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的职业危害及防护

时间:2022-09-21 11:25:13

浅谈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的职业危害及防护

【中图分类号】R1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491-02

消毒供应室主要负责全院可重复使用的污染物品的回收、清点、浸泡、清洗、消毒、包装、灭菌等工作,由于工作环境和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工作人员每天必须接触被病人血液等污染的物品,不得不暴露于各种各样的危害因素中,因此工作人员必须提高自我防护意识,积极做好职业防护.

1 职业危害因素

1.1 生物因素

回收物品沾有大量的致病微生物和病人的血液、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可能被乙肝、丙肝、艾滋病病毒等污染,工作人员每天在回收、清点、清洗、处理这些物品时直接暴露在污染因素中,潜在被各种传染病感染的机会较高。

1.2 化学因素

过氧乙酸、含氯制剂、多酶清洗剂、消毒剂对人体呼吸道、皮肤、神经系统及消化系统有一定的刺激。

1.3 物理因素

各种仪器工作时发出很大的噪声,易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听觉器官的损害;每日的紫外线消毒、循环风、臭氧等进行空气消毒,一定量的紫外线会辐射到人体皮肤、面部眼睛引起灼伤;循环风、层流净化使工作人员鼻粘膜干燥,长期可造成干燥性鼻炎。长期在空调下工作,工作人员关节炎、关节痉挛发病率明显增高。此外,工作时操作经常被锅炉烫伤,回收、清点、清洗器械时,被针、剪等尖利器械刺伤。

1.4 运动功能性因素

主要是长期站立、搬运重物导致椎间盘突出、腰损伤、慢性腰腿病、下肢静脉曲张等,尤其是下肢静脉曲张、腰部损伤高于其他医务人员。

1.5 社会心理因素

消毒供应室工作专业性强,要求各项操作程序严格规范,所有操作都有必须达到规定的质量标准,工作繁琐、复杂,劳动强度大,感染和职业伤害机会多,但长期以来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人员编制不足,待遇及地位均不及临床科室人员,工作人员自身价值得不到应有的认同,易导致心态失衡。

2 防护措施

2.1 加强标准化建设、控制流程规范

加强对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的管理,人流、物流、气流有序,不逆流、不交叉。实现信息化、数据化、管理系统及无菌物品的追溯系统。

2.2 强化专业知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消毒供应室专业知识覆盖护理学、微生物学、消毒学、医院感染管理学、传染病预防学等学科,工作人员应不断拓展知识面,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增强自信心,客观正确地认识自身价值,消除身心疲劳。制定并落实各项安全有效的防护措施,加强职业防护和培训,提高对职业危害性的认识。

2.3 科学操作和防护,减少职业危害

个人操作习惯是危害发生的决定性因素,因此要改变不正确的个人操作习惯,保证在任何时候进行操作都能采用符合规定的安全技术和预防措施。工作人员在回收、清点、处理污染物品等操作时应穿隔离衣、戴帽子、口罩、双层手套、防护眼镜、面罩、防水围裙、袖套、防护鞋等,并在水面以下进行清洁操作,特殊感染的物品先消毒再清洗。污染区工作人员操作时手套破损或潮湿及操作后均应脱去手套,立即彻底洗手。工作人员要每年体检一次,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并接种免疫疫苗。

化学消毒剂应保证配制浓度准确,及时盖严,减少挥发对人体造成的危害。若不慎入眼,应立即用清水冲洗15min以上;沾染皮肤应立即用肥皂和清水彻底冲洗;严禁徒手直接传递、装卸、清洗尖锐器械,如不慎被刺伤,应立即由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尽量使伤口出血,用肥皂水和大量流动水冲洗20min,再用碘伏消毒,必要时进行血源性传染病的检测,并进行相关免疫接种,并上报医院感染控制科登记备案。紫外线的开关装在房间外,关机后1h后方可进入;仪器设备定期检修、保养。压力蒸汽灭菌结束后取无菌包时戴加厚手套,避免烫伤。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抵抗力,在移动和搬运重物时量力而行。

总之,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长期处于职业感染和职业伤害的危险因素中,只有提高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意识,积极采取正确有效的防护措施,才能减少不必要的职业伤害的发生,确保工作人员身心健康,安全、合理、有效地增加社会和经济效益。

上一篇:加味逍遥丸适用于现代女性的探讨 下一篇:手术室感染及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