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文”产生的语言社会文化分析

时间:2022-09-27 12:07:29

“火星文”产生的语言社会文化分析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应用,网络语言成为一种新兴语言,近年来“火星文”的诞生更是网络语言的最新发展。“火星文”的涌生,与一定语言生态因素及传统语言文化的潜在因子、后现代社会化思潮的影响、当代计算机技术的支撑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本文主要分析了“火星文”出现的语言社会文化分析。

[关键词]火星文 语言 社会文化

所谓的“火星文”,指的是新近在网络聊天室、论坛、贴吧、个人空间等语境中所使用的一带有语言文字游戏性质的新型的网络语言。如“orz”(一人跪下叩头,为跪拜的意思)、“弓”(强)、“丁页”(顶)、“彦页刀巴”(颜色)、“轲笕饿笕都堪眼”(可,我到人人见到都不堪入目的地步)、“启源wō国区”(火星文起源于我国台湾地区),等等。

任何事物的涌生,都自有其一定的、能够涌生的因素与土壤。大哲学家黑格尔曾有句名言:“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火星文”的涌生,也自有催生它涌生的相应的语言和社会文化因素。

一、语言生态因素

语言是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的。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与信息交流、交换愈来愈便捷化的走势,网络语言信息交流、交换的形式与手段也在不断地发展提升。一方面,网络信息交流、交换的即时性与快捷性,要求网络语言要简便、快捷;另一方面,信息爆炸,处处都充斥着花花绿绿、令人晕眩的信息的现实,又要求网络语言信息要富有个性,以吸引眼球。在网络语言中,由于输入法而产生的同音别字及其他错别字的情况相对较多,而在大体上不甚影响交流的情形下又渐渐地为众多网民所容忍,这实际上也在某种程度上为后来“火星文”的涌生,提供了一个可能在一定的社会层次与范围中被容受并得以生长的社会心理环境。“火星文”另类、新奇的样态,实际上也确实成了它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吸引人们眼球的一大法宝。

同时,语言也是一种有层次的社会存在。语言的这种有层次性的社会存在,与人的不同层次的社会生活、生存紧密相连。不同社会层次的人,所使用的语言是具有不同层次的特点的。 作为网络语言的一个新的变种,“火星文”主要流行于以新生代“90后”为代表的这一层次的网民的网络语言生活中。“火星文”能够存在于这一社会层次的人的语言生活中,实际上也并不奇怪。一个时代的人有一个时代的人的生活方式、生存特点。以新生代“90后”为代表的一批网民,他们生活在一个思想解放、尊崇个性、鼓励创新的时代,生活在一个网络文化勃兴、信息传递的方式方法及手段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的时代。一方面,时代的发展进步,使他们思想意识、行为方式都明显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思想解放,思维活跃,尚新求新,勇于尝试,凡事不愿意墨守陈规,乐于接受新的事物;另一方面,时代文化的融通、发展与进步,尤其是网络文化的发展进步,也给他们张扬个性、追求自我价值观的实现,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他们在自己所希望拥有的个人空间或自我领地里,能够免受圈外的窥视者的窥视(特别是大人们的窥视),保护自己的隐私、自由,享受圈内个往的乐趣,因而使被外界难以阅读、难以理解、类似于秘密语的“火星文”这种交流形式,有了适宜的、能够生长的、特定层次的社会使用群体及条件。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火星文”的涌生,一方面是语言在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的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种现象;另一方面,也是一定的时代背景条件下、一定的社会阶层的语用者们语用选择的结果。也就是说,“火星文”的涌生,既符合语言要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的语言生态规律,也符合语言是一种有层次的社会存在的语言生态规律。

二、社会文化因素

1.传统语言文化的潜在因子。

“火星文”作为网络语言的一个新的变种,从使用的文字形式及表意方式上看,在某些程度上与我们传统文化中的民间隐语、语言文字游戏及一些文艺语体中所使用的某些传统的语言表现手段颇为类似。很早以前,我国历史上就出现了与今日的“火星文”的“文字”形式与表意方式比较类似的民间隐语、语言文字游戏及一些特殊的表意形式。如早在宋代出现的我国第一部隐语行话分类语汇专集《绮谈市语》中,就有把“松(树)”称为“十八公”的记载。其实,在中国历代隐语行话中,这种类似的语言表现方式比比皆是,不胜枚举。如把“谢”称为“言身寸”,把“刘”称为“卯金刀”,把“李(姓)”称为“十八子”,把“骗(子)”称为“马扁”,把“侄(子)”称为“人至”,把“天”称为“一大”,把“饭”称为“食反”,把“钱”称为“金戈戈”,把“烟”称为“火西土”(“烟”的繁体字为“”),把“米”称为“八木”等等。现今流行的“火星文”中的“分形”式的表意方式,跟这种表意方式(修辞手法亦称“析字”)如出一辙。

