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汉语修辞现象精解

时间:2022-09-22 05:05:26

度汉语修辞现象精解

[摘 要] 在汉语众多的修辞格中,前人在总结中不难发现其存在规律性的机制,这是汉语修辞格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自然而然形成的。本文在总结前人相关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微型小说选刊》这一大众化文学读物来窥探其中体现的汉语修辞格发展的机制,并结合文本特点来简述其中某些修辞格的运用在小说艺术中的作用。

[关键词] 微型小说选刊;微型小说;修辞发展机制

【中图分类号】 H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1-174-2

汉语修辞格的发展机制主要有下列几种:喻化,强化,类化,中化,虚化,隐身化等。本文重点对其中的喻化、强化、中化、隐化进行举例加以分析,举例从《微型小说选刊》中摘取相关语句予以分别论述。

一、喻化

喻化是用另一事物来喻写某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机制。喻化机制类似于认知语言学所提出的隐喻机制。人之语言学对隐喻机制的解释是:“隐喻就是用一个具体的概念来理解一个抽象概念的认知方式,现在常说成是从一个认知域到另一个认知域的投射”。我们也可以用这样的解释来说明我们提出的喻化机制。从认知的角度说,喻化也可以说是从一个认知域到另一个认知域的喻写。

(一)比喻。比喻形成和发展就是喻化机制所起的作用。如:

(1)一晃三年过去,我成了笼中鸟,整日无所事事,却不晓得还能做点什么。(《小三也有春天》载于《微型小说选刊》2011年第1期)

(2)你的父亲来见我,他一头乱发,凌乱干燥得像一蓬枯草,粘满久未洗涤的油腻与灰尘。(《挑一个最适合的人》载于《微型小说选刊》2011年第2期)

上述三例句中分别将人物“我”、“父亲”与自然界动物界或植物界领域的“鸟”和“枯草”放在一起,它们通过喻写构成了比喻。这不同的认知域,比照修辞学传统说法,就仿佛是不同的类的事物。我们刚才分析的例句是以实物喻写实物,随着喻写机制的完善,喻写的范围越来越大,这就促进了比喻的发展。

(二)比拟。比拟的形成和发展也是喻化机制所起的作用。如:

(3)加布林鲨鱼宁肯粉身碎骨也不愿被人活捉,很有点宁死不屈的骨气。(《不屈的魔鬼鲨》载于《微型小说选刊》2011年第5期)

(4)多少年后,她靠在自家客厅的木椅上,有影子从心底掠过,仿佛燕尾惹着了湖面,眼底一层层渗出潮湿的东西。往事就那样给带了出来……(《初心》载于《微型小说选刊》2011年第9期)

(3)句是将物拟作人,(4)句是将抽象的感觉比拟作物,这里的人与物都显然属于不同的认知域中的事物,通过喻写,它们构成了生动的比拟。

比喻和比拟这样的不同的事物之间的喻写,是相当普遍的。它们虽然是不同的修辞格,但是它们的喻化机制是相同的,都是用另一事物来喻写某一事物。其实,中国传统的“赋、比、兴”中的“比”不仅指比喻,而且也指比拟,这种大的“比”,就大致对应我们所提出的喻化。

二、强化

强化是增强语言表现力的一种修辞机制。汉语修辞格都有一定的修辞效果,可以收修辞活动都是为了增强语言的表现力,提供语言的表达效果。不过不同的修辞格修辞效果不同,有的修辞格增强语言表现力的效果尤为明显,这些修辞格就是通过强化机制来增强语言表现力的。

(一)夸张。夸张就是通过强化机制来增强语言表现力的。无论是扩大夸张还是缩小夸张,还是超前夸张,都是强化机制在起作用。如:

(5)私人老板多小气,用一个新人,就要榨到骨髓。(《小三也有春天》载于《微型小说选刊》2011年第1期)

(6)一辆辆车从她的身旁飞过,卷起阵阵风,凛冽、寒冷。(《搭错车》载于《微型小说选刊》2011年第2期)

这三个例句都是通过扩大夸张来达到修辞效果的。(5)句以老板对员工敲诈到“骨髓”来夸张私企老板的用人手法。(6)句是描写一位孕妇在去医院途中路边拦车时的情景,一辆辆车的“飞”过增加了当时的冷漠的社会环境氛围。

(二)警策。警策也是运用强化机制来增强语言表现力的。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中定义:“使某些语句简言奇,含义深刻并富有哲理性的辞格”,既然这种辞格这么具有哲理和真理性,那么人们在论述或说明一个问题的时候,为了增强说服力自然而然地会引用一些名言警句或谚语来增强自己理论的说服力,这无疑间增强的文章的文采和表现力。如:

(7)有句老话:“哪个少女不怀春,哪个少年不钟情。” 警策教育专家也没说,成绩不好情商就差。(《卢幸福的爱情花》载于《微型小说选刊》2011年第2期)

