的培养。又如,在进行某些单个项目练习时,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将某个体育明星在比赛中的动作进行慢放和分解,让学生从直观上感受动作应该是怎样的,明白哪些动作是必须要做的,哪些技术环节又是可以变通的。这样,不仅可以使体育课程本身变得丰富多彩,也可以使学生准确地去学习各技术环节。体育教学中,现代教学手段运用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理解体育知识的重点、难点,开阔学生视野,增长知识,而根本目的是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切忌形式主义和盲目使用现代教学手段。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各种媒体的不同功能,选择运用。所以,在利用多媒体辅助体育教学之前,教师首先应明确这堂课使用多媒体的目的,所选用的多媒体课件能不能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其次,根据教学内容综合安排教学过程,综合考虑如何充分发挥多媒体的组合功能,以便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在体育教学中使用表扬法

表扬作为教师对学生行为的积极肯定的信息反馈,是肯定学生学习成绩的主要手段,是促进学生掌握技能和发展能力的有效方法,其积极作用十分明显。在体育教学中,学生运动成绩好坏及各方面的表现在很大程度上与教师能否对其进行有效的表扬直接相关。

(一)表扬要以爱护学生为出发点

教师在表扬过程中要做到一视同仁,不可存在偏爱的心理和厌恶情绪,要特别注意保护学生心灵最敏感的地方,即自尊心。对于未受到表扬的学生,教师也应该给予鼓励,切不可冷眼相待,以免使表扬失去应有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把爱护学生作为出发点,才能客观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使他们感受到关心和爱护。

(二)表扬要实事求是

表扬时一定要做到公正、合理、符合实际。夸大其词、不符合实际的表扬和评价,非但不能起到积极的群体心理效应,反而对受表扬者产生不好的影响。

(三)表扬要在适当时间、地点进行

实践表明,学生学习过程中得到的每一次鼓励和表扬,都对学生形成良好的理想行为起积极的促进作用。若表扬的时机把握不好,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四)表扬的次数和范围要恰当

表扬不宜太多,频率不宜过高。这样才能造成学生的期待心理,促进自我激励和自我监督。如果表扬的范围过大,次数过多,使学生失去新鲜感,产生心理惰性,就失去了表扬的激励效应和教育力量。

(五)教师的特长性的表扬

特长性鼓励是教师对某些学生在某个方面比较突出时给予的鼓励。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经常可以遇到这样一些学生,他们的体育基础比较差,学习一些技巧动作时较为吃力,积极性不高,但是他们在某些方面比较突出。例如,有的学生柔韧性比较好,在进行体操技巧教学中,完成动作较好。对此,教师就可以给予表扬和鼓励,激发他们的练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

四、合理安排课的练习密度和运动量

一堂好的体育课,既能使学生较快地、较好地掌握技术动作,又能使学生有效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生长发育规律、运动的能力,合理安排课的练习密度和运动量。在正常条件下,“准备部分”脉搏应在110次/分至130次/分之间,平均120次/分;“基本部分”130次/分至150次/分之间,最高峰170次/分,平均140次/分左右;“结束部分”130次/分至90次/分,平均110次/分左右;课的密度35%,平均脉搏124次/分左右。这样使运动曲线、练习密度、运动量比较科学合理,从而有效地发挥学生的潜能,锻炼学生的身体,增强学生的体质。

总之,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至关紧要。在实际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的途径和方法多种多样,重要的是要找出学生对所练习内容缺乏兴趣的症结所在,采用相应的激趣方法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责编 赵建荣)

上一篇:培养学生专注品质,实现高效学习 下一篇:构建合作学习模式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