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外资银行经营绩效比较分析

时间:2022-09-22 05:53:53

我国中、外资银行经营绩效比较分析

摘 要:本文选取了2007―2013年间在华经营的16家中资上市银行和10家外资法人银行的样本数据,采用面板数据的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对各自的经营绩效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从整体看,中资上市银行的经营绩效高于外资法人银行。现阶段在华经营的中资、外资银行仍然依靠存贷款净利差来提高其经营绩效,但是中间业务收入对外资银行绩效的影响大于对中资银行的影响,说明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外资银行能更好地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利率市场化带来的利差收窄的冲击。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中资银行;外资银行;经营绩效;比较分析

中图分类号:F830.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2265(2015)05-0064-06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越来越多的外资银行选择来华经营,特别是2001年我国加入WTO后,外资银行加快了入驻我国的步伐。2006年12月11日我国全面放开人民币业务,完全取消对外资银行在地区、业务和客户方面的限制,更多的外资银行转制为外资法人银行,与中资银行享受同等的国民待遇,至此,外资银行在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据银监会2013年年报,截至2013年底,共有51个国家和地区的银行在华设立42家外资法人机构、92家外国银行分行和187家代表处。36家外资法人银行、57家外国银行分行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外资银行在我国的27个省(市、区)的69个城市设立了机构,初步形成具有一定覆盖面积和市场深度的总行、分行、支行服务网络,营业网点达947家①。

随着金融改革在我国的持续推进,更加透明、开放和政府较少干预的金融改革措施将相继在我国实施,其中一项重要举措便是利率市场化。2013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全面放开对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的管制,金融机构可以自主确定贷款利率。2014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表示,存款利率市场化很可能在最近一两年内实现。2014年11月22日,央行降息,并将存款利率上浮区间扩大至1.2倍。进入2015年后,央行又于2月28日进行了年内首次降息,将存款利率上浮至1.3倍,进一步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存款利率市场化后,商业银行的竞争态势势必会发生变化。由于我国商业银行的收益主要依赖于利息收入,利率市场化使得利差收窄,进而使得商业银行的收益下降。反观外资银行,由于很多外资银行在国外利率完全放开的地方设有分支机构,积累了很多经验,知道如何在利率开放的条件下设计新的产品,以及如何为这些新产品进行定价和风险管理,从而提高了经营绩效。很显然,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外资银行先进的经营经验使得他们成为我国商业银行不可忽视的竞争力量。因此,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对我国的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的经营绩效进行比较分析,找出中资银行相对于外资银行的优势与不足,并提出相应建议,对于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力与经营绩效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目前,国内学者在对利率市场化背景下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经营状况的比较研究较少,并且结论不一。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课题组(2004)将北京地区中外资银行作为样本,运用层次分析法,对银行经营状况、外部环境、创新能力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外资银行相对于中资银行在盈利能力、安全性、非利息收入占比和创新性方面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黄亮雄等(2010)采用DEA交叉评价模型对在华经营的中外资银行进行了效率评价对比,得出的结论是国内银行的效率要高于外资银行。张碧琼(2014)采用GPCA法,对我国12家中资银行和3家外资银行2009―2012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表明,本土商业银行的总体经营业绩要高于外资银行,但外资银行的业绩增长速度明显快于中资银行,且在安全性、成长性和稳定性等指标上也要明显优于中资银行。

