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海峡鞋业科技城 打造莆田鞋业升级平台

时间:2022-09-21 08:23:20

构建海峡鞋业科技城 打造莆田鞋业升级平台

一、 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梯度转移是中国鞋业走出“寒冬”的必然抉择。

从目前情况来看,中国鞋业正遭遇“寒冬”,尤其中国三大“鞋都”(广东东莞、福建泉州、浙江温州)更显得“高处不胜寒”。

一是鞋业出现“民工荒”。靠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取胜的中国制鞋业2004年第一次遭遇“民工荒”,以前的“找工作一条街”变成了“招工一条街”。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4年9月的《关于民工短缺的调查报告》称,制鞋业技工缺口在20%左右。

二是成本大幅上升。在人力资源出现明显不足的同时,制鞋业更面临成本大幅上升的威胁。随着皮革、胶水、鞋底等原辅材料价格上涨,今年制鞋企业的成本普遍上升,每生产一双鞋成本要增加15%,生产成本攀升与产品价格的低廉已经将许多小型鞋厂压得奄奄一息,一些鞋厂开始变卖设备转做其他生意。

三是成品鞋低价成软肋。虽然成本不断上涨,中国的鞋业依旧摆脱不了低价命运。如三大“鞋都”之一的温州,鞋类生产总量如今占全国25%左右,然而强大的背后却是价格软肋。

价格走低与成本对利润的挤压演绎着中国鞋业的生存逻辑。有专家认为,日趋严重的民工荒其实是劳动力市场对超低廉工资作出的必然反应,是部分中小型、低层次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走到尽头的一个信号,也是低技术含量的制造业产业升级前的必然表现。

从事国家轻工业研究的专家傅绪三认为,中国鞋业的出路是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产品的质量档次,以高附加值的产品进军国际市场。有关专家还进一步指出,要注重把产业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从生产贸易型向品牌经营型产业发展。

二、构建莆田 “海峡鞋业科技城”,高起点打造鞋业产业链,发挥后发优势。

莆田制鞋业经过近20年的发展,已成为莆田市的优势产业(相对于莆田市其他产业而言),2003年创产值73多亿元(居各行业之首),吸纳了几十万的劳动力,为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社会稳定并推动莆田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莆田市的制鞋业正面临中国鞋业共性的问题外,还存在鞋业产业链短,“两头在外”,缺乏综合竞争优势和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尽管莆田市的制鞋业在近20年获得了迅猛发展,但与国际、国内鞋业产业链比较完善的区域(如意大利、广东、泉州等)相比较,莆田鞋业产业链没真正形成,鞋业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鞋业产业发展后劲严重不足,在新一轮的全国性市场洗牌中面临如何生存和持续发展的大问题。

莆田鞋业起步早,但被后起的泉州区域远抛在后面,原因何在?现代企业的竞争已不再是企业个体之间的竞争,而是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作为产业集群的竞争。泉州政府从产业发展战略的高度来构建鞋业产业链,如发展大鞋材市场,争办“鞋博会”等,终成为中国的三大“鞋都”之一。

莆田鞋业至今产业链短,“两头在外”,即原材料、订单在外,易受制于人!“莆田造鞋,外地购料”现象普遍,制鞋企业基本从泉州等外地产业链比较完整的区域采购原料,导致企业成本较泉州的制鞋企业高。目前,莆田市鞋材生产所需要原料仅有20%的辅助材料可以就地供应,其余80%的原料均需从外地购进,运费在上涨,这极大地增加了企业的成本。鞋业没有产业集群优势,在区域产业经济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致使莆田鞋业对地方经济的贡献远不如鞋业产业发展完善的区域,如2004年泉州市出口鞋类共检验8.49亿双,货值17.59亿美元;2004年浙江共出口鞋8亿双,价值19.5亿美元。

莆田鞋业产业研发力量亟待加强。大多数企业研发力量偏低,只停留在鞋样的翻新和模仿上,创新能力极其不足。由于莆田鞋业产业的研发投入不足,导致莆田市鞋类产品同质化程度高,鞋类产品附加值低,进而又影响企业的研发投入,最终导致莆田鞋业产业陷入恶性循环,不具备良好的长期竞争优势。

莆田鞋业产业缺乏知名品牌。由于品牌空心化,许多厂家仅赚取市场价值15%~20%左右的微薄加工费,而只能把利益大头拱手让人。

因此,笔者提出建设“海峡鞋业科技城”的战略构想。希望通过“海峡鞋业科技城”的建设,打造完善的产业链,推进鞋产业升级,发挥后发优势:

一是以建“海峡鞋业科技城”为契机来完善产业链,实现产业集群化进而通过协同效应显现出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在制鞋行业,中国鞋都温州和广东制鞋业的迅猛发展,都离不开其本身齐全和完善的产业配套环境。回顾历史,我们不仅会看到美国不仅在二十世纪初期就已经形成了底特律的汽车产业集群,而且在八十年代创造了加州硅谷的IT产业集群,产生了全美国60%的产出。目前在美国,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资本与技术结合产业集群,都有着很强的可持续竞争优势。

