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缅金融合作支持德宏“区岸”建设成效初显

时间:2022-09-22 12:37:32

中缅金融合作支持德宏“区岸”建设成效初显

2009年7月,同志在云南考察时作出“把云南建成我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重大决策部署。2010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把德宏州的瑞丽确定为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中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战略的实施和瑞丽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以下简称“区岸”)建设的全面启动,历史性地把地处边陲一隅的德宏从开放的末梢推到了桥头堡战略的前沿。面对这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德宏州人行在人行昆明中支的正确领导下,科学引领全州银行业金融机构以“中缅金融合作”为着力点和突破口,抢抓机遇、主动作为,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卓有成效地支持了德宏州“区岸”建设的发展。

以文辅政,为“区岸”建设出谋划策

缅甸国情特殊,推进中缅金融合作既无现成经验,也无现成政策依据。作为德宏州政府指定的《德宏州桥头堡黄金口岸建设方案》和《瑞丽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金融改革策划单位,“区岸”概念提出来之后,德宏州人行组织全州金融机构围绕“开发什么,开放什么,试验什么”这个主题,结合德宏金融实际进行积极探索,在深化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中缅金融合作、搭建投融资平台等业务上深入调研,先后形成了《搭建金融服务平台促进德宏桥头堡黄金口岸建设》、《瑞丽人民币和小币种跨境流动情况及缅币挂牌交易模式》等数十篇调研报告和数十稿金融支持“区岸”建设方案。其中《中国参与缅甸建立现代化金融服务体系时机已相对成熟》一文,得到了人总行副行长刘士余批示,《面对缅甸开放提速中国与缅甸金融合作应转变合作模式》一文,得到了人总行副行长易纲批示,很多建议还被国务院吸纳到《瑞丽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当中。这些调研为开展中缅金融合作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也促使“试点跨境人民币结算”、“缅籍存款人账户管理”、“缅币汇率挂牌交易”、“一般贸易边贸专户结算”等特殊政策率先落户德宏,为“区岸”建设提供了有效的金融政策支持。

主动作为,为“区岸”建设搭建金融合作平台

中缅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为妥善处理体制、机制差异带来的问题,确保双边银行沟通顺畅,德宏州人行积极与地方政府协调,促成德宏州政府与缅甸地方官员建立了金融合作会晤机制,并将中缅金融合作列为“德宏州政府20项重点工作之一”逐年推进。在取得政府支持的同时,德宏人行积极组织双边银行建立了定期不定期的会商和学习培训机制,成立了“中缅银行结算工作领导小组”、“瑞丽市个人本外币兑换特许业务试点领导小组”等组织机构,并促成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和工商银行与缅甸经济银行分别于2009年和2012年建立了合作关系,签署了《人民币结算协议》,为“区岸”建设提供了跨境金融合作平台。

审时度势,为“区岸”建设找准金融发力点

德宏桥头堡黄金口岸是云南省桥头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瑞丽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的定位在全国只有三个,在云南更是唯一。为此,德宏州人行紧紧围绕“试验、突破、创新、落实”的总体要求,一手抓任务完成,一手抓工作创新,明确了大干快上的工作思路。在开发方面,注重产业项目与金融政策的对接,积极引导地方政府合理规避高耗能、重污染项目,努力开创多方“共赢”局面;在开放方面,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合作框架协议为背景,以中缅传统友谊为基础,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全面发挥金融服务的窗口作用,积极谋划建设瑞丽次区域金融服务中心和中缅瑞丽—木姐跨境金融合作区,实现了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有机结合和联动发展;在试验方面,针对现行落后的结算模式,向上要政策,向下抓落实,多次与缅甸银行机构接洽,探索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符合德宏实际的合作途径。人民币结算(清算)账户的开立、个人本外币特许业务代兑机构的设立和人民币与缅币实现挂牌直兑等等,都是德宏州人行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努力的成果。