大多数学者对这一问题的研究集中在外资银行的进入对东道国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这一方面。克莱森斯、德米尔古克和赫伊津哈(Claessens、Demirguc-Kunt和Harry Huizinga)对1988―1995年间80个国家的7900家银行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发展中国家的外资银行比本国银行具有更高的利息边际和利润,并且外资银行的进入对东道国银行体系效率的提高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兰辛克和赫尔墨斯(Robert Lensink和Niels Herms)收集了1990―1995年间48个国家的数据进行研究,发现在经济落后的国家,外资银行的进入使其国内银行的经营成本上升,利差收入也上升,但利润的总体变化在统计上不显著。郭妍、张立光(2005)采用我国具有代表性的13家国内银行1993―2002年的面板数据,在国内首次对外资银行的进入对我国银行盈利状况、经营水平、抗风险能力的影响进行了定量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外资银行进入程度的加深,虽然国内银行的利差有所上升,但利润率、非贷款收益率、费用率均有所下降,此外,国内银行的盈利状况等受自身资本充足率和费用率的影响较大。叶欣(2006)运用我国银行业1995―2004年的横截面数据对外资银行进入程度、中资银行效率水平的变化关系进行经验分析,研究发现,外资银行进入程度与中资银行利息边际和利润水平显著正相关。毛泽盛(2006)通过选取1989―2005年的相关数据,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实证研究了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绩效的影响,结果发现,外资银行进入与国内银行的税前利润和管理费用负相关,而与净利息收益和非贷款收益正相关,且外资银行进入对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冲击更大。张金清和吴有红(2010)运用2001―2008年14家主要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利用SFA法测度商业银行的效率,对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外资银行进入对本土商业银行效率的影响存在“阈值”效应,即在外资银行进入水平达到阈值之前,外资银行的进入将促使本土银行效率的改善;在进入水平超过阈值后,外资银行可能对本土银行的效率产生消极作用。

三、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目前,我国的证券市场虽然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是证券市场的完善仍然需要一段较长时间,因此,我国的银行体系在整个金融体系的资源配置功能中仍然起着主导作用,银行融资仍占据主导地位。我国不断推进金融深化改革,特别是利率市场化改革,使得商业银行既面临着外部经营环境不断变化所带来的风险与挑战,又承受着自身体制的不断变革。而2006年底全面放开人民币业务,外资银行全面进入后,我国商业银行能否取长补短,迅速提高经营效率,不仅关系到商业银行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也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银行、证券、保险的分业经营,在这种体制下,我国的商业银行把存贷款利差作为其利润的主要来源。相关调查研究显示,我国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差收入一般占其营业收入的70%以上,尤其是中小型商业银行,这一比重更大。相比之下,在华经营的外资银行虽然盈利模式多元化,但由于大部分外资银行进入我国市场的时间较短,对我国整个金融环境和监管结构缺乏了解,加之受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得他们的利息收入比(净利息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也处于较高的水平,表1反映了部分在华经营的外资银行(18家)和中资上市银行(16家)2007―2013年的利息收入比状况。

表1中的数据显示,无论是中资上市银行还是在华经营的外资银行,利息收入占比均超过了60%,处于较高的水平,说明存贷款利息差的收入仍然是我国银行业盈利的主要来源,对银行业的经营绩效产生重要影响。根据国际历史经验,利率市场化往往导致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加剧,市场活跃度提高,利率水平上升,银行业的利差收窄。而金融机构,特别是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将导致存款成本在短期内上升,贷款收入在短期内下降,但是银行的资产结构调整相对缓慢,因此,短期内利息差收窄的可能性较大。据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存贷款利差的收窄将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产生重要的影响,但是对中资上市银行和在华经营的外资法人银行的影响不同。

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逐步推进,近几年来,各家中资银行都在积极探索经营模式的转型,将业务重点由传统银行业务向中间业务过渡,积极发展中间业务,努力实现盈利模式的多样化,但是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仍然较小。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由于银行的利差收窄,存贷款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整个市场将对银行业的业务创新能力、利率定价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外资银行由于有着丰富的利率市场化经验,在以上几个方面相对于中资银行更具有竞争优势,且外资银行的中间业务发展良好。随着利率市场化的发展,中间业务发展较好的商业银行,其经营绩效受到的影响较小,而中间业务发展较差的商业银行,其经营绩效受到的影响也就较大。因此,本文提出第二个假设:

假设2: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以非利息收入为代表的中间业务收入将成为商业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其中,中间业务的发展对外资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大于对中资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

