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作文的生活情结

时间:2022-09-21 11:57:06

浅谈小学作文的生活情结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郭沫若也讲过,习作就要“写尔所知”。脱离学生生活实际、认知结构、语言水平,对小学生习作统得过死,提出过高、过难、过急的要求,其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小学习作教学应该贴近儿童生活实际,关注儿童精神生活,让作文的过程成为真实的、快乐的、自由的生命之旅。有了丰富的生活体验,就有了真实的生活感受,这样的作文才是有血有肉的,生动形象的。

1走进生活,丰富素材库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地流个不停。”我们要注重把学生的目光引向自然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指导学生做积累素材的有心人。

1.1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作文教学中的即兴观察或有意观察,都是认识生活,获取作文材料的常用方法。例如,学习完第五单元表现父爱或母爱的文章后,我安排学生也写一写来自父母的关爱,先在课堂上说一说。因为就是写自己生活中真实的事情,所以孩子们说起来眉飞色舞,话题较广泛。之后就让学生写出来,他们写出了很多内容真实、情感细腻的好文章。其中有一个孩子是在这样写的:一个普通的苹果,在别人眼里,不管怎样,它也只是苹果。但我不这么认为,苹果,它就是爱的果实。

1.2以实践为契机,引导学生体验生活。从作文教学的需要出发,我有计划地为积累作文材料进行生活实践,如种植花草树木,让他们了解种植的生长过程;参与家务劳动及公益劳动,体验劳动的滋味;考察家庭的变化,从而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我设计了“周末我掌勺”作文栏目。要求孩子双休日在家里做一道饭菜。把制作过程写清楚,谈出自己感受。

2真实作文,开启心灵之窗

好文章有若干标准,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有真情实感,有一句话说得好:“文章应该事真、情真、理真,否则就犹如剪彩为花,刻纸为叶,不可能有生命活力”。然而,当前小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说假话、说空话、说套话。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把自己心中所想,口中要说的话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写下来。

2.1倡导“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

作文就是言语的文本表现,说自己的话,表自己的情,才能让儿童说真话,表真情,儿童感悟世界,总是与自己的生活世界相联系,和他们所感兴趣的事物相联系,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个性体验,让他们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说“诚实的自己的话”,用童心表述真实的生活,发表内心真实的感悟。

2.2倡导从自己的生活写起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每个学生的生活都是一部内容丰富的书,教师要主动挖掘生活中的习作资源,为学生提供活生生的原生态的体验环境,引导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或亲身经历的事写下来。并经常组织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并在体验中积累写作素材,为说真话、实话、心里话提供写作基础。

2自由作文,放飞孩子的灵性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教学实践证明,只有当学生能够真正“自由表达”时,才能“情动而辞发”,才可能出现“有创意的表达”。

3.1营造自由表达的氛围

民主宽松的习作环境,开放自主的习作内容,平等愉悦、充满人文气息的习作气氛,才能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激起作文的情绪。而学生习作的情绪被调动起来后,表达的潜能、创造力都能得到充分的表现和发展。如有一次组织学生玩吹泡泡游戏,老师说:“盆子里有肥皂水,现在请大家来吹泡泡,看谁吹得大,看谁吹得多。”学生无拘无束地玩,自由自在地说,良好的氛围形成了。接着教师引导:“泡泡像什么?”学生浮想联翩:“像气球”、“像葡萄”、“像飞船”……“要是你就是泡泡,可写些什么?”《泡泡飘游记》、《泡泡旅行记》、《顽皮的小泡泡》……每个学生笔下的“小泡泡”各具个性,都活动在各自的天地里。

3.2激发创意表达的勇气

帕斯卡尔曾说过:“人是能思想的芦苇。”孩子虽小,但随着自身的成长,他们对许多事物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见解。教师应鼓励学生打破作文条条框框的限制,将自己与别人不同的新发现、新感受、新想法,不拘形式、不拘字数、以个性化的语言表达出来。“童情,反映童心,才显现智慧的闪光、创新的萌芽。”让我们为孩子们有创意的表达喝彩。久而久之,创新就能成为自觉行为,作文就成了学生纵横驰骋、放飞灵性的自由天地。

上一篇:大班语言活动:诗歌《找春天》说课稿 下一篇:盐酸普鲁卡因合成、稳定性和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