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所得税改革需综合考量

时间:2022-09-21 05:41:49

个人所得税改革需综合考量

当前,不同群体对个税改革的期望不一。

个税改革绝不是单一税种的问题,必须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整体形势和完善税制结构的背景下进行分析,才能明确改革的方向。长远来说,个税应能担当起两大重任――

其一,发挥自动稳定器功能,熨平经济波动。我国现行以间接税为主的税制结构下,间接税内嵌于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中,经济繁荣时,物价水平上涨,带动税收增加,这会进一步刺激物价上涨;经济衰退时,物价水平下跌,税收下降更快,使物价水平进一步下跌,加剧经济衰退程度。可以说,我国现在面临的经济困境与间接税为主的税制结构不无关系。

与此相反,实行超额累进机制的个税,具有明显的自动稳定器功能,能发挥逆周期调节功能。在经济繁荣期,纳税人收入上升,适用的边际税率自动调高升档,从而为经济降温;在经济衰退期,纳税人收入下降,边际税率自动降档,从而减缓经济下行压力。

其二,加大收入再分配力度,缩小收入差距。个税是政府进行收入再分配最重要的工具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不可否认,现行税制结构不合理、个税严重缺位导致税收调节收入功能丧失,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

这是因为,一方面间接税属于中性税收,天然具有累退性,由于低收入阶层当期收入用于基本生活消费的比例大于高收入阶层,其负担的税收占其收入的比例也要高于高收入阶层,这在实质上扩大了收入差距;另一方面,现行个税覆盖面较窄,其收入占全部税收收入的比例偏低,限制了其发挥调节收入分配作用的空间;此外,个税在分类征收税制下税率不均、单一费用减除标准不合理等问题,既不符合量能课税的公平原则,也给高收入群体提供了避税空间,削弱了税收功能。

总之,个税改革不能再是之前那种提高免征额式的简单调整,而应是结合税制结构调整的制度完善。因此,未来的个税改革重点至少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是扩大纳税人覆盖面。在制定个人费用扣除标准时应坚持基本、必要、适度的原则,综合考虑纳税人的基本生活支出,如赡养费用、子女教育支出、房贷利息支出等,不过扣除标准显然不能过高。长期来看,随着个人收入的增长,个税覆盖面也应不断扩大,同时还要对间接税制度进行改革,降低间接税税负,以此作为对冲,减轻中低收入阶层的间接税负担,提高其实际收入水平。

二是实行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税制,合理划分综合课税项目和分类课税项目。把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等属劳动报酬性质的收入纳入到综合课税范围,其他财产所得和投资所得仍可采用分类计征方式。在税率设计上应注重不同项目之间的税收公平,适度降低劳动所得适用的税率、特别是中低档税率水平,提高财产所得和投资所得的税率水平。

三是建立科学高效的征管制度和配套制度。包括实行纳税人单一纳税号码制度,推进资产实名制,建立财产申报制度,推行个人报酬的完全货币化和非现金结算,建立收入监测体系,在税务和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企业、海关等机构之间实现信息共享等,加强对高收入者个税的监控和征管。

上一篇:李若谷:让政策性金融成为助推器 下一篇:周围性眩晕的临床诊疗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