四、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

我国在2006年年底全面放开了人民币业务,取消了对外资银行的诸多限制,外资银行纷纷转制为外资法人银行,可与中资银行享有同等的国民待遇。同时,我国于2007年1月4日起正式运行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anghai Interbank Offered Rate,简称Shibor ),这标志着我国的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建设工作的全面启动。Shibor的建设有利于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是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举措,因此,2007年可以说是我国进入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标志性年份。本文选取的样本包括中资银行样本和外资银行样本两部分,数据的时间跨度为2007―2013年。为了满足平衡面板数据的要求,保证数据的完整性,经筛选,最后保留了16家中资上市银行样本和10家外资法人银行样本。原始的银行财务数据来源于《全球银行和金融机构分析库》(BankScope数据库)和国泰安数据库,根据本文研究的需要,由原始数据经过计算确定相关的变量。

(二)变量设计

1. 被解释变量。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评价方法传统上是以银行的财务指标为基础的,通过商业银行财务报表的数据计算相关财务指标,从而评价银行的经营绩效。本文选取常用的财务指标――资产收益率(ROA)作为被解释变量,衡量银行的经营绩效。资产收益率指的是一段时间内,净利润与总资产之间的比率,本文采用商业银行的年资产收益率。

2. 解释变量。(1)非利息收入占比。即非利息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本文用NIR表示。非利息收入占比是衡量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重要指标,该指标越大,表示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发展越好,对传统的存贷业务依赖性越小。(2)净利差。即银行的净利息收入与银行的平均总资产之比,本文用NIRA表示。净利息收入是商业银行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在利率市场化环境中能够反映银行效率的重要信息。

3. 控制变量。为了更准确地衡量非利息收入占比和净利差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借鉴已有的研究,本文进一步选用资本充足率(CR)、存贷比(LCD)、成本收入比(CTIR)以及银行总资产(ASSET)作为控制变量。

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是商业银行的资本对其风险资产的比率,是保证商业银行安全运营和正常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比率,也是巴塞尔协议对银行安全性监管的重要要求。但是,银行的安全性原则与盈利性原则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矛盾,因此,资本充足率的提高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银行经营绩效的提高。

存贷比。即商业银行贷款总额与存款总额的比率。该比率越高,表示商业银行对其资产的运用越充分,同时流动性风险也越高。我国明确规定,商业银行的存贷比不得超过75%。

成本收入比。该比率反映了银行的每一单位收入需要支出多少成本,是衡量银行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可反映银行的经营效率。一般来说,该比率越小,表明银行的经营效率越高。

银行总资产。即银行规模的大小。一般来说,当银行存在规模效应时,银行的规模越大,经营绩效越好。本文采用总资产的自然对数LN(ASSET)来衡量银行规模对银行绩效的影响。

(三)模型设计

于本文选取的数据为面板数据,因此对以上模型的估计可以使用面板数据的无效应模型、随机效应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通过Likelihood Ratio Test和Hausman Test,检验结果的P值均接近于0,即在1%的水平上拒绝原假设,因此,本文应用面板数据的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分别对中资上市银行和外资法人银行进行实证分析。

五、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经营绩效的实证分析

(一)变量的描述性统计与相关性分析

本文的实证分析需要分样本进行回归,即分别对中资上市银行样本和外资法人银行样本进行回归,因此变量的描述性统计也分类进行(结果略)。

在华经营的外资法人银行与中资上市银行在资产收益率、非利息收入占比以及净利差等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衡量银行经营绩效的指标资产收益率ROA在中资上市银行和外资法人银行上的平均值分别为1.02和0.68,可以看出外资法人银行的资产收益率远低于中资上市银行,其平均值不到1。从标准差来看,外资法人银行ROA的标准差为0.41,高于中资上市银行ROA的标准差0.23,这意味着外资法人银行资产收益率的内部差异性要高于中资上市银行。测度中间业务发展情况的指标非利息收入占比(NIR)在中资上市银行和外资法人银行的平均值分别为14.56和24.35,这意味着平均看来,外资法人银行的非利息收入比是中资上市银行的近两倍,说明外资法人银行在盈利模式多元化方面的表现要优于中资上市银行。但从标准差来看,中资上市银行和外资法人银行分别为6.62和15.11,说明外资法人银行在非利息收入上的内部差异性要远高于中资上市银行。商业银行主要收入来源通过指标净利差(NIRA)来反映,中资上市银行和外资法人银行的这一指标的均值分别为2.34和1.78,即中资上市银行在利差收入上的优势明显大于外资法人银行,且就标准差来看,中资上市银行和外资法人银行分别为0.29和0.77,也反映了中资上市银行利差收入的差异性明显低于外资法人银行。

