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古诗词的教学方法

时间:2022-09-22 04:23:03

浅谈高中古诗词的教学方法

古诗词是我国文学史的一颗璀璨明珠,学习古诗词能够熏陶学生的人文素养,同时也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内在品质。因此,古诗词的教学一直都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古诗词的学习现状并不理想,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仅仅是死记硬背,很多古诗词表达出来的意蕴和潜在的意境都被忽视了,甚至有很多学生在学完之后还不理解古诗词的意思,更谈不上赏析古诗词作品了。针对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下列方法。

一、 多诵读

虽然死记硬背是当前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一大问题,但是无法忽视的一点是古诗词的学习需要多诵读,多背诵。古人说:“熟读古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从这句话里我们就可以看出诵读对于古诗词学习的重要性。那么如何进行古诗词的诵读呢?

1.全身心地投入

古诗词的诵读学习不仅仅需要口的投入,还需要眼、心、耳的投入。因为在古诗词学习的过程中,听别人的吟诵也是一种学习,用眼睛观看相关的画面及视频也是一种学习,用心感受古诗词营造的意境更是一种学习。所以在古诗词的吟诵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促使学生的心、眼、口、耳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例如:学习岑参的《白雪送武判官归京》这首诗歌,教师就可以播放白雪飘飞的塞外之景给学生观看,然后在这样形象的画面感中让学生更好地领略诗歌展现出来的塞外场景,进而更好地理解诗歌。

当然进行诗歌的诵读学习,要全身心地投入,“耳”这一感觉器官尤其重要,所以笔者认为教师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播放一些音乐片段,在音乐的配合下,将诗歌和音乐融合到学生的心灵中。这样能够较好地培养学生对诗歌意境的探究。

2.重视诗歌的对仗和押韵

教材选编的古诗词都是名篇佳作,在遣词造句、用韵方面都非常的讲究。同时,古诗词本身所具备的对仗有序,平仄押韵读起来也是朗朗上口,很容易让学生在这种韵律的变化中激起对诗歌朗诵的兴趣。所以教师要在诗歌的朗诵教学开始之前就传授一定的平仄以及韵律知识给学生,这样就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朗诵的效果。

3.反复诵读体味意境

古诗词的美不仅表现在用词造句的音律美上,还体现在意境的创造上。古诗词中的意境需要用心来体味,同时也需要借助反复地诵读达到这一目标。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朗诵阅读教学时,可以教学生如何在朗诵中感受诗歌的意境。

二、因材施教

所谓因材施教,是指要依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即针对不同的学生要采取不一样的教学方法。有些接受能力好的学生教师要在课堂上调动其参与性,对一些接受能力相对弱一些的学生,则需要教师多给予他们鼓励,多给予他们一些肯定,多对他们进行有效地引导,进而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此外,笔者这里所讲的古诗词的“因材施教”还指针对不同的诗歌题材应该采取不同的诗歌教学方法。古诗词的主题很多,有送别友人的题材,有游子思乡的羁旅题材,有抒发爱国豪情的,还有壮志难酬的郁闷之情无处排遣的……这些别具特色的诗歌主题,因为其构思、抒情、遣词造句均不一样,所以就需要教师能够依据不同的题材采取不一样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够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进而帮助学生学好古诗词。

例如: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这首诗是一首思乡之作。“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针对这种思乡主题的古诗词,笔者认为背景介绍非常重要。因为学生只有清楚了诗歌的创作背景才能够更好地理解诗歌思乡的主旨。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是公元735年李白在游洛阳时作的,当时李白是客居洛城。诗人在深夜听到别人的笛声而想起了自己千里之外的家乡。在学生有了这个背景知识后,就能够比较好地进入到诗歌的意境当中,并且对诗歌中的曲、笛、琴、柳、情都有一个比较好的把握。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后人对这首歌的评价:“虽仅在尾处见一情字,但是篇目中处处含情,处处写情。”

总的来说,进行古诗词教学一定要注意针对不同题材的诗歌,采取不一样的教学方法,同时帮助学生理清古诗词发展的脉络,这有助于学生在以后的古诗词学习中准确地找到不同类型诗歌的不同分析方法。

三、重视意境教学

在古诗词教学中,很多学生能够较快地掌握诗歌的字句所表达的意思,但理解和把握住诗歌的意境却很困难。所以笔者认为要重视意境教学。进行意境教学,主要可以借助画面、声音等外在媒介来帮助学生营造出一个虚拟的意境以促进学生对意境的把握和理解。

例如,学商隐的《夜雨寄北》,教师可以找出有关巴山夜雨、窗前剪烛的画面,配上一些满是愁思的曲子来配合教学。在这样的组合下学生对诗歌中营造出来的直抒其情、直表其意却韵味悠远的情思会有切身的体会,然后再理解诗歌的意境就容易了。

高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是难点也是重点,以上方法只是笔者自己多年教学的一些总结。但任何一个好的教学方法都是从教学实践中获得的,所以只要语文教师能及时地从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就一定可以获得好的方法。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高级中学(225211)

上一篇:如何提高文言选读课的教学效果 下一篇:如何构建高效的作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