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短距离无线通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与实践

时间:2022-09-22 08:09:58

高职院校短距离无线通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与实践

摘要:通过广泛的行业调研和用人单位的用人需求量分析,得到适合高职短距离无线通信专业人才的准确定位,为今后培养该方向高职类应用型技能人才提供指导。

关键词:通信技术 短距离无线通信 工作过程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5.139

1 通信技术专业《短距离无线通信》方向的研究目标

近年来,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发展非常迅速,WLAN技术、蓝牙技术、UWB技术,以及紫蜂(ZigBee)技术、射频识别(RFID)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加上半导体、计算机等相关电子技术领域的快速发展,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已经成为通信技术领域的重要分支和研究方向。

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方向是RFID和UWB等各类技术相互之间的融合应用,它不仅会进一步推进未来的FMC家庭网络、图书馆等政府公共服务机构以及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步伐,而且还可以进一步推进网络间的互相融合。

我校通信技术专业是国家示范专业,在专业调研、工作任务分析、专业计划和课程标准等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是在交换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光传输技术等专业方向取得了大量的成果。为了紧随当今新兴的通信技术发展潮流和市场需求,培养更实用的新型技能型高职人才,扩大高职学生今后的就业范围,我院开设了通信技术专业《短距离无线通信》方向。

通信技术专业《短距离无线通信》方向研究的总目标是探索、实践培养高职院校高技能创新人才的新模式,丰富、完善并通过实践论证针对通信技术专业紧缺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培养“高技能创新人才”的教学体系。以通信技术短距离无线通信方向为研究载体,依托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建设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背景,把教、学、做融于一体形成情境教学模式。按照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对课程内容进行总体设计和细节上的重新构建,让课程内容结合实际工作、专业培养结合课程教学,通过理论与实践,经过准确定位来设计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实习实训环节及流程。在实际的职业工作环境中,学生最缺少的就是职业能力、职业知识和职业品质的提升。在学习期间,运用合理的教学手段并结合实际工作环境,把素质培养和技能训练融为一体,使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技能,具备生活通识、工作常识和创新胆识,实现学生学习与就业的直接衔接,破解当前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题。

2 通信技术专业《短距离无线通信》方向的实施方案与方法

在通信技术专业《短距离无线通信》方向建设过程中,我们采取“边研究、边实践、边改革、边建设、边总结、边推广”的研究实施方案,重视资料积累、成果物化和实践验证。在进行大量行业调研的基础上,运用理论研究和比较研究的方法分析短距离无线通信行业的综合职业素质和岗位能力对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同时借鉴国内外的经验,建设和完善通信技术专业学生实习、实践、创新创业与就业平台。运用现代控制理论与方法和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教学过程监控指标体系及行为性、动态性的教学管理规范,实现科学有效地管理与监控教学过程。

现状分析是通信技术专业《短距离无线通信》方向研究的切入点,运用历史研究、行动研究和调查研究的方法,着重对现行人才培养模式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教学改革的方向和课题研究的突破口。我们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基于通信技术专业短距离无线通信方向的高职院校新型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实践:

2.1 以市场调研结果确定职业岗位

首先要经过详细的市场调研,了解该专业方向的市场需求,针对不同的就业岗位,分析该岗位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并准确定位该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目标。

2.2 通过工作任务分析确定学生文化理论能力和职业能力

以学生的就业岗位为前提,邀请来自企业一线的工程师共同召开专业研讨会,分析该岗位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以确定该专业对应岗位的文化理论能力和职业能力标准。

2.3 以职业能力为核心重构课程体系

以职业能力标准为核心,按照该岗位工作过程的需要进行知识的选择和内容的补充,整合理论与实践,重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强化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而不是靠知识记忆来学习,从而改变以往的学习方式。最后以工作过程为结构来制定相应的课程标准。

2.4 以典型产品设计项目活动

在确定了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后,为了工作过程的完整性,我们以典型产品为载体来设计项目活动,最终转换成教学过程中的实训项目,来带动知识和实际技能的相互融合,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体现课程设计的职业性与实践性。

3 通信技术专业《短距离无线通信》方向的实施效果和具体成果

经过两年的建设,本院通信技术专业短距离无线通信方向及相关专业学生通过课程改革显著提升了自己的职业能力和就业适应性,形成了颇具特色且能够应用推广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具体成果包含了1份基于通信技术专业短距离无线通信方向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3门短距离无线通信方向的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并开发了具有特色的课程教学资源库。最终形成了真正的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从而对其他专业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

4 结语

我们以高职院校通信技术专业短距离无线通信方向进行教学改革,在理论上建立起能力递进的课程体系,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我们在实践中根据任务领域,设计了相应的项目教学方案,并以职业能力为核心重新构建了课程体系,对每门课程的各个项目中各产品及工具的运用、产品和成果的评估以及教师与学生的相互关系等方面已经作了一些积极的尝试。

参考文献:

[1]刘良华.高等职业教育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M].科学出版社,2010.

[2]孙弋.短距离无线通信及组网技术[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童华(1979-),男,本科,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单片机技术、嵌入式开发、通信技术,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重庆 401331

上一篇:浅探学校武术教学设计艺术 下一篇:电子工艺实训课程开放教学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