对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中资上市银行和外资法人银行样本各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不大,因此可以较好地避免模型的多重共线性问题。

(二)实证结果分析

本文通过运用统计软件Eviews,采用面板数据的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分别对中资上市银行和外资法人银行的模型进行回归,经整理,各个模型的回归结果见表2。

由表2内中资上市银行的模型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在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衡量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指标非利息收入占比对我国的中资上市银行的经营绩效确实有影响。回归得到的非利息收入占比(NIR)的系数为0.010,并且在1%的水平下显著,表明在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中,非利息收入占比越高,中资上市银行的资产收益率就越高,且非利息收入占比每提高1个百分点,中资上市银行的资产收益率平均提高0.010个百分点。净利差(NIRA)的系数为0.297,并且在1%的水平下显著,这意味着净利差对银行的资产收益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商业银行的净利差越高,资产收益率越高。系数0.297表示净利差每提高1个百分点,资产收益率平均提高0.297个百分点。同时,比较变量非利息收入占比的系数和净利差的系数,可以看出净利差的系数要远大于非利息收入占比的系数,这表明对中资上市银行来说,净利差仍是其收入的主要来源,净利差对银行经营绩效的贡献要远大于非利息收入占比对经营绩效的贡献。

从针对外资法人银行的回归结果中可以看出,非利息收入占比(NIR)的系数为0.017,且在1%的置信水平上显著,说明中间业务的开展对外资法人银行的资产收益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非利息收入占比每提高1个百分点,银行的资产收益率平均提高0.017个百分点。净利差(NIRA)的系数为0.275,且在1%的水平下显著,表示净利差每提高1个百分点,外资法人银行的资产收益率平均提高0.275个百分点。对非利息收入占比的系数和净利差的系数进行比较可以看出,净利差也是外资法人银行收入的主要来源,对资产收益率的贡献有0.275,而非利息收入占比的系数远小于净利差的系数,对资产收益率的贡献也相对小很多。

比较中资上市银行和外资法人银行的模型回归结果,可以发现净利差(NIRA)对中资和外资银行的经营绩效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存贷利差的收窄会对银行的经营绩效带来不利影响。同时,比较二者净利差的系数,可以发现中资上市银行的净利差系数略高于外资法人银行,表明净利差对二者的影响稍有不同,对中资上市银行的影响效果高于对外资法人银行的影响效果。这可能是因为与外资银行相比较,中资银行更多地依靠传统的存贷款业务来增加其收入,净利差对其影响要更大一些。这一实证结果使得本文的假设1得到验证。非利息收入占比对中资、外资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也不同,二者系数略有差异,外资银行的系数稍高于中资银行,这意味着中间业务的开展对外资法人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高于对中资上市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这主要是由于外资银行的母公司对利率市场化有较为成熟的经验,外资银行的盈利模式更加多元化。这个结论证实了本文的假设2。

比较中资上市银行和外资法人银行控制变量对经营绩效的影响,可以看出:银行总资产对中资、外资银行资产收益率的系数均为正,但外资银行的系数不显著,表明外资银行的资产规模对经营绩效的影响不确定;存贷比对经营绩效的影响,在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中的影响效果均不显著;中资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对经营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外资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的影响却不显著,这主要是由于外资银行较高的资本充足率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发展;成本收入比的系数只在外资银行的模型中显著,且对经营绩效有负向影响,但在中资银行中不显著,表明在中资上市银行中成本收入比对经营绩效的影响不确定。

(三)稳健性检验

为了进一步检验模型的稳健性,本了如下的稳健性检验:在前文的分析中,以资产收益率ROA为被解释变量衡量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在稳健性检验中,用权益收益率ROE代替资产收益率来测度银行的经营绩效,以相同的方法对模型进行回归。总体上看,基于ROE的回归结果与基于ROA的回归结果基本一致。

六、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应用面板数据的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对2007―2013年间在华经营的16家中资上市银行和10家外资法人银行的经营绩效进行了实证研究。根据各银行样本的回归模型,进行横向、纵向比较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一)主要结论

