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高职院校双语教学质量的策略

时间:2022-09-22 08:46:33

提高高职院校双语教学质量的策略

摘 要: 本文分析了双语教学这一概念的内涵,探讨了高职双语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 高职教育 双语教学 课程建设

“双语教育”由英语专门术语“bilingual education”英译而成。高职院校目前开展的双语教学是指在学校中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传授专业课的部分学科内容,为学生营造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氛围和环境,实现高职院校通过双语教学培养既懂专业又懂基本专业英语(Basic 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BESP)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这一目标,满足社会对多层次应用人才的需要。高职院校双语教学显然具有“双重性”双语教育的特征。在实施双语教学的过程中,要采用英语(外语)作为教学语言,目的是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英语水平,掌握汉语和英语两门语言。

一、加强高职双语课程建设力度,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英语能力

职业英语是一种与日常英语(general English)相对的概念,在英语中也叫(workplace English),即适用于正式工作场合使用的英语。职业英语也是具有比较强的专业性的行业英语,如旅游观光英语、医护英语、商务英语、会展英语等。和日常英语相比,它更注重工作环境的语言交流能力和运用能力,更强调一个人在现代工作环境中的综合语言能力。职业英语考试专为那些工作中需要使用英语的人士设计,考试内容涵盖听、说、读、写四个部分,选用当前国际商务及生活环境中最通用的英语语言,避免使用生僻词汇,可以有效区别和准确判断考生的真实水平。目前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和美国教育考试中心(ETS)组织专家联合制定了中国职业英语等级标准,以确定职业英语水平的等级。如职业英语水平(基础级)要求考生在日常生活和熟悉职业场景中有效运用英语进行最基本的沟通和交流,读写能力一项特别要求考生看懂和识别商店类型(如超级市场、邮局、书店等),看懂和理解商店关于其服务内容的说明和标志、快餐的价格表、火车、汽车或飞机的时刻表、交通指示标志等,这些都是最基本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

根据我国目前高职学生的英语实际水平,建设高职双语课程的目的,笔者认为就是应该获取相关专业的英语职业英语资格证书。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获得英语导游证,报关和国际货运专业的获取英语单证员和报关员资格证,文秘专业的学生应该得到文秘英语资格证,计算机专业的起码应该具备计算机英语一级资格证。好的学生应该参加国外的高水平职业英语水平考试,如美国的托业和托业桥考试、英国的剑桥商务英语英语等,获取国际认可和通用的英语职业资格证,提高自己的职场竞争力。唐山职业技术学院根据我国护理院校的毕业生不能与国际医护英语服务直接接轨,急需提高自身的职业英语沟通能力的现状,鼓励该院医护专业学生参加由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华护理学会、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协会联合推出的METS(Medical English Test System),即“医护英语水平考试”(护理类),获得相应级别的METS(护理类)证书,该证书为全国护理专业在校生、毕业生提供护理专业英语水平的统一标准,是考生职业英语能力的证明,为国内的医疗机构特别是三级甲等医院和外资医院等用人部门录用和考核员工提供参考依据,可以为医护专业人才参加国际交流活动及在境外就业奠定语言和专业知识基础,获得社会家长和社会的好评。

二、构建合理的高职双语教学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

高职双语教学的目的是专业教学和职业英语教学紧密结合,培养学生学习、应用外语的意识和基本的能力,在专业教学的同时学习积累掌握该行业外语词汇,提高实际的职业外语能力和外语应用水平。高职双语教学的侧重点应放在专业基础课程之上,毕竟专业基础课具有覆盖面广,受益学生多的特点。如《医护英语听力与口语》这门课程,大部分医学类、护理类专业都开设了该课程,而且都在第二、或第三学期开始,该课程采用双语教学,能使学生逐渐适应双语教学模式,让学生尽可能积累医护英语的专业英语词汇,为以后难度比较大的专业英语阅读课程双语教学奠定基础。

三、编写高职成系列成套的双语教材

当前有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采用从国外引进的全英文教材展开双语教学,由于高职学生英语水平低下,其结果是学生既没有学好专业知识,又没有学好专业英语,因此教学效果不理想。另外绝大部分高职学生在国内就业,一定要熟悉专业知识的中文表述,编写的双语教材既要达到学好专业知识的根本目的,又要有助于学生提高专业英语的应用能力。根据李俊基博士的调查研究,国内70%的专业英语教材没有提供任何任务形式,他认为专门用途英语教材要完善现有的任务形式(task model)和探索新的任务形式,充分考虑任务形式的多样性(skill variety,也就是完成一项工作涉及的范围,包括各种技能和能力),任务的一致性(task identity)、自主性(autonomy)和反馈性(feedback)。任务型教学是高职课程标准里所提倡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范式,它的特点是“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交际能力”,目的在于让学生在学中用,在用中学,学用结合,以此培养高职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它改变了传统外语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形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由“传道授业解惑”者转变为语言交际的一方,是交际活动的促进者,师生合作学习,交际互动进一步提升。笔者认为根据高职生的英语水平,中英双语教材的编写原则应该是纯粹的理论知识用中文编写,学生能理解即可;在案例教学、任务教学和项目教学中,应尽可能地使用专业英语,使学生有充分的机会学习、应用专业外语,不断提高专业外语水平和实际的应用能力。如《医护英语听力与口语》这门课程就应该以促进学生医护英语实际交际能力的提高为原则进行教学,编写教材时应该尽可能多地列举交际任务(communicative tasks),让学生能在体检时或手术前后给予患者指导(ask students to give instructions to a patient during a physical examination or before and after an operation);要求学生理解并汇报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脉搏、呼吸等)(require students to understand and report patient observations(blood pressure,pulse,respiration,etc.)等。

四、建立一支高水平的高职双语教学师资队伍

近几年高职院校师资招聘门槛进一步向本科高校看齐,基本要求毕业生有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还有博士毕业生充实一线教学岗位,这为高职院校双语教学的建设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师资条件,这些高素质的人才师资都接受过完整的、系统的高学历教育,外语水平较高,有比较强的外语听说能力,基本都涉猎过本专业的国外原版教材,在一定程度上熟悉国外该学科的研究情况,眼光较高,视野广阔,这些都是从事高职双语教学的基本和必备条件。应该采取措施挖掘这些年轻教师的潜力,培养一批既懂高职教学理论和实践,又懂双语教学的教师队伍,从而提高高职双语教学的整体水平。

高职院校应该在条件成熟的专业有的放矢地开展双语教学,这对于提升我国高职院校的教育国际化水平和高职学生的职业英语水平,以及加强职场竞争力不无裨益。

参考文献:

[1]杨四耕,戴云.我国双语教学研究新进展[J].上海教育科研,2008(8).

[2]王丽华.高职、高专医护英语的教学模式探讨[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2).

[3]曾业农,晏小琴.双语教学的师资培养与教材建设[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2010,(3).

[4]刘森林,胡加圣.双语教学质量标准及“激励型”质量监控体系构建问题的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06,(11).

基金项目:唐山市社科联2013年度立项课题(课题编号:TSSKL2013-128)的阶段性成果。

上一篇:从文化视角解析女性回避成功心理 下一篇:非班主任教师如何树立自己的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