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形势下的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对策

时间:2022-09-21 10:34:37

新课改形势下的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对策

摘要: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是值得每个学校思考的永恒命题,也是一个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小学生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于小学生的教育也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语文是一门开放的课程,它不仅能为学好其他学科打下坚实的基础,也能教会学生很多做人的道理。那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无疑的成为了新课改形势下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小学语文 新课改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2-0103-01

新课改提出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在于遵循语文教学自身的基本规律,根据语文学科特点,还原课堂本色。语文是文化性与工具性的统一,那么语文课堂就要注重对于本体的训练。新课改虽然要求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但是教师不应该异化课堂,使之变成艺术教学。小学语文课堂需要注重“整合”,但是它应是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为目标的整合,并不是各学科,各教学手段的“杂揉”。小学语文教学的最好效果应是学生能够正确的运用和理解课文,同时积累了丰富的语言知识,语感得到提高,语文素养得到发展。这就需要小学语文老师积极探索语文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提高教学质量。

一、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以学生为主体是新课改之后的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最本质的差别。在传统的教学模式里,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教师研究课本,挖掘重要知识点,然后主动的传授给学生。这种教学模式是单方面的,将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分离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新课改之后,教师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古语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应该明白兴趣对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并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

二、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抓住课文重点

虽然新课标要求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探究式教育。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之所以能延续这么多年,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对于教材的把握很到位,因为在给学生传导知识时,自身首先是要完全理解的。那么,在新课改之后,我们教师需要延续对于课文的透彻把握。同时,还要学会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想问题。很多观点可能对于成人来说,是习以为常的,但是小学生由于知识结构的欠缺,有很多稀奇古怪的想法也正常。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从课文的字、词、句、段乃至篇上把握课文,从点到面,注重对于基础知识结构的积累和学习。在面对整篇文章时,教师要指导学生找一个好的切入点,精炼文章中心思想和主旨,引导学生对于文章进行分析和总结。

三、优化课堂结构,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

由于小学生的心智还不太成熟,自控能力较差,一整天的课堂学习不可能每节课都能做到全神贯注。教师需要把握学生的心理状况来进行有效的诱导。一般而言,学生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在一节课堂上是呈现倒U型的。在兴奋性达到顶点后开始下降。因此教师要做好上课之初的过渡与引导工作。比如说一个假期刚刚结束,那么教师在上课时就可问问学生假期都做了些什么啊,有什么好玩的啊之类的。那么,在学生七嘴八舌的讨论之后,教师可以提醒学生,假期结束了,大家可以收收心,将精力集中在学习上了。

四、创设语境,营造课堂氛围

单纯的知识讲授,学生自然会觉得枯燥和无聊。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来巧妙的创设语境,营造活泼轻松的课堂氛围,寓教于乐。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包括利用多媒体的声色图像来形象解释课文内容,或是上文提到的学生排演话剧等。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内容只要紧紧围绕课文主体即可。关键是要能借助所创设的语境来影响学生情绪,让课堂上的学习氛围得到加强。语文教学与其他科目不同的是,它不仅仅是一门专业知识的教学,不仅仅是对学生智商的一种锻炼,更是对学生情商的培养。那么,教师对于课堂教学的设置就可以是多种多样的,用各种感官的刺激来将学生带入到一定的语境环境中,使课文情境再现的更加鲜明和易于接受。人生处于不断的变化发展中,在人的一生中,我们需要无时无刻的学习。因此,学习应该是一件自觉自愿并且轻松快乐的事情。我们喊了这么多年的素质教育,可是距离真正的素质教育仍然很远,学生对于老师的胆怯心理导致彼此有一定的心理距离。教师要学会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及时给与学生以鼓励与赞许。

五、学会倾听,鼓励学生多想多说

人一生中,总会有很多倾听的时刻。倾听不仅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良好的品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我们不仅需要倾听教师的讲课内容,也要学会倾听其他同学的观点和意见。只有听的清楚和完整,才能听懂并且听出实质内容来。而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倾听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和接受程度,也要善于倾听学生对自己的评价与意见,以便在日后的工作中得到很好的改进。新课改要求学生不仅要自主的主动学习,还要善于倾听别人的观点和意见,勇于表达自己,在倾听的同时善于表现自己,获得学习的成就感。由此,教师在授课时,就要注意营造学生敢说的氛围。包括用眼神的鼓励、话语的激励等。可以先让学生自主讨论,然后选出小组代表来发言说明。另外,培养敢说的能力,还可以利用课前几分钟的过渡期,专门设置一个课前演讲时间,让学生用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六、熟读精思,其义自现

古语有云“学而不思则罔”,在语文这门语言学科中,除了要对于语感的把握外,还要注重思考,最终了悟到文章主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引导,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要培养学生“潜心涵泳”的能力,注重对于课文的理解与感悟。前面有提到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学生朗读的同时也可以加深对于课文知识的了悟能力。

结语:“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新课改虽然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模式有了一定的规范,但是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自主的调整教学方法。但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要遵循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充分把握语文教材以及语文教学模式的本质特点,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教学形式上有所创新,切实的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葵英.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J]. 快乐阅读:经典教学. 2011(10)

[2] 马小宁. 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之我见[J].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1(9)

[2] 罗艳. 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实践探索[J]. 学周刊:B. 2011(6)

[4] 崔庆波. 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方法[J]. 科技信息. 2011(1)

上一篇:高考模式下高中化学探究性学习中问题情境创设... 下一篇:从“走进物理课堂之前”到“伽利略对自由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