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孩子永远的“粉丝”

时间:2022-09-22 02:27:44

父母是孩子永远的“粉丝”

从北大到哈佛,从哈佛博士到该院历史上首位中国籍学生会主席,再到首位获哈佛大学“杰出工作奖”的中国学生,宁波女孩朱成以令人惊羡的一系列成绩,轰动了大洋彼岸的这所世界名校。

然而,小时候的她与千千万万的普通孩子相比并没有多大差别。从普通到优秀,朱成是怎样走过来的?最近作者采访了朱成的母亲成佩华女士。她向记者讲述了自己育女历程中的点滴故事,也许会给众多渴盼儿女成才的父母一些启迪。

孩子,你的目标是只追前一名

在我们家,我们不和孩子谈远大的理想。在我们看来,如果目标定得太高,孩子会感到压力很大很重,从而丧失信心,进而怀疑自己的能力。我们给朱成从小定的目标就比她自身的能力稍微高一点点,也就是说“掂个脚尖就能摸到”。说起这个原则,是和当时的情况有关。女儿上幼儿园时,不喜欢午睡,不仅自己不睡,还老影响别人,弄得幼儿园老师一见我就告状。没办法,再看看女儿已经认识将近一千个字了。会背几十首唐诗了,干脆把孩子送到学校里得了。就这样,孩子提前一年入了学。 结果年龄小,一上体育课,女儿跑步总是最后一名,这让好强的她非常沮丧。我安慰她:“没关系。你个子最小,跑最后一名是正常的。如果推迟一年正常上学的话,你说不定比谁跑得都快呢。你不用着急,只要下次跑步你追上前一名就行了。”

从跑步中得到的启发,被我引用到了孩子的学习上。女儿的成绩在班里属中游,但我还是那句话:没关系。你只要追上前一名就行了。

因为有了这个平常心,孩子的心态一直不错,学习不急不躁,一步步走得很稳当。因为追前一名很容易做到,孩子只需要多努力一把,就可以完成这个目标,她不需太大的压力。就会努力实现它,并且能轻松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结果,朱成每进一个新学校,她的学习成绩在班级里都不是最优秀的,但每到毕业的时候,她的成绩总是全年级第一名。

当然,她也不是每次考试都能如愿地前进一名。如果倒退了,任务没有完成,怎么办呢?我们会告诉她:“这次虽然你考得不好,但爸爸妈妈一样为你感到高兴,因为你的弱项暴露出来了。提醒你在下次考试中弥补这些错误,所以考得不好也是在帮助你呢。”经过这样的劝导,孩子基本上能很快摆脱阴影。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并且重新充满自信。

心得:目标定得好不好,很大程度上看孩子是不是经过努力能够完成。如果能够完成,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他会受到极大的鼓舞,自信心就增强了。如果这种成功的体验越来越多,孩子就会有一种乐观的心态。并能激发潜能。相反,目标定得太高,孩子经过努力总也无法达到的话,他就会有挫败感,并最终放弃努力,产生敌对和畏难情绪。

做孩子永远的“拉拉队”

女儿小时候喜欢跳舞、唱歌,但她只肯在熟人面前表演。她3岁那年。街道居委会计划组织一台“六一”晚会,演员大都是附近的孩子,成成也接到了表演节目的邀请。没想到,女儿一口拒绝:“我不想去。”“为什么?”我奇怪地问,“你不是最喜欢唱歌跳舞吗?” “那么多人。我都不认识。”女儿犹豫着说。这也难怪,女儿还没有在这么多人面前表演过呢。

我鼓励她:“不用害怕,你一直是个勇敢的孩子,怎么能因为害怕就不敢去了呢?”

“妈妈说得对,成成,居委会的奶奶都亲自点名要你参加呢。”孩子的爸爸说,“表演一个你最拿手的,就像在家里一样,好不好?”

