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在改革中不断突破

时间:2022-09-21 09:18:24

体育教学:在改革中不断突破

一、在教学相长中提升体育教学质量

《中国教师》: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一直都是关注的焦点,过去的体育课堂常常是“放羊的课堂”,您是如何看待体育课堂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呢?体育课是如何体现“教学相长”的呢?

孟文砚:我认为在任何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都是备受关注的。

第一,教师的责任感是体育课师生关系的关键所在。我不认同过去的体育课常常是“放羊的课堂”这个观点。因为现在的体育教学中也存在“放羊的课堂”,也存在师生互动很好的课堂,关键在于教师的责任感和学校的管理。就像一个家庭,有的家庭,家庭条件并不好,但是家里好几个孩子都能考上好大学;有的家庭,条件还很不错,但是孩子就是没有走上正路。这一点并不是“放羊的课堂”导致的,这与学校的管理、教师的个人素养和社会上的一些因素有关。比如,有些学校的体育教师待遇不高,他们带着情绪上课,或者他们的工作量太大(有的体育老师一周要上二十几节课),而体育课又是需要教师做出示范付出很多体力的课。所以把体育课看作是“放羊的课堂”,这是对我们体育教师和体育教学的一种偏见。

第二,体育课堂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要根据教师所教授的内容来定。如果是新授课,或是体操类、武术类等有规范性的、展示类的教学内容,那么这类课教师要做主导,要有示范和一步一步的讲解。但如果授课内容是体能类的课程,如走跑跳投,学生已具备了一些基本能力,那么这类课应当把学生作为主体的地位凸现出来,教师应多做引导和激发。比如游泳,如果教师不带领学生学习如何换气、手臂和腿部如何配合,那么到了水里,学生一点都不会。再比如体操,分腿腾跃,如果教师不一步一步地教,学生根本不会,直接就让学生先体验,这是根本不可能的。

所以要按照不同的项目,根据新授课、复习课、考核课、研究课的不同,分别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这一点我觉得应该作出区分,不能一概而论,因为这两方面都是很重要的。那么,如何灵活应用,如何机智地上好课就看教师的个人素养和教学能力了。

有关体育课如何体现“教学相长”,我认为应该有三方面。

第一,教师要有爱心。要爱学生,爱教育,有的教师不适合或者不喜欢当教师,那他就很难上好课。

第二,教师要热爱体育专业。要能够专于体育,不能看到自己的专业就烦躁。

第三,教师个人的整体素质要高。一方面是教师专业方面的素质,另一方面是作为一个人的基本的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这一点在教学中也非常重要,比如说教师要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特点,要通过慢慢的修炼和长期授课经验来塑造。

二、体育课改成果明显

《中国教师》:当前的体育课程改革已经成为基础教育课改的一个重要方面,那么在体育课程改革方面已经取得了哪些成果呢?

孟文砚:目前,体育课改的成果是非常明显的。课改以来,体育课更务实、更具有体育精神。课改初期,教师对课改的内容和标准理解得不是很透彻,随着培训学习的增加和经验的积累,在这十年间,教师已逐步开始对课改有了较深入的理解。现在的体育教师已不是为了课改而改,把体育课上得花里胡哨,而是注重务实,在上课时凸显新课程标准在每个水平段的内容标准、课程目标,真正落实了新课程标准。这是课改非常重要的成果。

《中国教师》:您刚才提到新课程标准的落实,很多体育教师认为现在的体育课程目标普遍夸大了体育的作用,您怎么看?

孟文砚:第一,这是体育教师对新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理解和研究得不透彻。很多教师手上根本没有新课标,没有一个省能达到每个体育教师人手一本新课标,教师没有看到新课标,也就不能深入理解新课标。

第二,有些专家对新课标的解读不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导致体育教师对新课标的误解。

第三,新课标对教师要求的提高使部分体育教师不适应。我认为,新课标对体育教学的引领作用很大,并且非常科学,大家应朝这个方向努力。有了新课标,在评价上对教师的要求就高了,教师自然就会有不满。新课标要求,小学低年级要发展学生的平衡力、柔韧性,小学中高年级要发展学生的协调性、力量,初中要发展学生的基本技术,高中要发展学生的专项技能,而很多体育课堂并没有达到这个课标要求,所以教师不能继续“放羊的课堂”了,于是他们就会抗拒。只要教师更进一步学习,得到正确的引导,那么新课标是具有前沿意义的。

三、体育教材亟待改革

《中国教师》:目前对体育教材的改革有哪些突破?体育教材在实际课堂运用中的效果怎样?