二是以科技为导向的鞋城必然是推进产业升级的原动力。据温州皮革工业协会介绍,温州已经开始进行升级工作,其制定的《温州市制鞋行业科技进步纲要》力求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和重大创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并引导企业技术创新方向和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三是进行高起点招商,将国际鞋材产业引入福建莆田。近日从福建省外经贸厅获悉,耐克等国际知名鞋商今年将鞋材生产基地转向我国。为此,福建省外经贸厅有关专家建议,福建省鞋类企业应积极行动,将国际鞋材产业引入福建省。据了解,耐克、锐步、阿迪达斯等一些国际名牌鞋类公司正逐步将鞋类原材料生产基地迁移到我国。

在现在产业集群化发展趋势的过程中,在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下,根据莆田的鞋业发展现状和国际、国内鞋业产业成功发展经验,我们提议:

在莆田市政府的统筹安排和强有力的引导下,在莆田建设一个融鞋业人才培训、人才交流、鞋业技术开发、鞋材物流和成品鞋展示为一体的“海峡鞋业科技城”,以建设“海峡鞋业科技城”为契机和载体,通过鞋业产业的区域内整合和外部招商,持续完善莆田鞋业的产业链,形成完整的集产品设计、鞋材供应、鞋机供应、生产加工、产品销售(涵盖皮革、炼胶、吹塑、饰件、化工原料、鞋机、数字制模、包装、出口、内销)的莆田鞋产业集群。

三、“海峡鞋业科技城”的定位。

针对莆田与周边的珠三角、泉州、温州等鞋业发展强势地区在鞋业产业发展的差别,我们建议以建设“海峡鞋业科技城”为契机、以“海峡鞋业科技城”为载体,融合鞋业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形成具有强势发展力和竞争力的莆田鞋业产业集群。将“海峡鞋业科技城”规划成一个以科技为导向,融鞋业人才培训、人才交流、鞋业技术开发、鞋材物流和成品鞋展示为一体的专业性科技城。具体建议如下:

一是在“海峡鞋业科技城”内设立莆田鞋业协会。鞋业协会宗旨和主要任务是,在莆田市政府的领导下,规划莆田鞋业产业发展,为政府和鞋业企业决策提供鞋业发展依据。在行业内团结产业链企业,制定行业规范,引导行业内企业个体形成“相互合作,共发展,齐繁荣”的局面,实现劳工增收、就业增加、企业获利、鞋业产业跨越式发展、地方经济持续发展的大好局面。

二是建立鞋业培训学校。世界营销大师米尔顿・科特勒曾指出,鞋业品牌要在当今及未来的鞋业营销市场上制胜,就必须满足消费者的内在需求。现代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的竞争,在鞋业产业取得跨越式发展中,企业需要有大量的管理人才、设计人才、营销人才和熟练的产业工人。为了满足莆田鞋业产业长期发展需要,我们建议建立鞋业培训学校。

三是在市政府统筹安排下,以鞋城为平台,以莆田鞋业产业规划和产业集群效应为指导,对国内外的鞋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进行高起点招商。

四是设立鞋业设计和技术开发区。针对当前莆田鞋业设计的基础性研究薄弱,设计力量分散,缺乏支撑鞋业发展的技术服务机构,众多行业公共或关键技术无法攻克等问题,设立鞋业设计专区,为鞋业企业提供设计人才培养、产品设计等服务。

五是设立鞋材物流区。吸引在珠三角、泉州、晋江、温州等地的相关鞋材、鞋机企业在莆田落户,完善莆田鞋业产业上游。

六是设立成品鞋展览区。设立鞋业产品展区,展示鞋业产业各环节企业产品,可以在一个区域内满足行业内企业和行业客户的需要,这对于莆田鞋业产业完善和吸引鞋业产业企业投资至关重要。

七是以鞋城为平台创办国际或国内“鞋业论坛”,召开国际或国内的鞋业产业博览会,向国际、国内推介莆田鞋业。

四、莆田鞋城的选址要求。

综合来看,莆田鞋城的选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一是处于交通要道旁,便于展示莆田鞋城形象,便于鞋城人员的进出;二是硬件配套设施齐全;三是投资软环境优异;四是能给投资者带来综合收益;五是可优选地块,如位于莆田木兰渠和新福厦路之间,靠近阔口桥以北的地带,占地面积约500亩。该方位是莆田西天尾、黄石、七步等鞋业集中区的交汇点,具有强辐射力。

莆田市若能从鞋业发展战略的视角对在莆田建设“海峡鞋业科技城”进行立项,并出台相关的政策支持,必将实现投资者、地方政府和社会的互利多赢。(作者系上海中萃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裁、管理学硕士)

上一篇:正确看待泉州民企外迁现象 下一篇:妥善解决当前房屋拆迁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