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教学应关注的要素

时间:2022-09-22 01:52:36

提高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教学应关注的要素

摘 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初中思想品德学科存在着教学目标不够明确,过于死板,教学过程中强行“灌”,课堂教学较乏味,多媒体利用不够合理,过于滥用等状况,针对此状况,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教学目标要灵活,教学过程中要疏导,课堂教学要“趣味”,多媒体教学要“巧妙”等教学经验。

关键词:灵活;死板;疏导;强灌;趣味;乏味;巧妙;滥用。

引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中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目标也日益明显,为此,作为新课标下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也必须与时俱进,及时转变教学观念,更新不适应教学的教学方式,不断注重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艺术。

为实现更好的教学目标,作为战斗在教育一线的教师就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把握好“四要”和“四忌”。

第一、教育目标要“明确、灵活、”,忌“死板”

新课改下的教学目标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具体反映,是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确定的主要依据,是一切教学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它对整个课堂教学过程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调控作用,由此,教学目标的确定是否科学、规范、合理,直接影响着整个课程教学的成败,所以,教学目标要明确,要“灵活”,就需要教学目标能充分体现整个知识体系的整体性、层次性、主体性和生成性,就是要将知识技能、情感三维目标紧密结合起来,在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能力的提高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教学目标忌“死板”,即:在教学目标的确定和实施中,切忌目标单一、机械盲目,对知识点的教学切忌生搬硬套式抄袭,切忌教学目标过大过宽,知识体系忌笼统模糊,忌对学生的指引仅停留在认识的浅层间,忽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人文关怀,忌教学处在肤浅、低效和失控的状态。

第二、教学过程要“疏导”,忌“强灌”。

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不再是被动地学习,是知识的容器,而是学习的主人和主体,他们渴望在学校学习知识不是强制的、被动的,而是希望在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氛围下,主动感悟熏陶的过程和获得知识的快乐、希望。其认识的深化,情感的升华,思想的拓展,学法的领悟都不再靠教师的强行灌输。因此,思品课教师要认识到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不再是传统教学中的“演员”与“观众”的关系,而应是新素质教育下的“导游”与“游客”的关系,教师的作用不再是灌知识的作用,而应是引导、组织和协调作用,对于知识海洋中的无限风光还得由学生自己结合领略、感悟和欣赏,在充当“导游”作用时,教师要点拔学生让自己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通过教师驾驭课堂和知识而创设的问题情境,由浅入深,循循善诱,诱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对知识的好奇和求知欲,提高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八年级上册第二课《家庭剧场》中谈到家庭冲突时,许多学生对家庭中与父母的矛盾归结为父母对自己的不理解,更多的是对父母的埋怨,而不会多站在父母的角度考虑问题,因此,针对此问题,在教学中,我利用已有的素材对学生进行引导和疏导。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中忌“强灌”,即在教学中切忌教学方法单一,把学生当成学习的机器,采用“填鸭式”教学,通过满堂灌,占时间,做习题,车轮战术等方式,让学生被动获得知识,最后的结果是教师筋疲力尽,学生疲惫不堪,教与学的成效一般。

第三、课堂教学要“趣味”,忌“乏味”。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老师”,也是学生学习的兴奋剂,初中思品课的教学内容太多平淡无奇,枯燥无味,条理不够清晰,学生缺乏好奇心和求知欲,甚至在课堂上许多学生昏昏欲睡,这些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运用灵活有趣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案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种情况之下,教师就需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将一些名人轶事、幽默笑话、时事政治、法制热点等穿播于教学内容之中,辅之于生动,幽默的语言,将课堂组织得生动生趣,如:在八年级思品上册第六课的男、女有别教学中,为让男生、女生明确之间的差别,我利用教师教学用书中的男生最欣赏的女生类别和女生最欣赏的男生类别进行引导,引起男、女生的兴趣,也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课堂有趣味,忌乏味,即切忌教师在课堂上照本宣科,语调平淡生硬,表情单一,课堂气氛沉闷,教学缺乏激情,忌教师批评多,鼓励少。结果教师教得累,学生听得烦,课堂枯燥乏味,学生昏昏欲睡。

第四、多媒体使用要“巧、妙”,忌“滥用”。

多媒体作为现代教学的必备工具,对教学的辅助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它不仅以它图文并茂、动静结合之表现形式的吸引着学生,同时,它还能使教学的信息量增大,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的参与能力,如:在七年级的上册第八课《神奇的生命世界》,为使学生对多姿多彩的生命世界有个感观的认识中,我利用课余时间制作了丰富多彩的动物、植物及与人类和谐共生课件,让学生在五彩斑斓的多媒体课件中,感知了生命的多样性和奇特性,课后,许多同学在交流中感触很深,正是多媒体的感知认识,让他们对世界上的生命多了一份敬畏之心,但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要十分注意其使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使用得当,会起到雪中送炭、锦上添花的效果,反之,就可能是画蛇添足,适得其反。

同时,对多媒体的使用忌“滥用”即切忌:课件粗制滥造,只追求表层上的新颖、花哨,随意挪用别人的课件,课堂成为追随潮流的放映厅,教师变成“播映员”,学生变成“观看者”,课堂,学生除了好看、好玩之外,一无所知、一无所获。

参考文献:

[1] 叶澜,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J]教育研究.2002.5

上一篇:彝区农村中学生思想品德的有效教学 下一篇:浅谈中学生英语文化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