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X线和CT的临床表现区别

时间:2022-09-22 12:56:21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X线和CT的临床表现区别

摘要:目的:探讨X线与CT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诊断中的区别。方法:随机选取120例患有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患儿并平均分为两组,研究组60例患儿采用X线进行检查,对照组60例患儿采用CT进行检查,对两组患儿的X线以及CT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患儿X线检查对于小儿肺炎支原体的确诊率为90%,对照组患者CT检查的确诊率为85%,两组患儿检查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X线;CT;影像学检查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属于呼吸道系统的常见疾病,在儿童各年龄段均有发生且发病率较高。通过对大量的临床资料研究表明,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在小儿呼吸道系统疾病当中的比例为30%以上,已经成为患儿临床当中的主要疾病之一[1]。本次研究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症状表现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探讨与分析,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120例患有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患儿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儿79例,女性患儿41例,年龄范围在2-1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9±1.5岁。将所有患儿平均分为两组,研究组影像学方面采用X线检查,对照组影像学方面采用CT检查,两组患儿从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进行对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1.2临床症状

115例患儿临床症状表现为咳嗽,其中痉挛性咳嗽28例,间断性剧烈咳嗽69例。另外,97例患儿有发热的症状,5例表现为发绀,29例表现为喘息情况严重或呼吸困难,101例肺部可闻明显啰音。

1.3实验室检验

120例患儿的血MP-IgM检验结果均呈阳性,对纯化蛋白进行衍生物试验的结果均呈阴性,血常规检验方面,10例患儿白细胞明显增加,6例患儿白细胞减少,19例患儿G-反应蛋白增加,11例患儿肝功能转氨酶增加,1例心肌酶谱增高,3例尿常规检验出现异常。痰培养结果表明,3例大肠埃希菌,9例克雷伯菌,1例铜绿假单胞菌以及1例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沙眼衣原体以及腺病毒进行IgM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1.4影像学检查

研究组采用X线胸片进行影像学检查,结果为:22例点片状或斑片状影,5例片状影伴有云雾状渗出影,3例弥漫网状伴有结节侵润影,7例肺门周围发现模糊且粗糙的条索状影,5例呈云雾状肺侵润影,7例双肺纹理模糊程度增加,10例患儿影像正常,1例患儿发现大叶性肺炎实变状影。

对照组采用CT进行影像学检查,结果为:19例肺门周围发现侵润伴有淋巴结肿大的情况,4例胸腔内发现积液,5例网格状影响,7例肺纹理模糊程度增加,2例肺部实变情况呈斑片状。

1.5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治疗方法相同,均为入院后进行各项常规检查,根据结果进行用药治疗。药物选择方面,采用阿奇霉素进行静脉滴注,药物剂量为10mg/(kg·d),对患儿连续应用5d,或采用红霉素进行静脉滴注,药物剂量为20-40mg/(kg·d),连续应用10-15d,一个疗程后对患儿进行X线胸片以及CT的复查。患儿出院后追加阿奇霉素的口服用药,剂量为10mg/(kg·d),1次/d,连用2-3周且每周连用3d。对于具有合并症状且损害其他器官的患儿进行针对性的支持治疗,对转氨酶升高的患儿给予维生素C与葡醛内酯的药物支持;对心肌障碍的患儿给予维生素C与磷酸果糖;对泌尿系统受阻的患儿进行维生素B、C的输液补充;对药物过敏或感染且症状较为明显的患儿进行糖皮质激素或丙种球蛋白的支持治疗[2]。

1.6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检验,P

2结果

本组120例患儿均得到了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对症治疗,治愈105例,其余15例病情好转后自动出院,治疗有效率达到了100%。在影像学确诊方面,研究组60例患者确诊率较高,影像学表现较为显著,能够准确提供临床诊断的有效参考资料,确诊例数为50例,诊断准确率为83.33%;对照组采用CT进行影像学检查,准确度一般,对个别病例及个别情况无法准确鉴别,本次研究当中的确诊例数为37例,诊断准确率为61.67%。将两组患者的影像学检查确诊率进行对照比较,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肺炎支原体属于病源微生物的一种,介于病毒与细菌之间,在儿童呼吸道疾病的感染当中为主要且常见的病原体之一,主要传播方式为通过空气中的飞沫进入呼吸道以后进行感染与传播,在幼儿园、学校等人口较为密集区域较易受到感染[3]。传统临床采用X线诊断方式较多,主要通过对患儿肺部阴影、纹理情况,以及间质浸润情况的判断,对是否发生MPP作出判断,较之临床显性的表现特征更具诊断价值[2]。近些年CT在MPP的诊断中应用逐步广泛,且也显示出显著的应用效果,同X线检查方式,可对是否发生MPP做出较准确的诊断。

两种诊断方式对小儿MPP诊断的临床具体表现如下:(1)腺泡实变影。X线:多见于肺门与近心部位,呈现为小斑片状,密度比较高;CT:呈现为斑片状,节段状分布,边缘较模糊,密度高。(2)腺泡斑片影。X线:多见于双肺下叶,多发状,边缘模糊,密度高,部分患者表现为大片影;CT:一般见于肺部下叶,边界多数模糊,密度高,高密度影内有支气管气相影。(3)腺泡结节影。X线:多见于肺门周边,小结节状影,沿肺部纹理走向,边缘不清;CT:两肺部均可见,直径一般在1cm以下,边界少数较清[3]。(4)间质浸润病变。X线:主要见于心外缘与肺内带,边缘不清,且肺纹理增粗和增多。CT:支气管壁以及支气管上的血管束分别增厚和增粗,肺门影出现增大。(5)肺纹理增粗。在X线检查中一般显示更为明显,表现为双肺的纹理明显增多且增粗,少数患者的肺门外同时出现索条影。(6)胸腔积液。在CT检查中显示更为明显。一般积液量较少,且胸膜会出现明显的增厚。

在本次研究当中,采用了影像学检查当中的X线以及CT进行了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初步检查,研究组采用X线检查,60例患儿中确诊50例,诊断准确率为83.33%;对照组采用CT检查,60例患儿中确诊37例,诊断准确率为61.67%。对比结果表明X线检查能够更加有效地发现患儿的病变情况,能够作为临床诊断的准确参考依据,另外要加强此类疾病与原发性肺结核、结核胸腔积液等情况的鉴别,及时进行对症的药物治疗,加强患儿的环境监控,避免多次感染造成其他类型疾病的合并症状,减少患儿及其家属身心上的痛苦。

参考文献:

[1]耿凌云,陈慧中,黄荣研.不同年龄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征[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8,23(22):1788-1789.

[2]池新红.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诊治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9):52-53.

[3]田喜军,丛力宁,杨娅丽.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X线影像学与临床特点分析[J].河北医药,2010,32(17):2408.

上一篇:似妻似妾的生活 何时能结束 下一篇:彩超对颈动脉粥样硬化高发人群检测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