开源引流,为“区岸”建设多方筹措资金

近年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家调控政策的双重影响,德宏州银行信贷规模明显萎缩,银行存款更是多年来首现个位数增长,全州资金供求矛盾空前突出。面对复杂严峻的形势,德宏州人行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努力为“区岸”建设筹措资金。对内,一是积极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通过开展“小微企业融资超市”、“金融支持德宏暨瑞丽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战略合作”等系列活动,帮助企业与金融机构现场签订融资协议7650万元,达成意向性融资12.6亿元。二是积极向人行昆明中支争取到新增贷款指标12亿元,调增瑞丽市农村信用社信贷指标2亿元,投放支农再贷款指标1.05亿元,用足用活用好规模管理政策;三是严格按照《关于鼓励县域法人金融机构将新增存款一定比例用于当地贷款的考核办法》,对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严格进行存贷比考核,给予可贷资金比例大于70%的瑞丽、陇川、盈江3县市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下浮1个百分点的利率优惠,进一步释放可贷资金,促使全州银行信贷投放逆势实现“两位数”增长。截止2012年末,全州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达382.83亿元,较年初增加30.32亿元,增长8.6%。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达238.23亿元,较年初增加43.11亿元,增长22.09%。其中瑞丽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贷款增幅达50.52%,高于全州贷款增幅28.43%。对外,充分利用贸易便利化改革政策,不断提高服务外商投资工作水平,促使全州外资流入大幅度增长。截止2012年末,全州在册外商投资企业达41家,企业投资总额达99243万美元,流入资本金29330万美元,为“区岸”建设提供了有效的资金支持。

攻坚克难,为“区岸”建设畅通资金跨境运转渠道

中国现代化清算体系是全社会资金往来的核心通道,也是中缅金融合作的基础,更是“区岸”建设的重要保障。据亚行调查显示,缅甸大多数银行至今仍无法实现网络化汇兑,因此长期以来双边银行无法实现业务对接,严重阻碍了中缅经贸往来的深入发展。为此,德宏人行在两国央行未建立合作关系的背景下,按照“自下而上”的推动模式,组织全州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努力探索跨境结算“德宏模式”,经过长期的谈判与努力,最终促成缅甸经济银行分别在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和工商银行开立了同业往来账户。建立并通过“绿色通道”调回在缅沉淀人民币现金1.15亿元。创新推出了“不可背书银行汇票”、“银关通”、“边贸网银”、“网银支付”等业务和工具,大大提高和丰富了中缅银行跨境业务的发展。截止2012年末,中缅跨境银行结算年业务量突破20亿元大关,位列云南州市之首,为“区岸”建设提供了高效的资金跨境运转通道。

开拓创新,为“区岸”建设提供金融安全保障

德宏州地处祖国西南边陲,南、西、西北与缅甸接壤,在503.8公里的边境线上,分布着2个部级口岸、2个省级口岸、20多个边民互市点和上百条便民通道,可谓“有边难防”。长期以来,由于两国货币无法实现正常兑换,双边贸易项下的货币兑换只能通过“地摊银行”实现,而特殊的区域特点又使得治理“地摊银行”困难重重,久而久之给双边正常贸易带来了一定的货币兑换风险。为解决久而存之的非正常局面,2009年德宏州人行率先推进特许业务工作,经过近3年的不懈努力,2011年12月26日瑞丽市获批为个人本外币兑换特许业务试点城市,瑞丽大通和台丽两家公司获得个人本外币兑换特许业务经营权。2012年6月26日,缅币汇率在大通、台丽公司两家特许机构正式挂牌交易,结束了我国无正规缅币兑换渠道的历史,为“区岸”建设提供了安全的金融服务保障。

先行先试,为“区岸”建设提供跨境结算支持

边贸是德宏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同时也是“区岸”建设的主要内容。自2010年取得试点资格以来,德宏人行按照“立足政策,不断延伸;吃透政策,不断创新”的工作原则,科学引领全州银行机构先行先试国家政策,全州跨境人民币结算量实现以每年超过10亿元人民币的速度快速增长。2009年结算量为32.43亿元,2010年升至44.02亿元,2011年突破59亿元大关,2012年再创新高,突破80亿元大关,达86.69亿元,比2011年增长44.81%,业务量占全省三分之一,位列云南省州市中支第一,大幅超额完成了德宏州政府2012年下达的“40亿元”目标任务的同时,促使全州进出口总值首破百亿元大关,为“区岸”建设提供了便捷的跨境金融服务。

(作者系中国人民银行德宏州中心支行行长)

上一篇:中国高校MPA专业学位人才培养评估的实践与探索 下一篇:中小银行公司治理如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