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高中生课内阅读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9-21 05:32:45

语文教学中高中生课内阅读能力的培养

摘要:新课程改革实行以来,对于高中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主要放在了课内阅读上,而课外阅读则是对形成和提高课内阅读能力的辅助与补充。新课程标准指出:“在阅读中,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热爱生活、珍爱自然的感情,感受艺术和科学中的美,提升审美的境界”,“通过阅读和鉴赏,陶冶情性,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能力

新课程改革实行以来,对于高中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主要放在了课内阅读上,而课外阅读则是对形成和提高课内阅读能力的辅助与补充。高中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应该从学生的阅读机制的构建,阅读意识的加强;现阶段我国高中语文阅读能力的现状及我国高中语文教育教师的阅读教学水平出发,仔细探讨新的阅读教育的策略,通过及时掌握学生阅读的水平,教师的阅读教学水平,因地制宜制定相应的培养策略,培养学生的终生阅读能力。

一、引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阅读的基本要求是理解,充分的阅读感知是理解的前提。阅读首先要进入文本,倾听文本话语,听听他们说了些什么,看看他们说的有无道理,为什么这么说。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语言文字的魅力,引导学生咀嚼、推敲,体会到文章的“味”。就像流沙河说的“就是那只蟋蟀/在你的窗外唱歌/在我的窗外唱歌/你在倾听/你在想念/我在倾听/我在吟哦/你该猜到我在吟些什么/我会猜到你在想些什么/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心态/中国人有中国人的耳朵”。在阅读中进行心灵的对话和精神的沟通。中国古人讲究涵咏体味,熟读精思,要较长时间保持阅读状态,沉浸在作品的精神世界里,慢慢悟解文本获取新的知识,经过沉醉式的思考与想象,探寻言外之意。例如苏轼的《赤壁赋》中诗人以神来之笔尽写黄州美丽的风光,不仅在我们面前展现了赤壁下长江中山光水色与中天月夜交相辉映的美景,还驱使我们想象三国时代曹孟德等英雄人物叱咤风云的历史画卷。文本中具体形象的描绘足以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更有诗人悲喜交集的人生感慨和爱好自然山水的真性情,进一步启发学生思索古人的山水情怀的文化内涵。此时,在对文本反复吟咏和玩味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一步步接近苏轼和他的精神世界,使学生在心理上得到一种极大的满足和愉悦。

二、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能力,加强教师的阅读指导

教师要在对语文教育有所感受、理解的基础上确立教育的目的、价值以及自身的理想、信念,确立以培养学生能力,提升学生素养为宗旨的教育教学目标,进而指导行动以实施达到目标的措施、方法;要在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上,成为语文教育教学方面的专门性人才,具备教师所应具有的教育学、心理学专业方面的知识,具备教师普遍要求的教育教学能力,除此之外还要具备能说会写的能力以及与语文教学有关的专业性知识。

三、培养学生的感情化阅读方式

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主动性、主体意识等都会因为感情的融入而丰富多彩起来,其兴趣、主动性及主体意识也被调动起来。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注入“人文味”,让阅读教学形成一种“魂”。融入人文精神,使学生拥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展现“仰天大笑出门去”的豪情,树立“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的信念;注入“人情味”,让学生有所感悟,如从《我愿意是急流》中领悟无私恋情,从《雨霖铃》中体悟“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离情别绪,从《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感悟拳拳赤子之情;植入“文学味”,让语文教学诗化,学生品味或优雅或豪迈,或沉郁或飘逸,或讽刺或幽默的优秀文学作品,可以净化心灵,陶冶性情,丰富诗化语言。

四、提升学生学习和思考的主动性

在当前教育界,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已经成为主要的趋势。之所以这样,是与当前知识经济趋势下知识更新换代速度不断提升有很大关系的。因此,作为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课程,语文阅读教学自然也应该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和思考的主动性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来对待。这就要求语文阅读不能局限于课堂教学,而应该基于其他众多课程来开展阅读教学。在阅读教学中,如果引入数学、政治、物理等多种教学内容来开展说明文和论文的教学,可能更有助于学生意识到语文阅读教学的实用性,进而提升其阅读的主动性。同样,在诗词、小说等内容的阅读教学中,鼓励学生自我阅读感悟的表达对其个人思考力的提升作用也是非常巨大的。

五、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世界上存在多种多样的美,语言作为人类社会独有的表达工具,经过数万年的发展,它已经不再是作为一种工具而存在,同时也是一种艺术。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认识到语言之美,认识到掌握优美语言的重要性就显得非常重要。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要求教师通过讲解让学生意识到各种美的存在,例如汪曾祺散文的画面感、鲁迅杂文的深刻感等等;另一方面要让学生知道这种美感是如何传递出来的,例如长短句的运用、平仄的掌握等。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通过阅读提升自己的文字审美力和文字表达力。

六、重视表达与交流,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目前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已明确将表达与交流划入了必修课课程目标的范围中,并且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因此,表达与交流是高中语文课内教学中重要的教学内容。表达与交流的形式有书面和口语两种,书面的表达与交流实质上是写作,写作是人类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一种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新的表达过程,是现代社会进行交流的必备条件。而口语的表达与交流则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表达和交流方式,体现了现代社会人们的交际能力。

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教师既是与学生的平等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教师要为学生的阅读实践创设良好环境,提供有利条件,充分关注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尊重学生个人的见解,应鼓励学生批判质疑,发表不同意见。教师的点拨是重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

上一篇:语文多媒体课件制作浅探 下一篇:小学语文作业如何设计更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