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探索

时间:2022-09-22 08:16:57

数字化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探索

[摘要]数字化图书馆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是否适应时代和社会的要求,决定着图书馆未来的生存和发展。本文从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研究概况个性化服务方式等方面论述指出,要适应个性化信息服务的需要,图书馆必须进行服务模式的变革和人力、物力资源的重组。

[关键词]数字化图书馆 个性化信息服务 推送技术

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和方式,它以尊重读者、关怀读者为宗旨,与读者沟通、合作、建立一种亲切、平等、相容的关系,创造一种和谐的文化氛围,提高读者对图书馆的满意度,促进信息效用的最大化,同时提高服务育人的水平。

一、国内外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研究

个性化信息服务在商业领域运用非常普遍,在图书馆领域,则是1999年美国图书馆学会下属的图书馆和信息技术专家小组指出的“定制与个性化将是未来图书馆研究的主要趋势,并名列未来发展七大趋势之首……图书馆的使用者同时也是互联网使用者的人群数量在增加,他们期待的是服务定制化、具有互动性以及客户支持。以图书馆而不是使用者为中心的方法已经不能适应了”。

1.国外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研究概况

美国对于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最为重视,从1994年到2000年大约投入3.64亿美元于该项目。起步早,宣传好,取得的成果也最多。除了政府部门、高等院校和一些专业学术实验室之外,一些大公司也积极投入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如IBM公司于1995年发起的“IBM Digital Library”的倡议,在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方面也有一定的成果,目前,美国的绝大多数大学的图书馆都建有自己的MyLibrary。很多网站也推出了个,如YAHOO的My Yagoo!,Microsoft旗下的My MSN,IBM的My IBM等。

发展到今天比较完善的系统有MyLibrary,MyGateway系统。以MyLibrary比较成熟的美国康奈尔大学为例,MyLibrary@Cornell,包括个性化链接(MyMinks)、个性化更新(My Updates)、个性化内容(My Contents)、个性化书目(My Catalog)和个性化文献传递(My Document Delivery)5项服务。

2.我国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研究概况

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研究数字图书馆课题,“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国家科技数字图书馆”和CALIS等项目都取得一定的进展,但是由于投入的不足,投入机制不健全,周期长,见效慢,使得数字图书馆的建设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我国目前数字图书馆中个性化服务的开展主要是基于ILAS系统针对普通图书馆用户的一种个性化服务,名为“我的图书馆”。这种个性化服务一般包括“权限查询”、“借阅查询”、“借阅史查询”、“感兴趣新书”、“数目查询”等等。通过这些项目,用户注册登录后可以查看自己在图书馆当前的借阅情况、以往借阅情况。同时还可以浏览感兴趣的新书以及图书馆现有的馆藏书目信息。

二、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方式

1.个性化推送技术

推送技术服务是运用推送技术实现的一种主动信息服务。它根据用户向系统输入的信息请求主动地在网上搜索出符合用户需求的信息,并经过筛选、分类、排序,按照每个用户的特定要求,在适当的时候传递到用户指定的地点。由于推送技术方便快捷,因而自1996年产生以来受到极大的重视,并得到广泛运用。推送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式:邮件方式(Email):用电子邮件方式将有关信息推送给已在列表中注册的用户。客户方式(Clisnt Agent):这种方式使用“客户”定期自动地对预定的Web站点进行搜索,收集更新信息送回用户。频道方式(RSS):频道式推送是目前网上普遍采用的一种推送模式。它提供包括Push服务器、客户部件及开发工具等一整套集成应用环境。它将某些站点定义为浏览器中的频道,用户可以像选择电视频道那样去选择收看感兴趣的、通过网络播送的信息,而且还可以指定其播放时间。

2.个性化知识决策服务

即利用数据挖掘、知识发现等技术,对有用的信息内容再进行深层次的分析与挖掘,向用户提供能够用于决策支持、智能查询、科学研究、解决问题的规则与模式。

3.个性化推荐服务

即不仅能根据用户特征提供有针对性的信息,还能通过对用户的专业特征、研究兴趣的分析而主动向用户推荐其可能需要的信息,这是一种比较深层次的主动性和个性化比较强的服务方式。

三、个性化服务过程中图书馆面临的变革

1.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变革

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是以藏为主,被动服务。而要适应个性化服务必须以用为主,变被动为主动,才能凝聚用户,从而树立图书馆新的形象。而要改变现状,图书馆员就必须与用户互动,建立用户档案,全面了解用户的情况;掌握学科、科研课题的前沿动态信息,把这部分内容适时推送给用户,并及时了解用户反馈信息;经常与用户面对面交流沟通,以便掌握用户动态,调整服务方向,保证信息与需求吻合。其次,将馆藏文献标准化,系统化,重视文献内涵的挖掘、组织。

2.图书馆资源优化组合的变革

首先工作重心由书本位向人本位转移,业务重心从第二线向第一线转移、服务中心从一般服务向参考服务转移。技术上,图书馆网页除开书目信息、专业网站、各种数据库链接之外,更要开通用户交流窗口,与有需求的用户实行个人链接。在人力资源方面,图书馆员素质是决定个性化服务的关键,图书馆要大力引进专业技术人员,同时要多方面,多渠道促进馆员学习专业技术知识,以适应个性化服务之需要。

总之,数字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是整个数字图书馆系统中的关键部分,它是数字图书馆特色的具体体现。在数字图书馆建设中,采用个性化服务模型,通过对用户个性化信息需求的识别、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实施以及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变革,,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为用户提供经过筛选、整合、优化之后的信息,是一种主动的、有的放矢的服务,能够使图书馆网站被更多的用户认同,有助于转变观念,深入认识服务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深化信息服务工作。

参考文献:

[1]李培,江向东.数字图书馆原理及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84-285.

[2]谢延红,王志军,刘哲雨.推送技术应用于研究[J].福建电脑,2006,(3):38-39.

[3]周军.基于数据挖掘的狮子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系统的构建[J].图书馆学研究,2007,(3):15-17.

[4]赵铁琴.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研究[J].图书馆,2006,(6):91-93.

上一篇: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服务工作探讨 下一篇:关于互助县城“黑车”现状和管理对策的调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