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要珍视一个“实”字

时间:2022-09-22 05:09:04

语文教学要珍视一个“实”字

有位教师教学《大禹治水》第一自然段,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把这一段读正确、读流利。学生不约而同地齐读,教师赶紧强调“是自由读,不是齐读,再来再来!”于是,学生三三两两丢三落四地读。然后,教师抽一个学生朗读,该生一字一顿地读。读后,问学生读懂了什么,带着怎样的心情读。学生有的说,带着快乐的心情读;有的说,带着高兴的心情读;有的说,带着很久很久以前的心情读。接着,教师出示课文第一幅插图说:请小朋友们看屏幕,你看,洪水很大很猛,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看了图之后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呢?学生有的说,看到了洪水很厉害;有的说,看到了洪水把农田淹没了;有的说看到了老百姓无家可归。最后,让学生齐读一遍,结束了本段的教学。

这个片断教学,每一个步骤都是走过场。提出“自由读,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学生不理解什么是“自由读”,于是齐读,教师再三强调“自由读”,学生无所适从,只好草草地读。到底会不会“读正确、读流利”呢?教师看起来也检查了,但“检查”也是走过场,抽一个学生代表全班学生读书,抽到的这个学生“一字不顿地读”,教师没有指导他“读正确、读流利”,先前的读书要求落空了。书还不会读,老师却指望学生理解内容,读出感情。按理说,学生读不懂,不知道带着什么心情来读,我们猜想教师能通过具体语言的教学来促进理解感悟,然后再读,可是我们仍然很失望。不管学生会不会说,说得正确不正确,好像都不关教师的事,只要学生说了,就是完成了这个环节。于是“带着快乐的心情读”,教师肯定;“带着高兴的心情读”,教师认可;“带着很久很久以前的心情读”,教师认同。教师意识到课文插图有它的作用,一定要用,就让学生看一看。看图本来应该有它的落脚点,这个落脚点在哪里,看不出来。我们看到的只是教师把课文中的语言说了一遍。于是问学生“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也只能把教师看到的“淹没农田,冲倒房屋,老百姓无家可归”当作自己的“仿佛看到”。这样一段话的教学算是完成任务了。完成了哪些任务呢?当然完成了教师“教”的任务。至于学生的学习任务,根本没有完成。首先,课文不会读,当然更不会背诵;其次,生字不会认,当然更不会写;再次,要求听写的两个词语也不会写。

这个片断,应该紧扣四项教学任务展开教学,做到步步扎实:①朗读课文,背诵课文。②会写三个生字:洪、害、姓;认识四个生字:滔、没、倒、屋。③听写两个词语:冲倒、无家可归。④了解大禹为什么治水。前三项是重点任务,第四项是连带任务。请看另一位教师怎么教学:

师:现在大家认真读一读这一段话,注意把每个字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谁读得好,就奖励谁一个红五星。(教师走下去倾听,个别指导。学生认真阅读2分钟)。

师:会读了吗?会读的举手!(学生绝大多数举手)好!我们先来读这些字词,看谁读得正确(出示生字卡片)。

生:洪、洪、洪水,害、害、灾害,姓、姓、老百姓。

师:读得响亮!请把这三个字圈起来。(出示生字卡片)这几个字会读吗?

生:滔、滔滔,没、淹没,倒、冲倒,屋、房屋。

师:读得正确!在这几个字的下面打个“”。(出示卡片)这两个词语谁会读?

生:冲倒、无家可归。

师:在它们的下面画“ ”线。自己再把第一自然段读一读。(学生放声读)。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谁愿意读?

生:读……

师:你读得很响亮,也流利,如果把“淹没”、“冲倒”读正确,再注意标点符号的停顿就更好了,老师奖励你一个红五星!谁还想读?

生:读……

师:你读得正确、响亮,如果再多读几遍就会更好。你再读一读好吗?(该生再读),现在好多了,你也可以得到一个红五星。谁再来挑战?

生:读……

师:好!读得正确、响亮,也读得很流利,你可以奖励一个红五星。大家读(生齐读)这里讲大禹治水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呢?

生: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

师:对。“很久很久以前”告诉我们大禹治水的时间,距离现在大约4200多年了。这个词语大家可以读得慢一点。请读!那么大禹为什么要治水呢?谁会用课文的句子来回答。

生: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害得老百姓无家可归。

师:哪个小朋友再来读读这个句子?(抽生读)谁见过“洪水”?(卡片“洪水”)

生:我见过,就是下大雨的时候山上流下来的水,红红的。

师:你说得很有意思!有不同说法吗?

生:洪水就是很多很多的水从山上冲下来。

师:看来你的确见过“洪水”。

生:我在电视上看到过洪水,把房子都淹没了。

师:看来小朋友是知道洪水的。

生:下大雨的时候,到处的水都流到溪中,溪水长高了,那就是洪水。

师:真聪明!说得太好了!你用生活经验解释了什么是洪水。“滔滔的洪水”就是很大很猛的洪水。请小朋友看图(出示课文第一幅插图)你们看,这就是“滔滔”,洪水来得凶猛,一浪高过一浪,滚滚而来,气势非凡。这样的“滔滔的洪水”会造成什么灾害呢?

生:会淹没农田。(师出示卡片“淹没”学生读:淹没农田)

生:会冲倒房屋。(师出示卡片“冲倒”学生读:冲倒房屋)

师:是啊,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你看,在这幅图中,我们看不见农田,是因为农田都被洪水淹没(卡片“淹没”)了;我们也看不见房屋(卡片“房屋”),是因为房屋也被洪水冲倒(卡片“冲倒”)了。请读:滔滔的洪水……(学生接读: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这样的洪水,“老百姓”(卡片)可就遭罪了!你们知道吗?

生:知道。农田淹没了,种不了粮食,老百姓没饭吃了。

生:房屋冲倒了,没有房子,老百姓没地方住了。

生:没有吃的,也没有住的,老百姓还有活命吗?

师:是啊,如果不是这“滔滔的洪水”作怪,老百姓可以种粮食,有饭吃,可以住房屋,安居乐业。可是这洪水“害”得老百姓没有吃的,也没有住的。真的是“无家可归”(卡片),多么可怜啊。谁愿意带着自己的情感朗读这段话。

上一篇:站在教育边缘的教师 下一篇:教学,遗憾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