女儿点头答应了:“那我就唱《小燕子》吧,爸爸、妈妈。你们跟我一起去,好不好?”“当然啦。”我们笑着说。

万事开头难,女儿的第一次表演也是难得很。轮到女儿表演了,她却缩在她爸爸怀里不愿出去。她爸爸只好半拉半抱。把女儿推到台前,鼓励了几句,然后站在舞台一侧为她加油。

第一次站在这么多人面前,成成紧张得低着头。音乐响起来了,可女儿依然低着头,没有任何动静。

下面的观众开始议论起来,笑声、议论声越来越大,女儿看上去更紧张了。

“唱啊!”孩子的爸爸在舞台一侧禁不住着急起来,但自己又不好上去,怎么办?突然,他灵机一动,和着音乐轻轻唱了起来:“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边唱还边用手打着节拍。

听到爸爸的歌声,朱成扭过头看到舞台一侧的爸爸正看着自己呢,眼里满是鼓励,她也张口唱了起来,越唱声音越大,最后,两只胳膊还像燕子的翅膀一样张开,在舞台上“飞”了起来。

台下的嘈杂声消失了,台上的“小燕子”越飞越灵活、越唱越自如了。

居委会提供的可能是小得不能再小的舞台,但对年幼的女儿来说,再小的舞台也是一个陌生的世界,当时她最需要的是亲人的支持与鼓励。从小到大,我们一直站在她的身后,为她加油鼓劲。

心得:每个人在人生道路上一定会遭遇各种挑战和考验,父母要做孩子永远的“粉丝”,不仅为他的成功喝彩。更要帮助他、协助他妥善处理好遇到的各种困难,让孩子更自信、更快乐。

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女儿是个充满自信的人,似乎没有什么事情是她不敢尝试的,这是我们从小精心呵护的结果。朱成很小的时候,我曾经给她买过一套十几个身穿各色民族服装的布娃娃,如果在画报或商店里看到有漂亮的布娃娃,我们就会喊女儿来看,并提醒她:“记清楚哦,要记得给你的布娃娃换衣服啊。”

“好。”女儿总是认真地回答,然后很仔细地看,因为给布娃娃换衣服是她的大事。记住衣服的款式后,她就到我的针线篮里找布头和针线,开始给娃娃缝衣服。开始的时候。因为掌握不了尺寸,有时候太大,一件背心就把娃娃整个包住了;有时候又太小,娃娃的胳膊塞不进去……这时,我就给女儿提建议:是不是应该先拿尺子量一量娃娃的肩膀有多宽,腰有多粗,胳膊有多长啊……几次之后,女儿很快掌握了窍门,给娃娃缝的衣服越来越合身。

女儿再长大一些后,喜欢按自己身上穿的给娃娃缝衣服,而且要缝得一模一样,看上去就像自己的微缩版。她有什么衣服,娃娃也要有什么衣服,她把做好的娃娃衣服叠得整整齐齐,放在一个专门的盒子里。

每天早上起床的时候,她总会抱着娃娃说:“今天咱们穿什么衣服呢?嗯,穿那个花的好不好?”然后把耳朵凑到娃娃嘴边。“听”上一会儿,接着说:“哦,你不喜欢花的,那么就穿黄的吧。

女儿抱着和自己穿得一模一样的娃娃上街,总会引起很高的回头率,有人还跑来问我们这大小不一但样式相同的衣服是在哪里买的。每到这时,女儿总是得意地说:“是我做的,是我做的。”

孩子7岁的一天,我们回家后看到她一只手拿着老虎钳,另一只手把着电扇,看上去还有模有样。她模仿她爸爸的样子,用老虎钳夹住螺帽,准备拧开螺丝,把电扇外边的铁丝网卸下来。可是她使劲一拧,纹丝不动,于是再一使劲,唉。还是纹丝不动。

我在一边忍俊不禁,忍不住说:“成成,你要反过来想一想,不能使蛮力。”

反过来?成成突然明白了,她把钳子调整了一下,往反方向一拧,哈,螺丝松动了。原来刚才方向反了。

就这样,在我们的指导下,女儿终于完成了拆卸工作。卸完后,女儿又开始进行清洗,她认真地把叶片、铁丝网一点点用小刷子刷干净。

装好之后,插上电,电扇顺利工作了,转得又轻又快,一点噪音也没有。

有了这次成功的经验,朱成的自信心更足了,碰到什么事情都喜欢亲自动手试一试。我们也放手让她去尝试。虽然她闹过不少笑话,不过她的经验、能力在挫折中不断累积、提高。

心得:多干事手才能巧,心才能灵。从小,家长就需要鼓励孩子在实践中锻炼动手能力。并允许孩子失败和犯错误,因为只有允许孩子失败和犯错误,孩子才能在实践中得以锻炼和提高。才能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有所作为。当然,这有一个前提,就是一定要注意安全。

责编/宿 淇

上一篇:健康卡片 第12期 下一篇:吻开上帝的眼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