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保障体系

时间:2022-09-21 05:51:02

论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保障体系

摘要:农村的群众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构建良好的论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保障体系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笔者就如何构建论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保障体系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政策保障;载体保障;资金保障

中图分类号:G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5-0270-01

一、政策保障

1992年5月27日,文化部印发《文化站管理方法》的通知。通知规定,文化站是国家最基层的文化事业机构,是乡镇人民政府、城市街道办事处所设立的全民所有制文化事业单位,同时又是当地群众进行各种文化娱乐活动的场所。文化站建设要发挥当地政府、集体经济和社会力量的积极性,要因地制宜、讲求实效,持续、稳定地发展。文化站经费要列入当地财政支出预算,并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逐年递增,其经费下达渠道按现行财政体制的划分进行管理。文化站作为综合性群众文化娱乐场所和文化科学宣传教育阵地,需要设一定规模的设施,其设施建设要纳入城乡建设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由当地政府根据经济条件和需要确定其规模标准,一般有多功能活动厅、书报阅览室、游艺室、辅导培训室以及影剧场、体育场、篮球场等。为保证文化站工作的开展,应有计划地购置、更新、充实文娱、体育、宣传等所需设备,逐步增加必要的现代化活动器材。

1996年9月5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完善文化经济政策的若干规定》,文化事业建设费纳入财政预算管理,分别由中央和省级建立专项资金,用于文化事业建设。为促进宣传文化事业发展、增强调控能力、保证重点需要、规范资金管理,中央和省级要建立健全有关专项资金制度。专项资金是财政资金,要按照有关财政法规的要求健全制度、加强管理,保证专项专用并接受财政和审计部门监督检查。

二、载体保障

(一)文化站

农村群众文化的发展需要各种各样的载体,文化站、农家书屋等等都是这种载体的重要形式。文化站是国家专门设定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承担着开展社会宣传教育、普及科学文化知识、组织辅导群众文化活动和群众文艺创作、搜集整理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任务,是群众文化发展的主要阵地。乡镇(街道办)综合文化站是集书报刊阅读、宣传教育、文艺演出、科普教育、体育和青少年校外活动等于一体的基层文化活动中心,在市、乡镇(街道)、村(社区)文化服务网络中起着承上启下、直接组织基层群众开展文化活动的作用。

(二)农家书屋

农家书屋工程是由政府统一规划、组织实施的一项惠及广大农民群众、推动农村文化建设的重大工程,是为满足农民文化需要,在行政村建立的、农民自己管理的、能提供农民实用的书报刊和音像电子产品阅读视听条件的公益性文化服务设施。因此,要严格按照政府资助建设、鼓励社会捐助、农民自我管理的要求,与农村基层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等相结合,稳步推进农家书屋工程建设。

农家书屋工程的建设,对解决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保障农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农家书屋设立后,为保证出版物的及时更新和书屋长期生存,政府鼓励支持具备条件的管理人员开展出版物经营活动。

三、资金保障

(一)对农村群众文化设施的投入

农村群众文化各种各样的资金投入是衡量和反映群众文化服务体系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目前资金基本来自各级、各类政府及其相关部门,文化投入模式上依然是比较单一的政府行政性投入为主,只是存在投入方式和机构差异而己。从近六年来群众文化服务机构的各项收入情况来看,2001-2006年,总收入基本上增长了一倍。2001-2004年,群众文化服务机构每年的收入增长幅度达到3亿元,2004-2005年增长近亿元,而2006年则在2005年的基础上增长了5亿多元。在这些总收入中,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都有不同的增长,但财政补助的增幅最大,而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则增幅不大,尤其是经营收入甚至还出现了逐年减少的现象。群众文化服务机构的年度支出情况几乎和年度收入情况成正比,基本保持平衡,都呈逐年增长的发展趋势。

(二)对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投入

对硬件设施的投入,能够构造起群众文化发展的平台,对软件设施的投入则是直接对群众文化发展作贡献。增加村与村、镇与镇之间的文化活动合作、竞赛,不仅可以达到经验、场地、设施保障等文化资源共享,还可以有效地以文化强势村带动弱势村,从而达到相对增加投入的目的。坚持社会力量办文化,鼓励民间资本向文化事业的投资,通过国家、集体、合资等多渠道、多方面筹集资金,逐步建立起国家、集体、个人、社会相结合的多渠道投入体系。

参考文献:

[1]连晓华.关于新农村建设中新文化建设的思考[J].决策探索,2006(7).

上一篇:中国竹笛走向的思考 下一篇:我国网络版权侵权问题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