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物课堂教学艺术

时间:2022-09-22 03:25:11

浅谈生物课堂教学艺术

【摘要】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教”与“学”是双边活动,只有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教学状态,在课堂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发展身心潜能,才能收到丰硕的教学成果。良好的课堂教学状态应该是全体学生全身心地参与教学,在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

【关键词】教学状态;培养学生;教学语言;课堂教学艺术;引导学生;双边活动;全体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2-0038-01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教”与“学”是双边活动,只有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教学状态,在课堂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发展身心潜能,才能收到丰硕的教学成果。

常言道:“善始善终”才算一堂优质课。良好的开头虽然是成功的一半,但完善、精要、新颖的结尾,犹如“画龙点睛”,会使课堂教学再起波澜,从而使教学活动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因此,精心设计引入这一教学环节,对于良好教学效果的巩固,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引入课题的艺术

引入课题是一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也是一节课最有闪光点的地方,是最有代表性的地方,下面结合我将近二十年的教学实践,谈点拙见和体会。

(一)知识的引入要新颖,有趣味性、有时代性并具有科学性。这样才能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起思维火花,有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才能收效良好,意味隽永。

(二)设计的教学手段有悬念,能诱发学生的求知兴趣,能激发学生思维想像的浪花,能使学生产生急于知道下文的迫切心理。

(三)引入课题时语言要富有哲理性、新颖性同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课堂活动的艺术

一节课中课堂活动占有很大的比例,这也是一节课的灵魂,是一节课传授知识的时刻。这一刻的活动有时教师主动,有时学生主动。但有一点是不能忘记的——教师调控好教学课堂的起落。教师要调控好以下几点:

(一)知识的传授应环环相扣并具有艺术性,语言具有幽默性。要使语言具有幽默感,首先应注意语言的准确、通俗、新鲜和富有社会生活气息。其次应注意语言的表达技巧,即要有相声般的幽默,小说似的形象,诗朗诵那样的激情。这样,能进一步培养和激发学生喜爱生物学科的持久的、稳定的学习热情。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摆脱被动吸收知识的状态,进入主动思考分析的乐学情景。

实践证明,幽默是一种行之有效、不可放弃的教育手段。因为我们所追求的幽默语言,不是滑稽逗乐、庸俗戏谑,而是人的高尚情操和智慧的外露,具有高雅性;不是为了博得廉价的一笑,而是用委婉含蓄的语言,给人以意味深长的启迪;不是哗众取宠,而是以生动鲜明、深刻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是对他人的轻蔑,而是以轻松、愉快、自然的方式,平易近人,给人以温和与友善。

(二)教师的表情要有艺术性。教师的一个眼神、一副表情、一个手势、一种姿态、教具使用都可作为传递教学信息的渠道与媒介。通过教学表情最终实现学习者将人生哲学、思想火花、理想追求、真理探寻完美结合。

(三)教学中巧用情感的升华,教育的最大魅力在于爱心。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认识活动总是和情感紧密联系的,是在情感的推动下进行的。成功的教育就是培养每一位孩子有一颗热爱生活,热爱世界,真爱生活,真爱生命的心。这个生命既包括我们自己,也包括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朵花,每一棵草,每一棵树木。有一首诗说得好,“一花一世界,一沙一乾坤”,所有的生物都有它自己的世界,所有的生物都有它真实的生命。热爱生命,这种思想是要贯穿于整个生物教学过程中的,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我们的孩子才是一个真正的孩子,有一颗充满爱、知道感恩的心。

“教育是立国的根本。”“因教育是一种永久的事业,非目光远大不足以立百年之基;教育又是一种社会事业,非同情普遍,不足以收共济之效。”总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生物课摆脱了传统的枯燥的传统知识的方式,生物课堂处处充满着创新与艺术,生物课堂教学焕发出勃勃的生机与青春的活力。

三、课堂小结的艺术

课堂小结是新课结束时,以精炼的语言,通过归纳总结、实践活动、转化升华和设置悬念等方式,对所学知识和技能及时地进行系统巩固和运用,使新知识有效地纳入学生的认识结构中的过程。完善、精要的结尾,可以使课堂教学锦上添花,余味无穷。

(一)加深印象,增强记忆。小结可以将本节课的中心内容加以“画龙点睛”,总结归纳,提纲挈领地加以强调、梳理或浓缩,使学生将学到的新知识和技能理解得更加清晰、准确,抓住重难点,记忆更牢固。

(二)知识系统,承前启后。知识间有严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新旧知识有必然的内在联系。通过小结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系统化,形成知识网络。在总结中为新课创设教学意境,埋下伏笔,使前后内容衔街严密,过渡自然。

(三)指导实践,培养能力。新课结束后,有针对性地做一些练习或具体的课外实践活动,对提高知识的运用巩固、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四)质疑问题,发展智力。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结课时结合教材内容提出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和一些技能训练,让学生课后观察、思考、探讨,既可以扩大知识视野,又发展了他们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想像力和观察力。

(五)及时反馈教学信息。教师设计一些练习、实验操作、回答问题、改错评价等活动,从中及时了解学生学习中的困难和对知识掌握的程度,以便改进教学。以上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期望更多的同仁来进一步探讨这一问题,以推动整个生物教学的发展与提高。

总之,设计好的一节新课,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增强求知欲,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开始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圆满完成一堂课的教学任务创造良好的教学条件。

上一篇:浅谈职教名师的成长 下一篇:运用游戏教学法提高中职英语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