孟文砚:我们目前的体育教材和新课标有一定距离。具体而言,有三方面。

第一,小学体育课没有教材。在体育教学中,小学体育教学是基础,最需要教材,但小学体育课现在没有教材,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失误。小学体育只有教参,但很多学校不给教师订教参,甚至很多地方没有专职的体育教师。

第二,初中的体育教材是三年一本,无法在实际中运用。三年只有一本教材,这本教材要出多厚呢?体育有这么多的项目,单是球类运动,大球有篮球、排球、足球,小球有羽毛球、乒乓球,这是最常见的,如果学校再搞些拓展的球类运动,如棒球、曲棍球、橄榄球、垒球,这么多的运动,我们的教材该怎么编?仅仅是写上不同的球类的名字,再配图,就占了好几页。另外,田径有田赛、径赛。田赛有跳远,包括立定式跳远、蹲踞式跳远、挺身式跳远、走步式跳远、三级跳;有跳高,包括跨越式跳高、剪式跳高、背越式跳高、滚式跳高等;径赛有长跑、短跑、障碍跑、马拉松还有越野等。每个项目仅介绍一个概念,不介绍具体的方法,就要占较多页码,而这些还只是一小部分。现在的教材基本上都是写出各类运动的名称,进行简要介绍,这在实际的体育教学中作用不大。因此,初中三年仅有一本教材,这本教材的容量绝对不够。我们的语文、数学都是一学期一本教材,还有各种教辅练习册,但体育教材远远达不到这个标准,更谈不上在课堂上的有效运用。

第三,我认为我们的体育教材也应当是一学期一本,并多样化细分。可以分为球类教材、田径类教材、体操类教材,学生喜欢什么运动就读什么教材,还可以作为课外阅读,推广给家长。现在的教材改革没有跟上课程改革的步伐,教材改革应当突破旧框架,中小学都应当按照学期来编写适合学生每个年龄段的教材,而且要多样化,不能全国统一。比如说,在东北,学生在一年当中有好几个月的时间都可以做冰上运动,那就不能按照南方的教学内容去上课,而应当增加滑冰、滑雪等各类冰上运动。而在江南地区,雨季比较长,一年当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下雨,那么雨天怎么上课也应有相应的教材。另外,还有一些通用的必须要学的教学内容,从小学到高中都要学习的部分,例如体操类、球类项目,这些项目在教材中的呈现就要深入。总之,关于体育教材这方面,确实亟待改革。

《中国教师》:以往的体育课程评价往往注重终结性评价,注重体能和运动技能的评价,那么如何对学生的体质和身心健康做出评价呢?

孟文砚:对于体育课程评价来说,用观测法对体能和运动技能评价,比较容易量化,相对比较公平。按照过程性评价,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很难达到公平。

所以,注重终结性评价,这其实是没有办法的情况下相对公平的一种选择。一般而言,体育教师都很重视过程性评价。在新课标出台以前,有一个《学生体育合格情况登记表》,这个表格包括体育课的考勤情况、体育课的成绩以及日常的锻炼情况等,是按学年填写,并随档案走的,这个表就是很注重过程性的考查。但是新的课程标准下来之后,这个表格没有传承下来,是一件很遗憾的事情。

《中国教师》:您认为学校的体育教学存在哪些问题?为什么会导致这些问题出现?针对这些问题有没有什么可行的应对策略?

孟文砚:第一,现代的体育教学主要是要解决人的思想上的一些问题。比如说教师敬不敬业,上课用不用心的问题。有很多乡村教师,他们没有学历没有编制,但是他们非常热爱教育,很勤奋很刻苦,一心扑在教育上,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有一个案例,一个乡村学校全校只有12个女生,这个学校的体育教师从中选出了7个女生组成篮球队打比赛,一路拿到了县冠军、市冠军。这些女生每天早上七点半到学校,练40分钟,中午利用休息时间练40分钟,下午放学以后再练40分钟,学校从来没有给体育教师任何报酬。我觉得,这样的体育教师非常敬业。所以,体育教学的所有问题都不是问题,关键是怎么去对待体育教学的问题。

第二,体育课缺乏上级部门的重视。在学校的管理上,上级部门能否把体育教学作为教育的重点,是个关键问题。如果上级部门重视体育课,那么体育教学没有问题;如果上级部门不重视体育课,那么体育课就都是问题。总之,现在体育教学的最大问题就是领导重视的问题,是对体育学科的关注度同高考学科的关注度是否统一的问题。

第三,体育教师从业人员的专业性不足。现在很多从事体育教学工作的师范院校毕业生,他们并不是从小就在专业队或业余体校学习体育,而是在上大学时学习了体育教育专业。其实真正好的体育教师都是从小就在专业队或业余体校学习。另外,从事体育教学工作的教师必须是有基本功的,这样才能做出好的示范、上好课。所以,师范院校的录取标准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很多学校只根据文化课成绩作为标准录取考生,这不能真正选拔出优秀的体育教师。总而言之,我认为,体育教学的问题在政策,在师范院校。

上一篇:浅谈哲学课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下一篇:“联校办学”体制下农村义务教育教师定期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