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9-21 06:19:32

新课改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理念实质,就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的数学内容必须是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并且有利于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试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提倡思维多样化,重视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1 结合学生心理特征,激发学生创新兴趣

初中学生好奇心强,怀疑心理浓,因此教师应不失时机地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恰当的时候找出疑难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凝聚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如在讲解“认识百万分之一”这节课时,一上课,笔者就问学生这样一个问题:“天安门广场面积的百分之一大约有多大?你能用自己的语言对结果进行描述吗?它的百万分之一呢?”通过用学生向往的天安门导入新课,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纷纷描述到底有多大。有的说百万分之一像操场那么大,有的说百万分之一像三间教室那么大,有的说像课桌面那么大。笔者趁机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说:“学了本节内容,便会知道天安门广场的面积到底有多大。”从而使学生感到新奇,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

2 训练创造性思维,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如果教师处处“讲深刻、讲透彻”,而学生只是吃“现成的”,被动地接受现成的结论,没有一波三折的思考过程,做题只需照搬硬套,便无法激起他们有效的思维活动,造成学生思维的惰性和依赖性,使学生的思维密度降低。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适当提高课堂的思维密度,使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思考性与探索性,从而开发其创造性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一般来说,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养成敢于质疑、猜想的习惯。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适时创设探索性的教学情景,为学生提供思考、尝试、探索、发现的机会。提出问题在某一方面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逐步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将一些枯燥、抽象的内容设计成有趣、诱人且学生易于接受的数学问题,以启发学生质疑,引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编制试题,引导学生学会猜想质疑,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形成创造性思维。

其次,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还应注意学生逆向思维的培养。人们对问题的思考,往往都有一个固定的趋势。每遇一个问题,就会按照一种固有的思路去考虑,这就是所谓的思维定势。在解题过程中,一方面应按照既定的方法去思维;若遇到困难时,不妨改变思维方式,就会发现新思路和解题方案,这种从反面观察、理解、推理的思维方式,称为逆向思维。逆向思维往往可以克服思维定势的弊端,从而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应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再次,在数学教学中还应注重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是培养其创新能力的中心环节。在数学教学中,存在很多一题多解的题目,通过一题多解,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观察分析每一个问题,从而扩大思维空间,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求同法、求异法,从而选出最佳解法。如求证等腰三角形底边上任一点到两腰距离之和等于腰上的高,有不同证法:第一种为截长法,运用三角形全等来证明;第二种为补短法,也是运用三角形全等来证明;第三种为面积法,运用面积之和等于总面积来证明。以上3种方法以第三种方法最为简单。

最后,应注意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日常生活中接触的许多数据都是近似的,像人的体重、身高等。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是新课改的基本要求,这一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学生的实践活动。为此,教师应设计多种活动,如观察、操作、推理、想象、交流等,学生必须亲自经历这些活动。单纯计算或按照固定模式进行运演,对培养数感和估测能力作用不大。如装一百万元新版一百元面值的人民币需要多大的皮箱?学生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对新版的一百元的人民币进行测量,测量它的长、宽和厚度,测量厚度又有不同的方法和技巧。教师首先让学生根据自己测量的数据进行估测,对学生估测的结果加以点评,合理的就给予鼓励。长期坚持这样的训练,一定会大大提高学生的估测能力,为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3 小结

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其人格上的独立性,所以其思维也有一定的独特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针对学生的这一特征,因人而异地培养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性思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是新时期教学的重要理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才能为社会提供大批的、具有创造性和挑战性的高规格的人才!

(作者单位:山东省平度市门村镇唐田中学)

上一篇:创新教育为信息技术教学注入活力 下一篇:传统美德在小学语文中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