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的品德教育

时间:2022-09-21 07:39:27

浅谈幼儿的品德教育

幼儿品德教育在幼儿园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幼儿园的素质教育中培养幼儿形成良好品德,不仅是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当今社会的需要。优秀的品格,只有从幼儿时期开始陶冶,才能在孩子的心中播下道德的种子。因此,德育教育应从小进行,从家庭和幼儿园开始。如何对幼儿实施品德教育?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将品德教育渗透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中

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及各项活动是实施幼儿园德育的主要途径。“渗透”是幼儿园德育实施过程的主要特点,即渗透在幼儿游戏、学习、劳动、娱乐和日常活动的整个过程之中,渗透在幼儿与同伴以及与成年人的各种交往关系之中。因此,将幼儿品德教育渗透到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去,是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个性培养、发展个性倾向提供锻炼的好机会。包括对于生活习惯的培养、文明行为的培养以及行为习惯的培养。

我们要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德育因素,不失时机地对幼儿开展随机教育。当同伴遇到困难时,鼓励幼儿主动伸出友谊之手;当幼儿之间产生矛盾时,引导幼儿换位思考,学会谦让,共同解决问题。这些点点滴滴的行为习惯,能为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二、将德育教育渗透于主题教育教学环境中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正是在某种环境的变化中,潜移默化地铸造着自己的个性心理和品格,发展着社会性情感。幼儿园应当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从全面提高每个幼儿的素质入手,创设良好的主题教育教学环境,为幼儿创设一个清洁、舒适、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环境。

三、将品德教育渗透于游戏活动中

游戏活动是幼儿最为喜爱的一种形式,也是培养孩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重要形式。许多游戏活动都是模拟社会环境、社会角色的活动。在游戏中,幼儿懂得了什么是道德的,什么是不道德的;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在解决问题或纠纷的过程中,揭示正确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提高道德认知水平。

幼儿如同破土而出的幼苗,正伸展出柔嫩的枝叶渴求阳光和雨露。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教孩子学会生活、学习、做人,是传给他们一辈子享之不尽的财富。幼儿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只有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修养,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世纪人才。因此,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修养,使祖国的新一代在良好的氛围中茁壮地成长!

上一篇:关于黏土教育的功能 下一篇:运用多种策略 实施有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