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农民结诗社

时间:2022-09-22 08:34:33

老农民结诗社

距四川都江堰市区27公里的柳街镇自古人杰地灵。早在明末清初,柳街的先辈们在辛勤开荒种植水稻时,就即兴创作了很多口头民歌。特别是在薅秧时唱的薅秧歌,见天唱天,见人唱人,风趣诙谐,一人领唱众人应和,此起彼伏,甚为壮观。这种活动流传至今。如今奔小康的农民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更为高涨。用写诗歌来抒发吟颂美好生活的人越来越多,其中不乏老年诗人的带动和传授。

2003年夏,柳街镇“柳风农民诗社”应运而生,很快得到了村民的热烈响应和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后来,镇党委、政府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当地独特的文化资源优势,作出了创建“农民诗歌之乡”的决定。活动开展4年来,这个全国首创的农民诗社发展社员120多人,其中老年诗人成了主要成员。他们的晚年生活也因写诗而变得丰富多彩。

88岁的罗廷全是诗社中的“老寿星”,这位有着高中文化的老农,一直致力于搜集、整理、改编流传300多年的柳街薅秧歌400多首,为挖掘弘扬柳街的口头诗歌文学和民俗文化作出了贡献,获得了“农民诗人”称号。

73岁的程光林担任诗社的副社长,当之无愧。初中毕业的他不管是在部队当兵,还是回乡务农,一直都没间断过诗歌创作。几十年来,他不仅写了大量的民歌,还写了不少儿歌,仅公开发表的就有2000多首。他说:“写诗已经成为我的一种生活方式,晚年生活受益匪浅,经常动脑筋使我精神很愉快。”

“年届八十学作诗,再同岁月争时光。脑清目明老亦壮,朝暮咏哦歌国强。”这首诗生动地描写了82岁高龄的周正良80岁始学写诗的心情和感受。种了一辈子地的老人,没想到自己竟然还有写诗歌的潜能,他参加诗社不到两年时间,已经写了300多首诗歌,并由诗社收集其中80首为他出了一本诗集。

65岁的罗志旭虽然仅有小学文化程度,但他自从加入诗社后,学写诗的劲头非常高。他很善于观察生活,不管是在地里干农活,还是在茶馆里喝茶,只要灵感来了,他都马上掏出笔记下来,回家后再反复修改。他创作的“农村趣味百子歌”(每句诗歌都以“子”结尾),有着浓郁的地方风味,朗朗上口,妙趣横生。

“三中全会好法子,小平同志金点子,改革开放好路子,家家粮仓堆尖子,农民都能挣票子,挣了票子修房子,高高兴兴买车子,手机要用新牌子……”

如今,诗社办了赛诗台、诗廊、诗报,在诗社社员中开展农民诗人评比活动。而对参加诗社活动的老年人来说,写诗改变了他们晚年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方式。有诗为证:

农时各自勤耕种,闲来相聚共吟哦。锄头种粮笔种诗,柳街农民更风流!

上一篇:皮球“医生” 下一篇:“爱心市民”救古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