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用阻力泳装的效果研究和评价

时间:2022-09-22 01:26:25

训练用阻力泳装的效果研究和评价

摘要:为研制新型的阻力服装,探讨水中阻力衣的训练效果,评价水中阻力衣的力量训练方法,为水中阻力衣力量训练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本文采用文献资料、实验法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通过对三名男子游泳运动员在不穿阻力衣和穿不同型号的阻力衣两种不同情况下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阻力衣的阻力兜全身分布比较均匀,与以往的阻力衣和其他阻力装置有了较大的改进,尤其运动员穿阻力衣游进,不破坏运动员的技术动作,运动员在中袋和小袋阻力衣的游进技术节奏与比赛专项技术节奏比较接近,有利于专项的速度力量的提高。

关键词:游泳阻力衣;研制;效果评价;力量训练

中图分类号:G804.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8)01-0058-03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Resistant Swimming Suit for Training

LI Wenjing1, DUAN Ruolan1, FU Jiquan2

(1.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 2.Beijing Institute of Clothing Technology, Beijing 100029, China)

Abstract: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help produce new resistant swimming suit, 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resistant swimming suit, to evaluate the resistant swimming suit method, and to develop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arguments for resistant swimming suit training. The research employed methods of documentation, experiment, statistics to analyze the difference in different situation of unresistant suit and different styles of resistant suit on three male athlet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qually distributed resistant bags, which is a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from the past, give athletes more advanced training. This is because that when swimming, the resistant suit does not intervene the technical action of the athlete. In addition, athletes wearing suits with middlebags or smallbags have the similar technical rhythm as the race rhythm. The new resistant suit is beneficial for the improvement of power for athletes.

Key words: swimming resistant suit;developing;effectiveness evaluation;strength training

目前,世界游泳运动水平整体有了显著地提高,各国游泳运动员的成绩也日趋接近,竞争十分激烈。在成绩迅速提高的诸因素中,肌肉力量的作用较为突出。因此,各国教练员和科研人员都在不断寻求有效的训练方法和手段,用以提高力量训练效益,研制专门的水上训练器材以发展运动员的专项力量,提高他们的比赛成绩。本文研究的目的是,研制新型的阻力服装,探讨水中阻力衣的训练效果,评价水中阻力衣的力量训练方法,为水中阻力衣力量训练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为游泳运动员水上力量训练提供新的手段。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男子游泳运动员3人,一级运动员。

1.2研究方法实验内容:采用4×50 m 蝶泳、仰泳、蛙泳、爬泳全力游,每组包干时间2 min30 s。同样的测试内容分为两次,第一次是在没有阻力衣的情况下完成;第二次是在穿阻力衣的情况下进行,两次测试隔日进行,都在下午的三点进行。

说明:1号队员穿大号阻力泳装(A)、2号队员穿中号阻力泳装(B)、3号队员小号阻力泳装(C)。

具体实验步骤:

首先,测每个队员实验前的安静心率,然后向运动员介绍RPE运动员的主观运动感觉特征量表的测试方法,然后运动员下水进行15 min的准备活动。

其次,准备活动结束后,运动员采取蹬边出发的形式,每组到边后测50 m的完成成绩和10 s的即刻心率,并且及时向运动员询问主观运动感觉特征,将结果填入RPE量表中,然后依次采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其他三组的测试,最后一组测试完后测即刻、3 min、5 min、7 min和10 min四个点的心率和和对应的血乳酸。

最后,完成最后一组测试后的半小时测一个CK和隔日清晨再测一个CK。

检测项目:

血乳酸和心率;30 min后和第二日清晨的CK值;运动员的主观运动感觉特征;50 m负重全力游的成绩;水下摄像使用SONEP9进行技术观察。

2 结果与分析

2.1各种水中力量练习方法手段对比游泳项目从悉尼奥运会大量的世界纪录被打破后,游泳运动成绩的提高进入了一个新的跃进期。其中的缘由,既有技术、训练理论的进步,更有大量的科技产品的使用和先进的训练器材的研制生产有关。其中关于水中力量训练方法手段的研究,更是百花齐放。

大家重视水中力量训练,是因为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前苏联科研人员就发现,在陆上进行的力量训练,无论怎样模仿游泳技术动作,但做出的肌电图没有一种能够与水中游泳技术相似。游泳运动员发展专项力量,虽然在陆上进行有见效快的优点,但是,如何把陆上力量转换成水中的力量又成了难题。人们又转而研究水中的力量训练方法。

水中的力量训练,以游速划分,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采用高于游速的方法,提高动作频率、动作速度。一般采用拖拽的方法顺势牵引运动员,以高于游泳比赛的速度完成。由于外力大大超过运动员的本身力量,所提高的专项力量有一定的局限。

第二类是以慢于比赛速度完成。在运动员的腰间系上橡皮拉力或者拖拉固定的重物的方法增加阻力,以提高运动员的力量。此类练习的优点是可以人为的加大负重量,但是由于器材的限制,人们无法完成比赛距离,仅能在25 m左右的范围内使用。

第三类是在专门的槽中进行,采用变换流速的方法增加负荷。此种方法最能够结合比赛的需求提高专项力量,但是由于上千万的造价和使用费用高昂,很难普及与推广。

水中的力量练习以训练方法分类,一种是独立使用,专门进行的力量练习,例如牵引和拖拽方法;另外一种就是结合训练进行,以加大运动员的肢体面积和附加重物,增加阻力,达到提高力量的目的。例如划手掌、脚蹼、阻力圈、阻力板、阻力伞,甚至穿着衣服游泳等等。这些方法对于提高游泳运动员的专项力量是有效的,但是很难确定到底采用多大的负荷为宜。过大的划手掌会加大肩部的负荷,造成肩部的损伤,以至于影响运动员的运动生命。