(8)句一个古老的谚语来说明虽然高中生学习是首要任务,但是有点男女感情上的冲动也是正常的举动和心理。

(三)排比。排比的各项因为接二连三的出现,并且句法相似,所以使语势增强、感情深化,对于物象而言,更加明晰且层次清楚,所以用来说事或抒情都极具表现力。

(9)大家谋生都不易,有才华的,可以顽劣;有权势的,架子无妨大点;有钱财的,勇于清高。(《小三也有春天》载于《微型小说选刊》2011年第1期)

(四)对比。对比是指把两个不同的事物或者统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的一种辞格,也叫对照。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运用对比,能把好同坏,善同恶,美同丑这样的对立揭示出来,明确是非,起到强化作用,使黑的更黑,白的更白。从而增强修辞效果,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和启示。

(10)天啊,那是什么样的鱼,灰色的闪着金属光泽的鱼皮,长相非常丑陋凶狠,鼻吻比以凶猛残忍著称的虎鲨还要长还要尖。(《不屈的魔鬼鲨》载于《微型小说选刊》2011年第5期)

(11)第一次考试,他全班倒数第一,弟弟正数第一。父亲去开家长会,回来说了他两个字:“丢人。”(《亲情穿越千山万水》载于《微型小说选刊》2011年第9期)

5.反复。根据表达需要,重复使用同一语句,这样的修辞手法,叫做反复,又叫做复辞。运用反复修辞手法,能突出强化思想感情,分清层次脉络,增添旋律美,加强节奏感。例如:

(12)学都无关紧要,重要的是那个站到讲台上的人会不会是我?是我?不是我?不是我!是我!(《挑一个最适合的人》载于《微型小说选刊》2011年第2期)

三、中化

中化在语言中形成允中对称的一种修辞机制。中国传统思想主张中庸,人们在审美上注重对称,这反映在人们的语言表达中,就是追求趋中的整齐对称的语言形式。汉语中一些修辞格的形成和发展就是中化机制起的作用。

(一)对偶。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句或句子把字数相等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近的两个句子成双成对的排列在一起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义的修辞方式。对偶是汉语所特有的一种修辞方法,其蕴含的对称美学,更能反映汉民族文化的精华。例如:

(13)朋友们都劝我,不跑不送,原地不动,又跑又送,提拔重用。(《握手》载于《微型小说选刊》2011年第3期)

(二)回环

(14)大房子早已不复存在,去自己的出租屋,站在破旧的镜子前,不知道戏如人生,还是人生如戏。(《小三也有春天》载于《微型小说选刊》2011年第1期)

对偶与回环虽然是不同的修辞格,但是它们都是因中化机制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这一点是相同的。对偶是一种对称,两两相对的形式,是属于轴对称。回环也是一种对称,回旋往复的形式,是属于中心对称。轴对称,中心对称都是美的,它们都是因“中”而对称,都是因“中”而美丽。这反映在语言中,体现在修辞机制上就形成了中化机制。

四、隐化

隐化是形成语言表达隐含不露的一种修辞机制。中国人的语言表达,自古以来就将就含蓄,所谓“言近旨远”、“春秋笔法”、“言在意外”等等,都表明中国人这一语言风格。在修辞机制上,形成这样的语言风格必然是有一种修辞机制起了作用,我们姑且叫这种机制叫做隐化机制。

(一)借代。借代的形成和发展也有隐化机制在其中起作用的影子。

(15)别捧我了。要不是你拖着不办,还故意骑辆破车等他上门,他哪会出血?(《蜜蜜甜》载于《微型小说选刊》2011年第3期)

借代具有把话说得隐含不露这个特征,这说明修辞机制中确实存在着一种隐化机制。其实,隐化机制不仅仅包含借代这一个修辞格,在其他一些汉语的修辞格中也起作用。这一点说明,隐化机制是修辞的一种重要机制,汉语尤为如此。

五、余论

汉语修辞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虽然前文提出了几种修辞机制,并举例说明,但实际上一个修辞格的形成往往不止一种修辞机制在起作用,只是主次地位不同。比如在比拟中类化机制和喻化机制都起作用,但喻化机制起主要作用。又如夸张,强化机制和虚化机制都起作用,但从表达效果来看,显然是强化起了主要作用,从表达方式看,则是虚化机制起了作用,这两种机制难分主次。修辞机制的探索比语法化研究中实词虚化机制的探索或许更难一些。因为语法有较多形式上的依据,实词虚化可以从句法、语义、语用等层面来进行探索,而修辞是语言要素的综合运用,灵活大,注重的是修辞效果,相比较而言,形式上的依据少一些。况且汉语语法研究成果丰富而汉语修辞史的研究不能与之相比。在这样情况下,我们所做的探索只是初步的。

参考文献:

[1]沈家煊.实词虚化的机制[J].当代语言学,1998,(3).

[2]孙锡信.语法化机制谈赜[J].语言文字学,2003,(5).

[3]于广元.汉语修辞格发展史[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1).

[4]姚勤智.汉语修辞格的阐释与比[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8.

[5]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韩素素(1987-),女,汉族,山东菏泽人,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字学。

上一篇:机器翻译句法错误分析 下一篇:利用私有云技术管理校园网络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