1. 总体上看,在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中,中资上市银行的经营绩效高于外资法人银行。其中,中资上市银行的经营绩效受非利息收入占比、净利差、总资产规模和资本充足率等因素的影响显著,而外资法人银行的经营绩效受非利息收入占比、净利差和成本收入比等因素的影响显著。

2. 非利息收入占比以及净利差对中资、外资银行的经营绩效均有显著影响,但净利差对银行经营绩效的贡献要明显大于非利息收入占比。说明虽然非利息收入占比对银行绩效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现阶段在华经营的中资、外资银行仍然依靠存贷款净利差来提高其经营绩效。

3. 外资法人银行模型中非利息收入占比的系数高于中资上市银行,说明中间业务对外资银行绩效的影响大于对中资银行的影响。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中间业务是新的利润增长点。从中间业务的角度来看,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外资银行能更好地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利率市场化带来的利差收窄的冲击。

(二)政策建议

对中资银行来说,逐步减少对存贷款净利息收入的依赖,清楚地认识到中间业务对银行经营绩效及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意义。要积极学习外资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的经验和创新中间业务的方法,在有效扩展传统中间业务(如结算类业务、银行卡类业务、类业务等)的同时,积极挖掘开发新型的中间业务,拓展中间业务的品种,减少对传统中间业务的依赖。

对外资银行来说,利率市场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虽然外资银行在中间业务的开展状况以及盈利模式的多元化方面优于中资银行,但是优势并不明显。这是由于外资银行在华开设的机构数量较少,在开展业务的广度和深度上均不敌中资银行,且外资银行的本土化发展进程较慢,这使得其传统的优势与我国金融市场融合程度较低,从而不能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其中间业务的优势。因此,外资银行应抓住利率市场化的机遇及我国其他金融开放政策,快速适应我国市场,积极融入本土化市场中,从员工的招聘到产品的研发以及业务的拓展方面均实现本土化,并结合其自身的优势,尽快实现与中资银行的竞争合作关系,提高自身的经营绩效。

注:

①数据来源:中国银监会2013年年报。

参考文献:

[1]Classens S.,Demirguc-kunt A. and Huizinga H. 2001.How Does Foreign Entry Affect Domestic Banking Markets? [J].Journal of Banking&Finance,25.

[2]Robert Lensink,Niel Hermes.2004. The short-term effects of foreign bank entry on domestic bank behaviour: Does economic development matter?[J].Journal of Banking&Finance ,28.

[3]黄亮雄,秦军,曾园园,郑雪晴.国内银行与外资银行的效率比较――基于DEA交叉评价的分析[J].知识经济,2010,(13).

[4]张碧琼,刘俊,李论.中国境内中外资银行经营业绩比较:基于GPCA法的分析[J].金融监管研究,2014,(5).

[5]郭妍,张立光.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影响效应的实证研究[J].经济科学,2005,(2).

[6]叶欣.外资银行进入对中国银行业效率影响的实证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6,(2).

[7]毛泽盛.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影响的实证研究[J].南京师范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

[8]张金清,吴有红.外资银行进入水平影响商业银行效率的“阈值”效应分析――来自中国商业银行的经验证据[J].金融研究,2010,(6).

[9]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课题组.中外资银行竞争力比较与分析[J].中国金融,2004,(17).

Abstract:The paper select sample data of 16 Chinese listed banks and 10 foreign banks operated in China from 2007 to 2013,and use the panel data model to analyze the operating performance of the banks,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 that,the operating performance of Chinese listed banks is better than that of foreign banks. Chinese banks and foreign banks operated in China still rely on the net interest margin to improve their performance at present. But from the aspect of the intermediate business income,the performance of foreign banks i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hinese listed banks. This conclusion shows that in the process of the interest rate liberalization,foreign banks are able to cope with the fierce competition and the impact of the narrowing interest rate better than Chinese banks.

Key Words:interest rate liberalization,Chinese listed banks, foreign banks,operating performance, comparative analysis

上一篇:从澳大利亚LCR实施看监管新规对商业银行管理的... 下一篇:劳动教育生活化?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