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之管见

时间:2022-09-22 04:33:03

新课改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之管见

《语文课程标准》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纳入了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三种方式有机结合才真正的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到了一个新的认识水平上。新课标的研究依托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因此实践性和综合性成了语文改革的必由之路。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上推陈出新,课堂上灵活多样,打破“独霸讲台、只揽黑板”的陈规陋习,应融在学生中去各领“”。

一、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面对新的挑战,教师应该知道时展的日新月异对学习内容提出了不断更新的要求,也对学生的各方面素质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因此,在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彻底打破我讲你听、我教你学的陈旧的教学观念,要真正树立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教师要由指挥者变为指导者,要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实现与学生平等交往、平等对话的目的。

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和谐的氛围中,通过自己读书,自己体会来了解课文内容。教师的指导作用是潜移默化的――学生忽然间觉得自己把书读懂了,但没有觉得是教师在帮助自己,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曾说:“师生是平等的,求知不存在尊严,谁说得对,就听谁的,服从谁。”这就叫伙伴关系,这就叫合作关系,这就叫和谐发展。

只有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关系,学生才有可能愉快地学习,才有可能产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同时,教学不只是忠实的实施课程计划,而更是课程的创新与开发。

二、确立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思想

这里说的“全体”,是指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对于能否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可就不那么容易了。往往对学困生在考虑教学进度时因面对应试而顾此失彼。教师心中必须有整体意识,应该树立开放式的语文教学理念,培养所有学生的语文能力,使学生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也就是说,教学要面对每一个个体,把所有的学生都组织到课堂教学中来。在教改中,忍痛割爱,实现“五变”:变“同步教学”为“异步教学”;变“对偏常生存在的心理压力”为“教学的内驱力”;变“教学内容、方法、评价‘一刀切’”为“依据学情,因材施导”;变“只依靠少数优生的主体作用”为“调动全体学生在学习上的主体作用”,努力拓展教学信息量;变“死扣课本,生搬硬套”为“依据课标,联系学情,创设情境,激发学习气氛,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素质”。教学实践表明:“五变”对提高学生掌握和应用语言文字的素质,特别是对培养创新和实践能力是有效的。

三、师生共同提问,共同解答来完成课堂教学

新课标中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这是一项课堂改革的突破口,也是教学过程中的新举措。它使学生能自由、积极、灵活多渠道的锻炼能力,从而掌握知识。换而言之,教师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与能力,而不是一味的传授知识,也就是授之以“渔”,而不是给予“鱼”。例如,在学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时,师生先共同对“柳树”这个传统意象进行了分析:“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柳的谐音是“留”,是中国文化中传统的别离意象,古人早就有了折柳送别以表依恋与牵挂的习俗。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提出:这里的“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这样一个生动的比喻还有没有其他的意蕴?学生在充分诵读和讨论的基础上,做出了个性化的理解。有的认为那在风中舒展的纤细的枝条,让他回想起那些偎依在她的身边,宛若红袖添香伴读书的往昔。长长的柳枝所牵动的,不只是一种心绪,还是一串故事。这里,徐志摩的真正的情感,已不再仅仅停留在“蜜甜的忧愁”上了,试想,新婚而别,娇羞之后是多少的依恋与心酸。

四、巧妙点拨,引导多角度、多方位的思考问题

新课标的出台,新课程的实施,促使了语文试题的主观性、独创性、发展性。这就要求教师把教学活动的重点聚焦到学生的“学”上,完善人格,培养研究创新精神和格物致知的精神。

德国文化教育家斯普朗格曾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播已有的东西,而是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比如,在学习《迢迢牵牛星》时,学生提出了一个疑问:诗前两句说“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意为织女星和牵牛星相隔遥远,而为何后面又说“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如何理解这里远和近的矛盾?我抓住这个契机让学生谈自己的理解。有学生认为:两颗星相距的确很远,虽然因此而无法相见,但是两颗诚挚忠贞的爱心却始终相依相伴。“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所以在他们看来,这河汉也就“清且浅”了。而另外的同学却认为:那浅浅的天河,定然不甚宽广。可是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却不能骑着牛儿来往。咫尺之间,却无法倾诉衷肠,只能无言凝望,只能等待用一年守望一日的团圆。

总之,教育是任重而道远的,新课标刚刚启动,作为青年教师首先应适应课改,敢于自己创造新的教学方法,真正做到教学相长,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发学生封存的天资,放飞学生囚禁的情愫,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热爱语文,会学语文,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上一篇:家庭教育中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 下一篇:初中数学中的开放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