又如,中国民间隐语中有一种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北方下乡知识青年和上海的中学生中间还见使用的、所谓的“宽式麻雀语”,就用“早这肖小找子跑不掉地倒道”来表示“这小子不地道”;赵元任当年在其《反切语八种》中曾提到“北平有一种隐语就是凡字都加红、黄、白、黑,循环地说”的所谓的“五音循环语”,就用“我红们黄看蓝电白影黑去红”来表示“我们看电影去”,用“你红要黄注蓝意白天黑红冷黄热蓝”来表示“你要注意天气冷热”;20世纪50年代沈阳市的中小学生中还曾流行过一种所谓的“单音循环语”隐语,就用“我的们的看的电的影的去的”来表示“我们看电影去”。现今流行的“火星文”中的“隐于语形”的表意方式,跟这种表意方式也如出一辙。

北宋神宗初年,苏轼面对“以能诗自矜”的辽国使臣的挑衅,以作诗容易,看懂诗文更难为对,首创了一种被后人称为“神智体”的诗―――《江眺》,示与辽使。该诗由形态各异的十二个字构成:诗的意思是:“长亭短景无人画,老大横拖瘦竹筇。回首断云斜日暮,曲江倒蘸侧山峰。”(陈望道,2001)这里,苏轼故意运用了这种带有语言文字游戏性质的、构形颇为怪异的“诗”以难辽使,令辽使“惶惶莫知所云”,从而回击了辽使的挑衅,维护了北宋的尊严。现今流行的“火星文”中的摹图表意方式,与苏轼的这段“以意写图”的游戏文字,(陈望道,2001)实际上也形同一理。又如,我们的文艺语体中很早就有“老的社会”(意思是“老鼠的社会”)、“一只标有的小木箱”(意思是“一只标有危险品标志的小木箱”)、“海阔凭跃”(意思是“海阔凭鱼跃”)、“华纳音乐座”(意思为“华纳音乐星座”)等表意方式。(曹石珠,1996)现今流行的“火星文”中的摹图表意方式,跟这种表意方式(修辞手法亦称“图示”)也是同一机杼,如出一辙。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尽管“火星文”在“文字”形式与表意方式上都比以往我们传统文化中已有的类似的表意形式要繁复得多,但我们还是可以从历史的长河中,看到源远流长的传统语言文化因素对今日“火星文”这种表意方式的“文字”的涌生所产生的潜在的影响。

2.后现代社会文化思潮的影响。

后现代社会文化思潮发端于20世纪60年代的西方后工业社会时代。它以反传统、反理性反秩序等极端倾向为特征,崇尚非传统的价值观与道德观,消解崇高,解构权威,张扬个性,挥洒自我。随着后现代社会文化思潮的弥漫,加之自笛卡儿以来西方哲学中就一直残存着的、认为语言本质上是私人的东西的意识的作用与影响,都对国人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及社会语言的运用,自觉或不自觉地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从某种角度来说,“火星文”也是时代社会文化的。

大背景――后现代社会文化思潮下的产物。同时,从目前对“火星文”追逐的代表者――新生代“90后”成长的时代社会语言文化背景上看,自20世纪90年代起,由于受到当时的社会文化思潮,以及国人对语言生态规律的认识、把握还不甚深入等因素的影响,中国当代社会语言开始部分地呈现出语言运用上一味猎奇、盲目追求“陌生化”的现象。在当时部分人的意识中,语言要发展,要新颖、鲜活,在语言的运用上就必须要使语言越来越“陌生”,甚至要“扭断文法的脖子”,才能实现自己的、不落俗套的“陌生化”的理想。有人甚至宣称:“只有将‘一般的语言’加以揉搓,然后随意地抛撒出来,方能更确切、更彻底地渲泄内心的感受。”于是,我们的社会语言便出现了“突出语言的新、特、奇、怪、半中半洋、不中不洋的句子,使人如嚼涩果,诗的意境语境成了可悲的语言游戏”等种种故作高深、玩弄技巧、令人不知所云的怪现象。尽管“陌生化”作为20世纪初俄国形式主义学派什克洛克夫斯基等人所提出的一个重要的文学主张,其本身自有合理的一面,但上述这种对“陌生化”理想过犹不及的盲目追求,不可避免地会对一些人的语用行为产生某种形式的误导。这种时代语言文化背景,无疑也在一定程度上对以新生代“90后”为代表的“火星文”的热情追逐者产生一定的潜在性的影响。正是由于这种大的时代社会文化背景及其影响下的具体的社会语言文化背景的潜在影响,使得“火星文”一开始就以一种对传统的语言文字表达规范多方解构、多方颠覆的面孔而出现。“火星文”在一定程度上解构了传统的语言文字规范秩序,颠覆了传统的语言文字音、形、义的系统性与稳定性等特征,并通过表达者的自我想象、发挥,组造出了另类的、带有自我情感和个性特征的“文字”。如语言中掺杂用数字代替的“文字”(如用“4”代替“是”、“事”、“世”、“思”、“死”、“似”等)、字母谐音代替的“文字”(如用“u”谐音“优”、“游”、“有”、“又”、“呦”等)、构形代替的“文字”(如用“orz”构绘一个四肢趴跪在地的人形,来表示“痛心疾首”或“佩服得五体投地”)等。“火星文”中的这些“文字”形式,在颠覆了传统的语言文字规范的同时,其创制者张扬自我、凸显个性的文化特征已跃然文面。

