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超对颈动脉粥样硬化高发人群检测的临床价值探讨

时间:2022-07-06 03:44:54

彩超对颈动脉粥样硬化高发人群检测的临床价值探讨

摘要:目的 研究多普勒彩色超声对颈动脉粥样硬化高发人群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从2011年11月~2012年10月这一时间段内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颈动脉粥样硬化高发患者中抽取80例并选择同一时期内来我院体检的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将80例颈动脉高发患者划分为观察组,将80例健康体检者划分为对照组,分别标记为A组与B组。对两组成员均采用多普勒彩色超声仪器检查颈部动脉,选择两组成员的彩超检查结果、血流参数结果作为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成员的颈动脉狭窄程度,采用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得到的结果差异以P

关键词:彩超;颈动脉粥样硬化;临床价值

作为一种普遍的心血管疾病影响和诱发因素,动脉粥样硬化性变化成为了国内外共同关心的一个医学问题。据我国卫生部调查显示,2012年我国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达到2亿,其中大多数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改变[1]。在我国,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高发群体的数量正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这是由于经济发展,现代社会压力大,大多数人主观上缺乏自我保健意识,无暇顾及健康问题,不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少动多吃,对相关医学知识本身不具有充分的认识和重视造成的。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还会导致各种心血管系统疾病,如冠心病、脑血管病等,从而使得人们的生活质量大打折扣。基于此,文章选取了8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和80例健康体检者并对其展开研究,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从2011年11月~2012年10月这一时间段内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颈动脉粥样硬化高发患者中抽取80例并选择同一时期内来我院体检的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将80例颈动脉高发患者划分为观察组,将80例健康体检者划分为对照组,分别标记为A组与B组。A组成员中年龄最小的38岁,年龄最大的83岁,平均年龄63.2±4.7岁,其中,男性44例,女性36例;A组80例患者均符合临床上对各类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标准,基础疾病情况:高血压18例,冠状动脉性心脏病20例,高血脂22例,脑梗死20例;该组患者的病程从8个月~6.5年不等,平均病程3.7±1.2年。B组80例成员均为健康体检者,年龄范围均在40~85岁之间,平均年龄62.7±4.9岁,其中,男性42例,女性38例。选取标准:(1)两组成员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经统计学处理后无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2)两组成员均未患有影响本次研究结果的其他重大系统或器官疾病;(3)两组观察对象的精神意识均正常;(4)两组观察对象均接受本次研究的试验方法,且均签署知情协议书。

1.2 方法

对所选取的两组观察对象均采用多普勒彩色超声仪器检查颈部动脉,彩超一起选择型号为SSI-6000的多普勒彩色超声检测仪器,选择宽频探头并将探头的频率调节为3~12MHz范围内[2]。对彩超检查仪器的参数设定完成后,使被检测者取仰卧位,将探头放置在受检者的经总动脉处,沿其动脉走向进行纵切面扫描检查。检查过程中要测量受检者的颈总动脉内膜到中膜间距离(IMT),同时记录受检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产生情况和程度[3]。之后利用多普勒彩色超声仪器的显像技术,调整取样容积至最优部位,使超声波束与受检者的血液流动方向所呈的角度低于60°,对受检者的颈动脉血流参数进行测量,包括舒张期末期最小血流速度(EDV)、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血流阻力指数(RI)、血流灌注指数(PI)等值的测量[4]。

1.3 观察指标

选择两组成员的彩超检查结果、血流参数结果作为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成员的颈动脉狭窄程度[5]。彩超检查结果应包含受检者的颈总动脉内膜到中膜间距离(IMT)以及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概率。血流参数结果以受检者的下述几项检查内容的平均值为判定指标,分别是舒张期末期最小血流速度(EDV)、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血流阻力指数(RI)、血流灌注指数(PI)[6]。颈动脉狭窄程度的计算方法是根据患者颈动脉血液流动量减少所占的百分比例将其颈动脉狭窄程度分为轻度狭窄、中度狭窄以及重度狭窄三个等级,具体划分标准如下:(1)轻度狭窄:受检者颈动脉血流量减少所占的百分比在50%以下,且受检者的颈动脉狭窄部位的PSV值在125cm/s以下;(2)中度狭窄:受检者颈动脉血流量减少所占的百分比在50%以上、70%以下,同时受检者的颈动脉狭窄部位的PSV值在125~230cm/s的范围之间;(3)重度狭窄:受检者颈动脉血流量减少所占的百分比在70%以上,同时其颈动脉狭窄部位的PSV值在230cm/s以上。

1.4 统计学分析

根据所选取的两组观察对象的研究情况,对比上述患者的相关观察判定指标,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采用X2和t值进行检验,对比两组患者指标的差异情况,具有明显差异性,则统计学有意义(P

2. 结果

2.1 彩色超声检查结果

通过对两组观察对象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查仪器进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测后,两组成员的彩超结果如表1中所示。

通过对表1的分析可知,A组患者的IMT以及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均比B组体检者高,经统计学处理后,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血流参数检查结果

两组成员的血流参数结果如表2所示。

3. 讨论

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改善,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人体各系统或器官的发病率在近年来逐渐升高。在人们的好发疾病当中,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在近几年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而造成人们产生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因素当中,颈部动脉发生粥样斑块硬化这一原因所起到的影响作用最大。为了降低现代人们发生心血管疾病的概率,对该类疾病的主要诱发因素及时诊断和避免其进一步发展十分必要。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应用,临床上对于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检测方法也越来越先进,受检者的粥样斑块检出率也随之提升。就目前医疗技术水平而言,在临床上常用的颈部动脉粥样检测手段是彩色超声检查。

在临床上,在应用彩色超声检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之前的主要检测手段是普通超声检查或者血管造影方法,前者具有误差大的缺点,而后者的精准性虽高但具有创伤性,因此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都逐渐被淘汰。彩色超声检查中,颈动脉内膜与中膜之间的厚度(IMT)是反应受检者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指标之一,对于预防受检者进一步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有着重要的意义,这是由于受检者IMT的改变要比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时间更早。同时,彩色超声检查能够有效、精准地对IMT的值和变化范围进行检测,从而避免存在着动脉粥样硬化的受检者进一步发展成心血管疾病的可能。

彩色超声检查除了对受检者的IMT值的测量较为敏感和准确之外,还能较为精准地反应受检者颈动脉血流指标,对受检者的 PSV、EDV、RI、PI等指标能准确的测量出来,同时还能动态的反应受检者的血流速度变化情况。由此可见,彩色超声检查手段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改良了普通超声检查方法的不足和局限,较为准确地测量和评估受检者IMT的水平,还为受检者减轻了因传统血管造影而带来的生理伤害。

综上所述,彩色超声检查应用于颈动脉粥样硬化高发人群中具有精准性高、无创性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使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吴莉娟. 高频彩超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价值[J]. 海南医学. 2013,08(30):231-233

[2] 宋涛,陈颖.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价值[J]. 中国医药指南. 2013,06(30):247-249

[3] 徐其国. 彩超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价值分析[J]. 中外医学研究. 2011,05(15):207-209

[4] 李庆芬,张玉梅,赵丽雅,苏博,赵雅玲,田清涞. 彩色超声心动图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价值[J].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2013,02(28):277-279

[5] 梁娜,冯华,王付发.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价值[J]. 广西医学. 2010,12(15):199-201

[6] 傅民,方建华. 高频彩超在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内膜厚度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07(10):174-176

上一篇: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X线和CT的临床表现区别 下一篇:针灸推拿治疗腰间盘突出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