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计划大学英语第二课堂优化方案

时间:2022-09-22 08:24:38

卓越计划大学英语第二课堂优化方案

【摘 要】卓越工程师计划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弥补课堂精细化教学的不足,加强第二课堂的建设非常有必要。“写长法”对提高学习者综合能力的作用已经收到普遍的认可,在第二课堂里,如果将“写长法”与“影视赏析”相结合,加以教师的指导,将对提高学生的语言输出能力、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卓越计划;大学英语;第二课堂

教育部高教司在2010年启动的一项重点工程就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当前国家正处于历史转型时期,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本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深化本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着力培养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优秀创新能力和良好综合素质的优秀工程应用型人才,卓越工程人才培养应当占据高等教育的主流,于是,“卓越计划”的实施将起到关键的作用。各理工科高校都在积极组织和落实“卓越计划”的建设工作。该计划是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简称“规划纲要”)而提出的高等教育重大改革计划。在这一背景下,“卓越计划”势必成为理工科院校今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主要指导思想,对大学英语教学的专业化提出更高的要求。

一、理论依据

1、写作对提高英语学习者的综合能力起的作用。输入语(input)和输出语(output)都属于二语习得过程中的外部因素。输入语一直是研究者们关注的课题。Krashen(1985)提出了输入假设(Input Hypothesis),称可理解输入是促成语言习得“必要的、充足的、有效的条件”。但对于输出语,他认为输出语不会对语言习得产生影响;输出语无非是证明二语习得已经发生的标志,它除了转化成为输入语没有其他作用。但是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输出语也是二语习得产生的不可缺少的因素。Swain(1985)提出了输出假设(Output Hypothesis),强调输出对培养和提高语言产出能力的贡献。他认为除了输入语,学习者的输出语对学习者提高交际能力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写作输出对培养和提高语言产出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人的认识不是由外界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外界刺激与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内部心理过程包括态度、需要、兴趣、爱好以及原有的认知结构即过去的知识和经验等。该理论还认为,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而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包括文字材料、音像资料、多媒体课件以及互联网),通过其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基于建构主义的“问题解决的学习模式”的典型过程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始解决一个实际问题;为了解决问题,学生往往需要获得一些必要的专业知识,然后相互交流所获得的知识,并讨论如何运用所获得的知识来促进问题的解决;如果在讨论的过程中,小组发现还需要研究另外一些新的学习议题,学生们就需要反复循环地产生学习议题,分头查找资料,小组讨论交流,直到问题得以解决;问题解决后,学生们还需要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和评价,总结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

二、方案背景提出

自2010年至2013年的近300篇关于英语影视赏析教学的论文中,大多侧重于电影对大学英语听力、口语的辅助教学作用,另有少部分文章提到电影课的局限性,个别文章将电影赏析作为综合英语第二课堂,较少涉及将影视作品欣赏、戏剧赏析等与反馈式写作能否促进英语教学,并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近年来,全国数十所高校先后开展了“以写促学”的教学实验,利用其先进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冲破英语学习的极限,大大提高了英语写作以及英语学习的自信心,教学效果显著。

一般学校的大学英语课主要有综合英语课与试听课构成,第二课堂主要体现在与学生共同进行英语角、定期英语沙龙等活动,其研究尚处在起步阶段,还没有建成有老师指导的能够直接服务于课堂英语教学的体系。我们的优化方案尝试把“以写促学”模式与“影视赏析”相结合,运用到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教学中,尤其是面向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学生。通过与综合课主题高度相关的原版电影、戏剧的赏析促进课下小组讨论和个人长作文的写作,并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三、方案优化目标

第二课堂的建设无疑能够提高校园的英语学习氛围。通过对第二课堂建设的优化,我们拟实现以下几个目标:

1、增强语言导入和文化导入。影视、戏剧赏析的过程是对听、说、读、写等技能的操练。通过第二课堂的学习,学生能够弥补在课堂上精细学习而致使语言输入较少的不足,使学生更多地沉浸在英语语境中。同时,对影视、戏剧的理解过程也是构建对西方文化的理解的能力的过程。学生们将了解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和特定的社会理念、价值观、人生观,同时将所学的文化背景衍生扩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他们当再次遇到同类题材或主题相关的文本时,能通过所掌握的知识构建自身的意识群,从而实现跨文化交流。

2、增加语言的输出量。影视赏析的重点是“析”。在影视赏析后不限长度、不限体裁的写作和口头报告,增加了学生的语言输出,提高学生写和说的能力,也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方案实施步骤

第二课堂的原版影视作品集视、听、说于一体,语言内容丰富、地道、通俗,是最接近生活的会话语言。同时,英文影视作品不论是在语言上还是在文化上,不论是在外在表现形式上还是在内在意义蕴含上,都能真实反映使用目的语语言的社会群体的思想状态和精神风貌,能够为学习者了解目的语语言和文化提供真实和及时的信息。另外,大学英语课课后和影视欣赏后的口头作文、书面作文能够强化学生对文化的理解、增加语言输出。

第二课堂活动的优化对教师和团队有较高的要求。对于影视作品的选取、点评、对口头作文的点评、书面作文的批改等,都需要教研室团队的集体智慧。优化方案的实施以下图为示:

五、总结

鉴于卓越工程师培养项目是国家教委指定为数较少的大学试点项目,如何创新完成大学英语的课程,如何使参加卓越项目的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高人一筹,对众多的高校和广大的教学工作者是新话题。作为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肩负三大任务,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如果能让教师从事与教授的学科相关的科研,既能实现教学目标,又能满足教师自身发展。学生和教师在卓越工程师英语教学过程中,动态分析学生英语学习变化,探讨教学情境,自我反省探究,促进企业需求和教育实践的合理性结合,提出卓越工程师大学院英语教学的新模式和理论。针对学生学外语多年而不会运用的困境,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优化方案是:设计激发学生表达真情实感和写作冲动的任务。具体为:在一定的学习阶段,顺应外语学习的规律,通过调节口头、书面的作文长度要求,逐步加输出量,使学生增强学习成就感、提高自信心,提高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更需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第二课堂的补充将为学生提供更大的学习平台,带来更好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Reigeluth,C.M. Instructional-Design Theories and Models [M]. Washington, D. C. :Georgeton University Press,1999. 100.

[3]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256.

[4]刘新丽,刘雍潜.[M]. 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1:17.

[5]Krashen, S. The Input Hypothesis [M]. Washington, D. C.: Georgeton University Press,1980. 176.

[6]Swain, M.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Some Roles of Comprehensible Input and Comprehensible Output in its Development [A]. Newbury House, 1985. 235-253.

作者简介:

李欣,女,英语语言文学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基金项目:

本文系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项目“卓越工程师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和优化方案”(编号:y201221001)的阶段性成果。

上一篇:职教语文教学改革浅析 下一篇:新课程理念下合作学习如何融入小学数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