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策略

时间:2022-09-22 07:20:51

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策略

【摘要】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都比较强,而且好动活泼,科学实验能够满足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提高小学生的动手能力,在体验实验乐趣的同时让小学生学习知识,同时小学生实验教学也是施行素质教育和新课标的要求,因此科学实验教学是小学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本文将讨论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阶段;实验教学;有效性

目前大多数小学教师已经意识到实验教学能够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率,科学实验教学方式能够在小学课堂中得到较为普遍的应用,但是一些小学教师在运用科学实验教学方式时,不能将实验教学的效果发挥到最大程度,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探索如何有效地运用实验教学方式,真正地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动手能力。

一、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必要性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部门、学校和教师等越来越重视实验在小学生学习中的运用。首先,实验是能够直接地让小学生观察到事物变化的过程,这种直观的观察再配合上老师的讲解能够让小学生非常容易地接受一些知识点和规律性的知识,这不仅可以让小学生学到知识,而且小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信任度也会提高。其次,通过小学教师的指导,让小学生自己完成实验,这个过程在提高小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也锻炼了小学生独立完成作业或任务的能力,提高了小学生的自信。再次,科学实验能够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和唤起小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进而可以降低小学教师的授课难度,也巩固了小学生对知识的把握程度和提高小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最后,科学实验可以促进小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对于小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是有好处的。

二、小学科学实验的种类

小学科学实验的种类主要包括学生单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和学生户外实验。首先,学生单人实验是指在老师的指导下,每个学生单独完成一项科学实验,并向老师汇报自己的实验结果和收获,学生单人实验一般是过程比较简单,容易理解和观察的实验,例如,五年级上学期《测量肺活量》这一实验课程就可以采用学生单人实验的方式,在测试之前,老师把学生们带到测量仪器那里,向学生交代一下如何用器具,如何观察肺活量的值,并进行简单的示范,然后让每个学生单独完成测量肺活量的实验。其次,学生分组实验是指在进行实验之前教师规定把一个小组的人数,然后帮助学生进行分组,分组实验模式适合于实验过程比较复杂,需要学生相互配合才能完成的实验。再次,学生户外实验是指教师带领学生在户外进行的实验,户外实验模式一般适用于那些需要到自然中进行感受和观察的实验,由于户外实验要求学生们走出教室和实验室,所以小学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户外实验时必须注意学生的安全问题,以免发生事故。例如,三年上学期《观察蜗牛》这一实验课程,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就需要教师在下过雨之后带领学生去植物较多,蜗牛容易出现的地方观察蜗牛,如果教师带领学生在校内观察那么学生的安全就可以得到保证,如果教师带领小学生们去校外进行观察,那么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察蜗牛的同时,也要留意学生活动区域内的安全状况。

三、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做法

1.进行科学实验之前明确实验目的。虽然小学实验一般情况下都是比较简单的实验,但是由于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观察能力都处于萌芽状态,所以小学教师要认真谨慎地对待小学生科学实验,让小学生从小培养谨慎仔细的科学精神,为了保证科学实验的严谨,教师在进行试验之前必须明确本次科学实验的目的,并且认真做好实验课程的备课工作,明确的教学目标无论对于试验课还是非实验课都是非常必须的,能够帮助教师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教学。

2.进行科学实验之中做好示范、指导和评价工作。为了保证小学生的安全,在小学阶段的科学实验一般都是教师先进行演示,然后再指导学生进行尝试,教师的知道工作主要包括指导学生准备器材,完成实验的操作和仔细记录实验。例如,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运动的快慢》这一课程中,首先小学教师要指导学生准备实验需要的工具如秒表和米尺,然后指导小学生用米尺测出5米的距离,并且用快慢不同的步伐走出5米的同时测量时间,再有快慢不同的步伐走5秒同时观察距离,让学生比较速度的快慢和记录实验过程。四、结语小学教师是小学生特别尊敬的对象,在指导小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实验时,小学教师也要对小学生的品德进行指导和要求,如在观察动植物时教师要告诫小学生爱护环境,爱护花草树木,做一个文明礼貌的学生,在培养小学生善良友爱的品德的同时,帮助小学生塑造认真仔细积极乐观的性格和生活态度。

参考文献:

[1]钱玉斌.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5,(4):22-22.

[2]李淑艳.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2,(3):121.

作者:黄俊琪 单位:扬州市东花园小学

上一篇: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下一篇:地理空间思维观念在地理教学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