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影子银行风险,加强我国影子银行监管

时间:2022-09-21 04:48:53

防范影子银行风险,加强我国影子银行监管

【摘要】目前影子银行已经成为影响我国金融稳定运行的一个潜在风险。当前我国影子银行的不规范和无序运作,开始对我国金融健康运行构成威胁,导致潜在的系统性风险开始出现。影子银行与银行业机构有着密切的业务往来,相互传导或感染风险与收益,并直接或间接地创造信用。二者的吸附与依存关系,在缺乏必要的防火墙隔离和监管情况下,存在长期的风险累积与潜伏。一方面,影子银行系统在带来了巨大收益的同时,自身也存在着重大的内生风险;另一方面,影子银行经营着除吸收存款外几乎所有的银行业务,却游离于中央银行与金融审慎监管当局的管辖体系。在此轮国际金融危机中,影子银行系统的脆弱性与监管疏漏暴露无遗。所以,应尽早规范我国影子银行的运行规则,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促进影子银行有序运行。

【关键词】影子银行;监管防范;风险

一、影子银行的特点

影子银行是一个不受公共部门保障的信用媒介。传统概念上,信用媒介主要是指商业银行,其主要职能就是从资金富余方吸收资金,然后给予资金短缺方,实现信用的间接传递。传统银行体系有三个参与者:储蓄者、借款者和银行。储蓄者基于对银行的信任和闲置资金获利的需求,将可闲置资金以存款形式放入银行,银行将不同存款者的数额较小的资金集中并达到一定规模后放贷给借款者。与直接借贷相比,信用媒介的出现实现了资金的期限转换、流动性转换。信用媒介通过吸收高流动性短期存款来支持流动性较差的长期贷款,从而使短期资金变成了长期资金,高流动性负债变成了低流动性资产。由于信用媒介的出现伊始就存在期限、数量、流动性错配,本身就产生了一定的风险。上世纪20、30年代以来全球多次出现的金融危机就是最好的例证。为了维护金融的稳定,减少银行倒闭对经济的不利影响,主要市场经济国家政府相继推出中央银行贴现窗口和存款保险制度来保障银行的流动性,降低银行自身天然的脆弱性,这就使得银行享有了官方或公共部门外在的直接的保障。2008 年以来全球的金融危机中,美联储创新最后贷款人救助方式,多次推出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进行救市,就是公共救助的最好证明。,随着金融体系的创新和日趋复杂化,公共部门对信用媒介的保障程度正在逐步弱化情况看,享有直接隐含保障的机构有我们熟知的房利美,演变出间接保障、隐含保障等其他形式。而只享有这类保障的新型信用媒介就是我们所说的影子信用媒介,其游离于传统银行体系之外,与传统银行相平行,共同构成现代金融体系。

二、影子银行系统的监管缺失风险

影子银行系统的发展避开了传统银行业务和金融市场交易业务的监管体制,长时间宽松的货币政策、积极的住房政策以及全球流动性过剩等外部环境促进了影子银行系统的膨胀,影子银行在获得巨额收益的同时却由于不直接吸收存款而基本上不受货币当局的监管,其信用创造情况及业务经营的外部性在金融审慎性监管体制中也几乎不受约束。影子银行业务的高杠杆性依赖于众多机构投资者的资金,金融机构大量拥有和参与影子银行的证券化产品,极大地推进了金融全球化进程。在流动性重组、资本流动稳定和资产价格稳定的基础上,影子银行资本的跨境投资和跨境活动有效提高了全球金融市场效率,促进了资本的全球配置。随着资本的跨境配置,风险也在全球范围内分散,外部冲击使得国际资本流动面临巨大风险。传统商业银行面临破产风险时,最后贷款人等存款保险制度可以有效地减少存款人的恐慌,降低发生挤兑的风险。但是,影子银行却不在最后贷款人保护之下。例如在美国的房贷市场,房价上升时期影子银行极力扩张业务;房价下滑时,投资者大量抛售违约率上升的次级债券及其衍生品,影子银行遭到挤兑,引发市场恐慌。尽管美国政府进行了斡旋和干预,采取了接管、注资、机构转型等一系列救助措施,华尔街几大投行仍然没有逃脱倒闭的命运。影子银行系统外部监管缺位,金融监管的有效性和完备性不足。

三、未来影子银行监管的发展方向

影子银行目前的监管方案是各方利益相互妥协的结果。美国金融改革方案对对冲基金的交易、投资策略以及杠杆比率等可能直接与系统性风险相关的活动没有设限。英国私募基金业发达,其对私募基金和对冲基金的监管仍偏于宽松,更为严格的金融监管标准只针对系统重要性机构,而对于规模较小的影子银行机构仍保持了较为宽容的态度。美国最初的金融改革法案曾经明确提出禁止商业银行利用自有账户进行衍生品交易,但最终版本仅要求银行剥离CDS业务到子公司,而常规的利率、外汇、大宗商品等衍生产品均可保留,并明确给予风险投资基金豁免,商品期货对冲基金仍不受监管。沃克尔规则虽然禁止银行拥有或投资私募股权基金和对冲基金,却保留了大量例外情形,实际上银行仍可投资不超过基金资本的3%或银行核心资本3%的额度。

结合影子银行系统的发展和监管现状,监管者和政策制定者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来解决其内生脆弱性和外部监管缺位问题。减轻影子银行系统的内在脆弱性,完善影子银行公司治理,加强风险内控。

一是改革“投机补偿”的薪酬机制,建立对影子银行高管的问责制,防止其对风险过度承担和金融腐败。

二是提高对私募基金和对冲基金经理人资质的要求,通过管理人的准入限制保证基金的管理水平。

三是建模测定影子银行系统对金融稳定性的影响及其水平传递作用。

参考文献:

[1]

费雷德里克.米什金.央行如何面对资产泡沫字[J].中国金融,2011,(17):9

[2]保罗麦卡利.影子银行系统和明斯基的经济旅程[J].科学与财富,2009,(9)

[3][美]海曼·明斯基.稳定-不稳定的经济——一种金融不稳定的视角[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4]张晓扑.影子银行的风险与监管[J].中国金融,2011,(3):41.

上一篇:大学生消费行为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 下一篇:企业纳税筹划成本及其控制途径初探