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9例分析

时间:2022-09-21 11:19:05

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9例分析

摘要: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前急救效果。方法: 观察2006年5月至2012年8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9例患者经过院前急救后,迅速送入医院急诊科,治愈7例。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重视做好院前急救,对提高抢救效果有很大关系。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院前急救

【中图分类号】R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174-02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危及生命的心血管急症之一,是猝死的首位病因,也是院前急救中常见的急危重症。具有发病急骤、病情危重、进展迅速、死亡率高的特点。因此,院前抢救十分重要,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措施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存亡。本院自2006年5月-2012年8月院前抢救急性心肌梗死9例,现将急救体会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共9例,年龄42-62岁,平均年龄53岁;男性6例,女性3例;6例有明确的发病诱因。接诊时患者ST段抬高的急性心梗7例,非ST段抬高的急性心梗2例;有典型症状者6例,不典型症状者3例;既往冠心病史7例,高血压病史6例,糖尿病史5例,既往无明显病史2例。

1.2方法

1.2.1立即给予吸氧:吸氧是首要的抢救措施,因AMI患者心肌耗氧量增加,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心肌缺氧,吸氧不但可以提高血氧饱和度,提供心肌的需氧量,减轻心脏负担,而且可以预防心肌进一步损伤,减少梗死面积。可采用鼻塞法或面罩法持续吸氧,3-5L/min。

1.2.2严格进行心电监护,监测生命体征:立即做全导心电图、观察有无病理性Q波及有无ST-T改变,明确诊断、确定心梗的部位、范围、有无心律失常和心率变化。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1.2.3快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立即舌下含服硝酸甘油一片,5min后可重复使用,若无禁忌,立即口服水溶性阿斯匹林或嚼服肠溶性阿斯匹林150-300mg。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有室速或频发室早用利多卡因50-100mg静注,再以100-200mg维持静脉滴注;有重度传导阻滞者用阿托品1-2mg肌注,有室颤或窦性停搏用电击除颤。血压低者可用多巴胺20mg和阿拉明10mg加入5%葡萄糖液100ml中静脉滴注。对没有禁忌证的AMI患者行溶栓治疗,用尿激酶150万U加入生理盐水100ml中静脉滴注,30min内滴完。

1.2.4镇静、镇痛:持续剧烈胸痛可使心肌缺氧加重,梗死范围扩大,诱发心律失常或心源性休克,甚至心脏破裂。而烦燥不安产生恐惧频死感,往往导致病情加重,故现场应让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并迅速给予止痛、镇静处理。常用药物:①吗啡5-10mg皮下注射或度冷丁50-100mg肌肉注射,每4-6h重复应用。②疼痛较轻者可用可待因或罂粟碱0.03-0.06g肌注或口服。

1.2.5转运:尽可能在症状缓解、生命体征平稳后进行转运,同时向患者家属说明目前病情危重,转运途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及意外,取得同意和谅解,搬运途中注意平稳,动作轻柔、迅速,途中密切监测生命体征,随时作好急救准备。同时与接收医院取得联系,通报病情,确保绿色通道的通畅。

2结果

本组9例患者中,迅速送入医院急诊科,其中,治愈5例,好转2例,现场死亡1例,入院后死亡1例。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血管病中最危险的疾病,发病急、进展快、病情重、病死率高,因此,院前及时准确的做出诊断和救护,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生命的愈后生活质量。

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目前主要依据为症状、心电图及心肌血清标志物(心肌酶)。院前急救时往往不能做实验室检查,因此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心电图成为判断心肌梗死的主要依据。其诊断思路如下:1、冠心病的促发因素:冠心病促发因素也称为冠心病危险因素,有无该因素是判断患者是否为急性心梗的重要依据之一。根据长期的流行病学研究,能够促发冠心病的因素有246余种,其中有5大主要促发因素,即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糖尿病和冠心病家庭史。研究表明[1],吸烟、患有高血压 、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者的冠心病死亡率要比无上述冠心病促发因素者高18倍,因此对可疑心梗者要首先询问患者有无冠心病促发因素,冠心病促发因素越多,患该病的可能性越大。本组44例患者均有冠心病促发因素,占89.8%。2、诱发因素:大规模、多中心研究的MILIS报告指出,有48.5%的急性心梗患者可能存在发作诱因。劳累、突然用力、剧烈活动、情绪激动、紧张、精神遭受创伤、吸烟、饮酒过量、饱餐、暴饮暴食尤其是过量食入高脂肪类食物等都可促使急性心肌梗死发生。本组49例病人中有23例有明显发作诱因,占46.9%。3、临床表现:①疼痛 典型的心肌梗死性疼痛通常是胸骨后压榨性疼痛,程度较严重,常常难以忍受。疼痛性质多为钝痛,呈持续性,一般在30min以上。休息、吸气及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这是与心绞痛的区别。部分患者表现为心前区疼痛,后背痛,左上肢痛,上腹部痛,甚至牙痛、脖子痛,少数患者还有头痛。②胸闷 患者有一种憋气的感觉,感觉空气不够用,或者感到胸部被什么东西紧紧压迫着,常想大口呼吸,但不能缓解病情,严重时出现呼吸困难、呼吸急促。③其他症状 恶心呕吐、频繁呃逆、四肢发凉、面色苍白、口唇紫绀、出汗、腹胀、头晕、抽搐、排便感,恐惧感甚至濒死感都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常见伴随症状。⑴老年急性心梗特点:由于老年人生理特点的改变常使急性心梗表现复杂因而误诊、漏诊率、病死率高。特别是合并糖尿病时,极易出现无痛性或者疼痛轻微的急性心梗易被医生忽略。糖尿病患者发生急性心梗20%为无痛,本组无疼痛者为25%[2]。老年患者以多支病变为主,易发生右室心梗,且常合并左室(下壁、前壁)心梗,这主要是由于右冠状动脉后降支和左冠状动脉回旋支共同供应右室和左室后壁心肌之故,而右室梗塞时由于右室部分或者全部功能丧失,使左心充盈障碍,排血量下降,从而导致低血压和休克,治疗上应特别重视。⑵年轻急性心梗患者特点:年轻患者多超重,多存在代谢综合征,故可导致冠心病的发生[3]。年轻患者以单支病变为主,冠脉粥样硬化病变多为不稳定斑块,进展迅速、易破裂,是冠状动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4],所以年青冠心病多无先兆症状,急性起病,多表现为急性冠脉综合征,尤其是心肌梗死。

急性心梗患者病情危重,进展迅速,并发症多。通过对本组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成功的院前急救和转运护理,我们认为,院前抢救应着重于挽救濒临坏死的心肌,缩小梗死面积,防止致命性的心律失常、严重的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给予患者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及安全的转运是挽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命、减少住院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率,为下一步的系统治疗赢得宝贵时间的一项重要而有效的措施。

参考文献

[1] Mehta RH,Rather SS,Raford MJ,et al.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the elderly: Differences by age[J]. J Am Coll Cardial,2001,38(8):736-741

[2]严文英,王燕妮,李玉红,等.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J].陕西医学杂志,2009,38(2):204-205

[3]刘礼军.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分析[J].当代医学,2010,16(28):86

[4]Barbash GI,Whith HD, Modan M, et al.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uion in the young-the role of smoking[J]. European Heart Journal,1995,16:313-316

上一篇:鼻腔射频治疗鼻出血在耳鼻喉科门诊的应用 下一篇:20例腹部手术后早期肠梗阻临床观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