这些方法,身体的倾斜角度大,身体平衡容易遭到破坏(图1),发力点及动作节奏产生变化,最终虽然运动员的力量得到了提高,但是技术却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因此,以上的力量训练方法,利弊均有,都是不能两全的方法。

游泳阻力衣的研制,足可以解决游泳运动员提高力量的需要,又可以避免上述方法的弊端。

2.2游泳阻力衣的设计理念本文所研制的阻力衣是根据运动员的身材量身订做的,它的阻力来源于全身分布均匀的一百多个小布兜,可根据运动员的所需要的不同训练目的来设计阻力衣的布兜大小,以达到科学的阻力系数;同时与传统的阻力练习方法比较,阻力分布比较均匀,不易影响运动员的身体平衡和正确的动作技术,对运动员的水上专项能力的刺激比较全面。

在大腿的内侧和身体的两侧没有加装阻力袋(图2),可以避免技术动作受到妨碍和减少身体转动时的阻力。

2.3游泳阻力衣的试验效果

2.3.1游泳阻力衣负荷为了寻找合理的负荷,设计了大、中、小三种口袋的游泳阻力衣,根据计算结果,每件阻力服增加的总阻力(表1)。

2.3.2游泳阻力衣的实际运用大袋(A)负荷较重,比无着装的情况下阻力增加30%~46%,费力感明显,动作连续性差,比较适用于短于50 m距离的力量训练中,对于运动员的力量和速度练习提高有显著的效果。

中袋(B)负荷中等,比无着装的情况下阻力增加12%~19%,技术动作连续性较好,与无阻力衣相比技术动作无差异,有较好的力量训练效果,可以进行较大数量的训练。建议采用中、短距离进行训练。

小袋(C)负荷较轻,适用于比赛前使用。

从表2的结果来看,第一次测试(不着装)与第二次测试运动员的感觉有明显的差异,说明着阻力衣有明显的增加负荷的效果。在4种姿势技术中,自由泳和仰泳被称为长轴泳式,在游进中身体的上下起伏幅度较小。蝶泳和蛙泳被称为短轴泳式,蝶泳与蛙泳由于身体起伏较大,腿部浸入水中较深,负荷也随之加大,运动员均感觉费力,腿部沉重。因此运动员感觉长轴泳式比短轴泳式的感觉轻松。经过实际使用,运动员感觉“可以很容易达到比赛最后体力最差时在水中的感觉。可以提高水中力量”。

穿游泳阻力衣,还有利于改进长轴泳式躯干转动技术。在转动的过程中,如果运动员身体转动较小,会感觉阻力大。反之运动员的躯干转动较大,则运动员明显感到阻力减少。可以给与运动员明显的提示。

从表2中还可以看到,在无阻力状态下,不同泳式主观用力感觉程度在9~13之间。而在穿阻力衣的状态下不同泳式主观用力感觉程度在11~20之间,运动员感觉非常费力。四种姿势主观用力感觉程度与完成成绩相似。从完成成绩(表3)也体现出了这一点,A阻力衣四种姿势平均相差13.97 s,B阻力衣四种姿势平均相差13.02 s,C阻力衣四种姿势平均相差3.65 s。而且负荷后即刻心率均在28~31/10 s之间,没有差别。

通过对不穿阻力衣和穿阻力衣两种情况前后的分析,每名运动员的完成成绩和最高血乳酸水平有了较大地变化,其中从四种姿势的平均完成成绩来分析,A下降45%,B下降39%、C下降12%。血乳酸分别下降26%、51%和23%。其中血乳酸的下降大大小于完成成绩,对于肌肉的刺激较深,从负荷半个小时后和第二天清晨的CK检查中也有相同的表现。

穿阻力衣进行游泳训练的运动员,心率相对较高,并且恢复心率相对较慢,血乳酸也同样出现恢复相对较慢的情况。

3 结论

1) 阻力衣的阻力兜全身分布比较均匀,与以往的阻力衣和其他阻力装置有了较大的改进,尤其运动员着阻力衣游进,不破坏运动员的技术动作,运动员在中袋(B)和小袋(C)阻力衣的游进技术节奏与比赛专项技术节奏比较接近,有利于专项的速度力量的提高。

2) 大袋(A)负荷较重,比较适用于短于50米距离的力量训练中,对于运动员的力量和速度练习提高有显著的效果。中袋(B)负荷中等,有较好的力量训练效果,可以进行较大数量的训练。建议采用中、短距离进行训练。小袋(D)负荷较轻,适用于比赛前使用。

参考文献:

[1] 仇加勇.水中移动式牵引力量训练对提高短距离自由泳速度的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1996,68(1):11-13.

[2] 粱锡华,等.不同力量训练对不同距离游泳运动员运动能力的影响[J].湖北体育科技,1997,29(3):29-34.

[3] 孙家林,等.游泳运动员下肢力量训练器械的研制[J].机械,2001,28(5):56-57.

[4] 李新,等.评价游泳运动员力量训练新手段初探[J].中国体育科技,2000,36(2):45-47.

上一篇:二千年初安徽省多数运动员膳食营养供给状况调... 下一篇:奥运优秀运动员科学选材评价系统软件的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