3.当代计算机技术的支撑。

计算机技术的日新月异与日臻成熟,对“火星文”的涌生与流行,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助阵支撑作用。这种助阵与支撑,主要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计算机输入方式中某些问题的惯性影响,对“火星文”的孕育、萌生、被理解,提供了某种程度上的可能性。众所周知,计算机输入方法的成熟,是有一个过程的。由于计算机在输入技术的初期,尚没有很好地解决在文字录入中的同音别字及错别字问题(多是因使用音码和形码输入法造成的),此类错误出现得比较频繁,使得许多网民慢慢地也能揣测并读懂常见的一些同音别字和错别字所表示的真正涵义,且渐渐地对此种情况也见怪不怪,有了一定的接受能力。这使“火星文”的涌生与被理解接受,有了一定的可能性。

其次,网络渠道对“火星文”的流传起到了重要的助推作用。网络的联通,加速了区域之间的文化交流,使得“火星文”可以相对方便、快捷地随着网游等渠道迅速地走进中国大陆,并在网上聊天室、贴吧、论坛、个人空间等语境中频频亮相,受到了以“90后”为代表的新生代网民的追逐与追捧。

最后,“火星文”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流行,得益于计算机软件技术的日臻成熟,特别是网上“火星文”转换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重要支撑作用。“火星文”的性质与特点,决定了它要想在网络语言中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必须要解决两大技术问题:难以快速录入、理解和难以不断出新。如果解决不了这两大难题,“火星文”这种表达形式要想流行和在较大范围内运用,是不可想象的。随着“火星文”转换器这类软件的出现,一方面,网民只要轻点几下鼠标,就可能把正常的语言文字转换成“火星文”,或把“火星文”转换成正常的文字,提高了录入速度和理解速度;另一方面,由于录入的便捷,又使乐于此道者能腾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去创造新的“火星文”。而“火星文”转换器的编制者们又可以及时地把这些新的“火星文”收录到“火星文”转换器中,推广出去。这使我们清楚地看到,计算机技术对“火星文”的流行起到了重要的推波助澜作用与支撑作用。

一定的社会文化现象的产生的背后总是有一定的原因。因此,“火星文”的出现就是21世纪下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综合作用的产物。它的产生包括语言生态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两大类,语言生态因素中它既是符合语言发展的语言生态规律的结果,同时也是符合语言是一种有层次的社会存在的语言生态规律的结果;而其中社会文化因素又是两者之中比较重要的因素:传统语言文化的潜在因子,后现代社会文化思潮的影响,当代计算机技术的支撑等都为“火星文”的产生提供了社会基础。因此,“火星文”的出现是符合语言发展规律和社会文化发展的综合作用的产物。

参考文献:

[1]于全有,裴景瑞.一种新型的网络语言―――“火星文”面面观[Z].沈阳: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2007.10.

[2]郝志伦.汉语隐语论纲[M].成都:巴蜀书社,2001.316-318.

[3]曲彦斌.中国隐语[M].沈阳:辽宁古籍出版社,1994.40-45.

[4]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1.208.

[5]曹石珠.形貌修辞学[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101-106.

[6]于全有.中国当代社会语言异化现象的文化透视及其理性抉择[J].学术界,2002,(2).

[7]祝畹谨.社会语言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2.160.

[8]陈治安,马军军.《语言进化生态学》评述[J].当代语言学,2004,(1).

[9]陈家旋.网络语言的新发展[J].修辞学习,2008,(4).

[10]王德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上一篇:浅谈服装制造企业内部财务控制 下一篇: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服务工作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