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生课余时间利用情况调查

时间:2022-09-22 01:11:27

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生课余时间利用情况调查

【摘 要】本文以福建龙岩市小学生和家长为样本,调查了学生课余时间的利用情况。结果发现,当前小学生课余时间利用的满意度水平较低,学校、教师和家长应在学生课余时间利用的引导上发挥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生 课余时间 利用

【中图分类号】G6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19-0115-02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课余可供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明显增多,这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契机。但是,学生课余时间的利用质量究竟如何?为了了解这个问题,我们选取了福建省龙岩市小学生和家长作为样本,就小学生课余时间利用情况进行了调查。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法、文献法和访谈法。在问卷调查方面,采用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向小学生和家长发放问卷(表1)。共发放学生问卷1700份,回收有效问卷1621份(郊区学校占25%);发放家长问卷950份,回收有效问卷896份(郊区学校占20%)。

一 小学生课余时间的调查

学生回答“放学后有多少时间可以自由支配(除去睡觉时间)”时,回答“小于1小时”的有502人,回答“1~3小时”的有813人,“回答3~5小时”的有211人,回答“大于5小时”的有84人。经过SPSS19.0软件分析处理后,得到生均课余可利用时间为1.72h。同题也设置在家长问卷中,经统计,家长认为孩子的平均可自由支配时间为2.00h。

进一步分析发现,学生所处区位、年级和性别的不同与课余可自由支配时间的长短没有显著关系。但是,年级不同的学生在回答“你对自己的课余时间安排是否满意”时有显著差异。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sig.值为0.036,Pearson相关系数为0.045。表示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对自身课余时间利用满意度在下降。

二 小学生课余时间利用情况

1.整体概述

在调查学生“你放学后的课余时间主要做什么”时,除完成作业、发展兴趣特长外,回答人数在前三位的选项依次为“看课外书”(55.0%),“娱乐性活动”(44.0%)以及“体育锻炼”(44.2%)。同题询问家长时,家长认为孩子课余主要活动是“娱乐性活动”(64.8%),“看课外书”(51.3%)以及“体育锻炼”(25.8%)。

调查发现,家长易将孩子的课余活动简单理解为“娱乐性活动”。这显示家长和学生对学生课余时间活动项目理解上有分歧。除了学生主体和家长主体不同外,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前学生和家长之间沟通不足的问题。因此,许多家长常常要求孩子在外玩耍时间不能过长,而没有认识到孩子的“体育锻炼”是课余时间利用的需求。

针对排名前三位次的学生课余时间利用项目“完成家庭作业”“发展兴趣特长”和“娱乐性活动”,下面逐一进行针对性的分析。

2.完成家庭作业

学生回答“你每天花多少时间完成作业”时,有263人选择“小于半小时”,有836人选择“0.5~1小时”,有436人选择“1~2小时”,有78人选择“大于2小时”。统计后得到小学生的平均作业完成需时为0.8h。

调查发现,学生所处年级和完成作业所需时间呈显著相关关系。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sig.值为0.00,Pearson相关系数为0.176。表明随着学生年级的增长,学生课业负担明显加重。另一方面,家长回答“老师布置的作业量是否合理”时,随着学生学段的增长,平均得分逐渐提高,这从一个侧面体现出随着年级增加,教师安排的学生作业量也在增加,见表2。

教育部规定,中低学段生每天作业量应在30分钟之内完成,中高学段在60分钟内完成。以上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减负”工作的实施,作业量已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就学生课余时间利用而言,家庭作业仍占最大比重,这能显著说明教师在引导学生课余时间的利用时仍然主要依靠家庭作业,并没有完全达到“减负”的效果。

调查显示,教师仍主要依靠家庭作业作为引导学生课余时间利用的主要手段。尤其在低年级学段,应当减少作业量的布置,通过开展“家长学校”的方式促进学生在家庭时间利用,适当情况下可以开展“亲子共读好书”活动,“亲子绘画”活动以及“亲子手工制作”活动等。亲子活动寓教于乐,寓知识于游戏中,同时开发孩子的智力,提高其动手能力、反应力、创造力,使孩子能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丰富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段学生的课余生活。

3.发展兴趣特长

在询问学生“你有几项兴趣爱好”时,有1618人回答。回答“一项”的占21.6%,回答四项以下的占75.17%。答案明显集中于前端,见图3。

在学生兴趣爱好的发展方面,我们选取学生自身兴趣爱好和家长所希望的学生兴趣爱好为切入点进行观测。家长回答“您是否清楚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时,有87.1%的家长对此选择了“清楚了解”或“基本了解”,只有12.9%的家长对此选择了“不了解”或“说不清楚”。然而,在学生回答“当父母要你学一些你不感兴趣的特长你会怎么做”时,有95.8%的学生回答“会去被迫接受”或“反正是为父母学,会去学”,只有4.2%的学生回答“和父母沟通,不去学习”。

以上调查结果充分显示,当前学生和学生家长之间沟通尚不充分。家长是否清楚地了解学生对兴趣爱好的真实想法也应该受到质疑。尤为重要的是,大部分学生无法拒绝自己不喜欢的特长项目,绝大部分学生也迫于无奈接受这些兴趣项目。这一调查结果也说明,作为教育者,不能代替学生进行选择,要尊重学生的选择,并加以合理引导,而不是全权代办。

4.上网娱乐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统计得出学生平均上网时间为1h。在具体考查学生所在年级与平均上网时间时发现其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sig.值为0.000,Pearson相关系数为0.235。这表示学生平均每日上网时长随年级的增长而增加。

在前期调查中我们收集了学生上网所进行的主要活动方向,并在问卷上标示了这六个方向,询问小学生最经常进行的活动(可多选),回答人数从高到低依次为“看电影、听音乐”(58.7%)、“QQ聊天”(51.5%)、“玩电子游戏”(47.7%)、“辅助学习”(37.9%)、“看漫画、读小说”(20.1%)、“看新闻”(15.6%)以及“其他项目”(11.9%)。

上一篇:高职院校电工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改革探究 下一篇:高校档案利用工作的变化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